【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圖/Shutterstock
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圖/Shutterstock

本周導讀文章:《Impact as a source of alpha? The elephant in the room, a study by Schroders and Oxford University’s Said Business School。影響力是超額利潤的來源?房中大象。施羅德與牛津大學合作的研究報告》。(by Catherine Macaulay,2025年4月)

本研究主要探討「影響力」是否能為企業或投資帶來超額利潤,也就是「影響力紅利」(impact alpha)是否真實存在。

犧牲利潤做公益?影響力投資打破永續「取捨」迷思!

任何永續項目對企業帶來的是trade-off還是synergy?這是所有項目決策者所要面對的永恆關注。

trade-off(取捨)指的是:犧牲利潤,來換取社會效益。

Synergy(綜效)則認為:社會效益,可以增強財務利潤。

做為影響力投資的推動者,筆者不但經常被問到這個問題,也常常思考:如果永續作為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甚至要犧牲利潤,那麼永續就如同公益,無法成為企業的主流方向。這絕非影響力投資的主軸思想,也是影響力投資與其他永續行動的主要差異。

ESG管「怎麼做」 影響力投資在意企業「做了什麼」?

本研究顯然也注意到這點,因此開宗明義,先說明永續投資(即大家所熟知的ESG投資)與影響力投資的差異:主要在HOW或是WHAT

HOW:永續投資,著重在企業「如何HOW」營運,看的是它的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永續作為、以及利害關係人對待等等。正是所謂的ESG。

WHAT:影響力投資,則專注在企業做些「什麼WHAT」產品及服務,來提供可衡量的正面(社會)效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DGs的解方。

這兩者的目的不同,對象不同。ESG,有如(企業)清理自己的門前雪;而影響力企業,則致力為企業與社會,提供清理門前雪的解方與工具。

不只做好事更會賺錢!257家影響力企業具備這些特質

本研究以MSCI ACWI IMI指數的8400家上市公司為母體(涵蓋23個已開發國家,以及24個新興市場國家),選出257家影響力企業,運用資產定價模型和迴歸分析,確認影響力投資的財務績效特質,並用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找出利潤績效的驅動因素(drivers)。

根據研究結論,這些影響力企業(及其所組成的投資組合)明顯具備:

1.較高的獲利:明顯較高的年化報酬率和alpha阿爾法值,包括經過風險調整後的比較。

2.較低的風險:beta值為0.685,波動較小,具有韌性,空頭時更抗跌。

3.其他非績效特質:包括規模相對較小,營運毛利高,員工成長快,有形資產比重高, 現金比例低,募資(債與股)較頻繁,估值PE較高,大都符合高成長企業特徵。

揭開財富密碼...施耐德與Gentera如何用影響力創造營收奇蹟?

投資獲利的理想狀態莫過於,能在較低的風險下,獲取較高的利潤。但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根據本研究顯示,最主要的驅動因素就是「影響力重大性」(impact materiality)!也就是該企業「影響力營收」(impact revenue)的佔比越大,獲致超額利潤(alpha)及較低風險(beta較小)的可能性就越大。

*註:「影響力營收」(impact revenue)指的是前述「影響力企業」專注的WHAT產品/服務(可為SDG帶來解方及社會效益)所產生的營收。該營收越大,代表貢獻越大,影響力越大,利潤當然也可能越大。

研究的結果雖然在邏輯上很明確,但是本研究認為現有的方法論要完全確認這種因果關係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換句話說,企業賺賠的原因複雜,「影響力」(社會效益)當然有其重要性,但並非只要有「影響力」,就一定能發展與獲利。

也因此,本研究列舉實例,說明影響力如何作為驅動因素,來獲得超額利潤,以呼應研究成果。包括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的影響力轉型,助力新的低碳經濟;以及拉美的Gentera如何用普惠金融的影響力,成為企業成長的引擎,並完成社會使命。

台灣也瘋影響力紅利?TIIA研究證實:社會效益也能帶動獲利!

1.GIIN年度報告,說明雙底線的達成,甚至影響力紅利的現象

全球最早也最重要的影響力投資研究及推動機構GIIN的年度影響力投資人調查對此早有揭露。就以2024報告來看,所有受訪者當中,74%追求市場利潤,15%接收讓步利潤,11%但求保本。

他們投資報酬達成率:70%符合預期,16%高於預期,僅10%不如預期。影響力達成率更高。可見影響力投資的核心:雙底線(社會效益&投資利潤)絕對可以雙雙高標達成,甚至可能交互影響。

2.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TIIA也針對著名的影響力基金進行影響力紅利研究

除了文獻回顧外,進行了問卷調查及部分訪談,包括Allianz, Lok Capital, BSC, Sarona, Leapforg, Blue Orchard, responsibility, TPG Rise, Triodos, WHEB。發現10家裡有7家「經常」(1/3-2/3的項目),2家「總是」(超過2/3的項目)經歷著影響力紅利。而且7家認為「影響力紅利的現象比以前更為常見」。

3.ICM及Tideline進一步研究影響力如何助力達成財務價值

全球最重要的影響力投資顧問公司Tideline與「影響力資產管理聯盟」(ICM)合作研究,出版了《影響力裡的紅利 – 實踐影響力目標如何幫助投資人提升財務價值》(The Alpha in Impact - How operating with an impact objective can add financial value for investors),探討影響力投資基金如何幫助被投資企業(影響力企業)實現更高的投資利潤。

筆者曾經為文總結其邏輯,包括:獨特且優質的投資機會,為被投資企業增加資源創造價值,以及IMM相關工具來管理風險提升成果。並分別舉出影響力企業的內外在力量來創造影響力紅利。

事實上,一份UNDP報告也清楚闡明企業對SDGs做出解方及貢獻的10大好處,條條都是影響力紅利的來源,其中最直接者有二:

1.新商機:運用自身的核心能力及企業價值觀,為SDG提供解方,故得以發展新產品新市場,並增加影響力營收。

2.吸引資源:分成三方面,包括:人才資源(招到志同道合的優秀夥伴);市場資源(獲得客戶認同,增加營收);資本資源(得到投資人肯定,增加投資及PE)。

企業拿到影響力紅利後 下一步該怎麼做?

綜論上述,為SDGs提供解方的「影響力」雖非一定,但的確可以為企業或投資帶來超額利潤(alpha)。那下一步呢?

當然應該想方設法提升企業影響力,既創造社會效益,又為自己開創新局,擴大營收與利潤。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影響力轉型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864.jpg

吳道揆

影響力投資專家,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常務理事,海外創業、投資、管理、顧問經驗20餘年 ,著有《影響力投資:不只行善,還能致富,用你的投資改變世界》一書。

作者文章

【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要來了!2025年10個值得關注的影響力投資發展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要來了!2025年10個值得關注的影響力投資發展

【專欄投稿】麥肯錫在COP29聚焦氣候科技 淨零轉型商機上看每年12兆美元

【專欄投稿】麥肯錫在COP29聚焦氣候科技 淨零轉型商機上看每年12兆美元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SDGs目標進度停滯 影響力投資如何防止漂綠、驅動改變?

【專欄投稿】SDGs目標進度停滯 影響力投資如何防止漂綠、驅動改變?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退休基金牽動影響力投資?一起看「受託責任」如何被翻轉!

【專欄投稿】退休基金牽動影響力投資?一起看「受託責任」如何被翻轉!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