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麥肯錫在COP29聚焦氣候科技 淨零轉型商機上看每年12兆美元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麥肯錫長期關注永續的議題,積累了相當多的研究報告及客戶服務。COP29期間,麥肯錫召集了各行業專家探討「如何」運用創新、金融及戰略夥伴間的合作,來擴展氣候科技的進展與普及,同時解決能源價格及能源安全等問題。 圖/Shutterstock
麥肯錫長期關注永續的議題,積累了相當多的研究報告及客戶服務。COP29期間,麥肯錫召集了各行業專家探討「如何」運用創新、金融及戰略夥伴間的合作,來擴展氣候科技的進展與普及,同時解決能源價格及能源安全等問題。 圖/Shutterstock

本周導讀文章:

COP29: Green business building and climate tech(McKinsey Sustainability 2024年12月3日)

Accelerating toward net zero: The green business building opportunity(McKinsey Sustainability 2024年6月14日)

麥肯錫長期關注永續的議題,積累了相當多的研究報告及客戶服務。COP29期間,麥肯錫召集了各行業專家探討「如何」運用創新、金融及戰略夥伴間的合作,來擴展氣候科技的進展與普及,同時解決能源價格及能源安全等問題。

麥肯錫先用一份研究說明「淨零轉型的成本與機會」,認為2030年前,淨零轉型可以為11個主題類別帶來每年12兆美元(約新台幣389兆元)的營收(如圖),包括運輸業(涵蓋了運輸電氣化、微型交通工具、電動車的基礎建設、永續航空器等,可產生每年2.3至2.7兆美元(約新台幣74至87兆元)的淨零轉型相關營收)、電力(1至1.5兆美元,約新台幣32至48兆元)、氫能(6500至8500億美元,約新台幣21.11兆至27.61兆元)等。詳細請參考下圖及完整研究

麥肯錫的研究指出,淨零轉型在2030年前,可以為11個主題類別帶來每年12兆美元(約新台幣389兆元)的營收。 圖/取自Mckinsey Sustainability
麥肯錫的研究指出,淨零轉型在2030年前,可以為11個主題類別帶來每年12兆美元(約新台幣389兆元)的營收。 圖/取自Mckinsey Sustainability

營收來自於商品市場的供給與需求,這當然也為投資市場創造了巨大的需求。根據麥肯錫的這份研究,淨零轉型所創造的投資需求每年高達9.2兆美元(約新台幣298兆元)。筆者認為這絕對是影響力投資的大好機會。

綠色企業、氣候技術應加速規模化 麥肯錫提8點建議

麥肯錫在COP29的幾場會議上,則專注討論如何加速綠色企業和氣候技術的規模化。本文總結了8點建議,包括:

1.創新金融與夥伴關係

a.金融創新:從「試點」到「首創實踐」(FOAK, first of a kind),特別需要金融創新。例如氫能及長期儲能等新科技而言。

b.專案融資:某成員介紹他們模組化直接空氣捕碳(DAC)的開發過程,就是透過專案融資及供應鏈管理效率來擴大規模。

c.承購協議:麥肯錫研究認為這可穩定現金流並分擔風險。可滿足綠色基礎設施專案融資需求的70至90%,可降低融資成本,並解鎖綠色債券機會。

2.市場動態和現有企業的投入

a.新的市場機制與融資模式:來降低風險,並吸引早期用戶。及早確認「需求訊號」(例如碳權買賣&早期承購)對於建立案例及擴大規模都至關重要。

b.資金充沛但期望變高:需要更快盈利及規模化。因此,必須盡快驗證技術,完成先行者成功案例,並建立可信度。例如直接空氣捕碳(DAC)業者獲得大型飲料公司採用,並將其用於生產蘇打水,就吸引了新的投融資。

c.現有公司的投入是關鍵:氣候科技的解方與發展不只來自新創。現有企業已加大投資,僅2023年就成長3倍。他們的參與有助於降低風險,並擴大市場。筆者認為台灣的台泥、永豐餘、大亞電線電纜等都是這些企業影響力轉型的典型案例。

3.人工智慧等數位科技

a.善用AI及數位科技,擴大規模:某企業舉例用AI數據化管理電網,目前管理50萬個再生能源裝置,2030年將管理800萬個。

b.不可忽視負面影響:雖然AI的應用可以優化系統並提高效率,但產生的能源需求也不得了。必須要負責任的管理,並與SDG目標一致。

會議最後,與會者越過「為何WHY」,而直接就「如何HOW」提出3個問題:

1.共創生態:現有企業、政府和投資者如何共同努力,為氣候科技打造一個支持性的生態系統?

2.數據科技:如何將數據驅動的見解(例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融入氣候技術解方,以及如何確保它們有效、可擴展和可持續?

3.實際行動:我們如何超越氣候承諾,對擴大解決方案進行實際投資,無論是透過直接採購、融資或合作?

其實這些問題也在問我們台灣的企業、金融、政府、慈善、NGO該怎麼做,以及該怎麼合作。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864.jpg

吳道揆

影響力投資專家,台灣影響力投資協會共同創辦人/常務理事,海外創業、投資、管理、顧問經驗20餘年 ,著有《影響力投資:不只行善,還能致富,用你的投資改變世界》一書。

作者文章

【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的影響力投資新戰場!7大趨勢、4大方向在全球變局突圍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要來了!2025年10個值得關注的影響力投資發展

【專欄投稿】川普時代要來了!2025年10個值得關注的影響力投資發展

【專欄投稿】麥肯錫在COP29聚焦氣候科技 淨零轉型商機上看每年12兆美元

【專欄投稿】麥肯錫在COP29聚焦氣候科技 淨零轉型商機上看每年12兆美元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專欄投稿】做好事有「錢」途! 企業如何用影響力投資飆出超額獲利?

【專欄投稿】SDGs目標進度停滯 影響力投資如何防止漂綠、驅動改變?

【專欄投稿】SDGs目標進度停滯 影響力投資如何防止漂綠、驅動改變?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投資獨立媒體與SDGs有關!國際資本如何撐起資訊正確與自由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搶救氣候大作戰!投資「氣候解決方案」有助推進淨零腳步?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英國展現金融野心?從養老金到社會投資 打造世界影響力投資中心

【專欄投稿】退休基金牽動影響力投資?一起看「受託責任」如何被翻轉!

【專欄投稿】退休基金牽動影響力投資?一起看「受託責任」如何被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