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慢食精神創新演繹臺東蔬食:不只是餐會, 從「蔬Go East」品食風土與更多故事
當地球暖化、糧食危機愈發嚴重,如何透過飲食實踐永續,已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議題。臺東縣慢食協會今年深入探索蔬食的可能,與店家從部落走讀出發,學習理解在地傳承的生活智慧與原生食材運用,進而與自己的生命歷程共鳴、轉化為料理創作,讓飲食成為連結土地與文化的行動,首場慢蔬食盛宴9月28日將在臺東上演。
慢食連結蔬食,各種飲食選擇的旅人嚐盡一地風土
慢食(Slowfood)從來不只是慢慢吃,而是在重視優質、公平與乾淨的基礎上,透過飲食展現當地文化與生活樣貌的一種態度與行動。臺東推動慢食已逾10年,鼓勵店家使用在地、當季食材,料理者也成為連結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關鍵。
隨著健康飲食及永續意識倍受重視,選擇蔬食的旅人逐漸增加,臺東縣慢食協會認為蔬食不應該是特殊的飲食需求,也不是「把肉去掉就好」的妥協,而有更多兼顧風土和風味的呈現。於是研發料理前規劃一系列走讀工作坊,攜手10間慢食店家向慢食達人學習部落日常有哪些蔬食食材及應用。
探索蔬食的可能,發現順其自然的智慧
「蔬食不是少了什麼,而是有更多呈現的載體。」臺東縣慢食協會理事長涂裕苓(土豆)提到,葷食料理轉化為蔬食的過程充滿挑戰,特別邀請曾獲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蔬食餐廳「monsoon季風」主廚廖永勛(Ted)陪伴指導,鼓勵店家詮釋屬於自己的臺東慢蔬食。
無論是到訪哪一族的部落、面對土地或太平洋,三場讀菜燴讓慢食店家最感動的,一直都是部落謙卑尊重的心態:看老天賜予什麼、生活場域能長出或採集到什麼、家族耆老傳承時節記憶,他們知足且珍惜。
「每個部落都超乎我們預期想像,原來當地有這麼多植物性食材可以運用,又怎麼出現在他們的餐桌與文化裡,」Ted在最近一次試菜中如是說:「這幾個月我陪著大家一邊研發、一邊『找自己』:自己是誰、為什麼要做這道菜、跟部落有什麼關係......相信這些都能變成我們的養分。」
讓料理說故事,從部落連結自身的感動
當料理走進心裡,這場臺東限定的「蔬Go East」以食物劇場為概念策畫,藉由共食共享的場合,讓所有飲食習慣的旅人不僅能一次品嚐臺東食材的多元性、10道只有在臺東才能吃到的慢蔬食,店家也將一一分享料理背後的飲食故事。
尾餘記小蒨回想:「對部落的自我認同、留住味道的精神很感動,雖然從小沒有進廚房,但我是客家人,我想復刻阿婆的味道。」她用2~3天把布農族的樹豆發酵自製天貝,再煸炒取代肉、轉化成蔬食版客家小炒「客家个味緒」。
從視覺就令人驚豔、色彩飽滿的海菜佛卡夏,創作這道料理的伊塔原旅酪梨:「我在花蓮潮間帶走讀時,想起小時候跟家人到海邊釣魚撿貝的畫面。看海女在礁岩上走跳、採集海菜的身影,忽然覺得佛卡夏的孔洞很像礁岩。」
「進入部落將近30年了,我第一次吃到的原民食物就是阿拜(Abai,小米粽),味道像部落族人一樣純粹簡單卻印象深刻。」宜興園民宿的莊姐以好手藝做出口味絕妙的素阿拜,恰到好處的油香、小米比例,包覆口感豐富的蔬食配料讓人一吃滿足。
讓蔬食成為接觸永續飲食的美味嘗試
臺東縣慢食協會近年投入蔬食研發,也推廣自然食器、店家共學課程,這些成果將融入「蔬Go East」餐會中,讓旅人看見料理者與地方共生、投入料理的用心,也能從味蕾品食美味又有故事的蔬食,開啟認識與選擇永續飲食的契機。Ted期待慢食店家未來都能彼此串連,嘗試更多料理創新,讓蔬食種子在臺東發芽,推動慢食持續成長。
今年唯一一場蔬食餐會限量席次販售中,協會也特別與伊塔原旅合作,推出「蔬食饗宴一泊二食」專案,兩人優惠價4,560元起,邀請旅人9月底連假之際來場臺東慢食旅,更多資訊請洽臺東縣慢食協會與伊塔原旅FB粉絲專頁。
活動資訊
「蔬Go East」慢蔬食餐會
時間:2025/9/28(日) 12:00
地點:臺東市中山路10號 伊塔原旅
餐會費用:每席1,680元,另與伊塔原旅合作推出一泊二食專案,兩人同行優惠價4,560元起(需電話預訂)
注意事項:蔬食餐會為全植物料理,無蛋、無奶製品,有使用五辛。
指導單位: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 臺東分署
執行單位:臺東縣慢食協會
慢蔬食研發團隊:宜興園、尾餘記、伊塔原旅、共農共食、拾事.食室、女王私廚、巧本味人文蔬食料理、惣在生活、竹湖山居、美麗東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