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技術!水試所攻克高價魚「赤鯮」人工育苗繁殖 創全球首例

水下生物

俗稱「赤鯮」的黃背牙鯛近年來漁獲量持續下滑,農業部水試所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今年完成人工繁殖技術。 圖/杜建重攝影
俗稱「赤鯮」的黃背牙鯛近年來漁獲量持續下滑,農業部水試所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今年完成人工繁殖技術。 圖/杜建重攝影

赤鯮」為深海高價魚種,但近年來漁獲量卻持續下滑。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今年完成俗稱「赤鯮」的黃背牙鯛人工繁殖技術,目前已可穩定蓄養由深海採集的赤鯮種魚1年以上,其中魚苗孵化後培育超過3個月更為全球首例,未來將以放流方式增加漁業資源。

閱讀更多:養殖漁業新突破!水試所成功培育世界首批人工養殖土魠魚 有望不用再靠捕撈

赤鯮體色呈鮮豔的紅色,靠近背鰭基部的魚背上有3塊大型金黃色斑塊,其肉質緊緻扎實,適合乾煎、炭烤及清蒸,深受消費者喜愛。根據漁業年報統計,赤鯮漁獲量從2001年的3300公噸持續下降,到前年僅剩344公噸,產量約減少9成。

水試所沿近海漁業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表示,赤鯮活體取得困難,因此國內過去未有種魚養殖紀錄,加上繁殖技術尚未開發完成,在長期的漁獲壓力下恐造成資源變動,因此2021年起,水試所整合海洋及繁養殖漁業專家與北部漁船船長合作,由船長於北方三島海域水深200到280公尺處釣獲種魚,交給海洋團隊進行初步蓄養穩定。

不過翁進興說,赤鯮種魚繁殖不易,歷經多次人工繁殖失敗後,改嘗試轉運至東港繁養殖團隊進行種魚育肥後,嘗試將種魚生殖腺培育成熟。在多年努力下,終於在今年初自然產下受精卵成功孵化,目前已穩定攝餌。

水試所長張錦宜表示,今年3月19日孵化的受精卵魚苗,經過細心照顧終於順利成長到5至8公分。

水試所表示,因應漁業資源匱乏趨勢及提升台灣養殖產業競爭力,擬定數種沿近海重要物種進行人工繁殖技術研究,近年陸續完成黑䱛(黑喉)、康氏馬加鰆(土魠)、鱰魚(鬼頭刀)、赤鯥(紅喉)繁殖技術開發。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意料之中?綠色和平2023早就預言 南鯤鯓代天府有淹沒風險

意料之中?綠色和平2023早就預言 南鯤鯓代天府有淹沒風險

綠電遇到天災...高雄山坡地光電場、屏東離岸光電浮台 未能防颱雙雙釀災

綠電遇到天災...高雄山坡地光電場、屏東離岸光電浮台 未能防颱雙雙釀災

東元《2025驚嘆樂舞》高雄盛大演出 4千觀眾見證原民文化之美

東元《2025驚嘆樂舞》高雄盛大演出 4千觀眾見證原民文化之美

裕隆集團以車輛為載體,連結夥伴實踐教育與永續的共融設計

裕隆集團以車輛為載體,連結夥伴實踐教育與永續的共融設計

最新文章

綠電遇到天災...高雄山坡地光電場、屏東離岸光電浮台 未能防颱雙雙釀災

綠電遇到天災...高雄山坡地光電場、屏東離岸光電浮台 未能防颱雙雙釀災

「阿膠」背後...驢皮需求攀升 每年要宰590萬頭巴西驢、驢群34年來銳減94%

「阿膠」背後...驢皮需求攀升 每年要宰590萬頭巴西驢、驢群34年來銳減94%

抓不到綠鬣蜥?雲林首批綠鬣蜥獵人培訓完2個月 至今無人兌換獎勵金

抓不到綠鬣蜥?雲林首批綠鬣蜥獵人培訓完2個月 至今無人兌換獎勵金

越暗的地方...全球海域有21%正逐漸變暗 透光帶縮減9成海洋生物受威脅

越暗的地方...全球海域有21%正逐漸變暗 透光帶縮減9成海洋生物受威脅

綠鬣蜥不只要抓還要人道處理!保育協會:人類活動造成 應兼顧生命與觀感

綠鬣蜥不只要抓還要人道處理!保育協會:人類活動造成 應兼顧生命與觀感

國寶魚的基因密碼?櫻花鉤吻鮭瀕危並非偶然 缺少關鍵免疫基因可能是主因

國寶魚的基因密碼?櫻花鉤吻鮭瀕危並非偶然 缺少關鍵免疫基因可能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