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3成中職球員是原住民 為何我們不用母語轉播賽事?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加拿大「冰球之夜」將7種不同語言融入賽事,但台灣卻始終缺乏多語言的轉播。圖為阿美族的「大師兄」林智勝在引退賽中回應觀眾應援。 圖/新聞資料照
加拿大「冰球之夜」將7種不同語言融入賽事,但台灣卻始終缺乏多語言的轉播。圖為阿美族的「大師兄」林智勝在引退賽中回應觀眾應援。 圖/新聞資料照

編按:在加拿大,多語言的冰球轉播並不稀奇,甚至讓運動搭起新移民加入加拿大主流文化的橋樑,但將目光回到台灣,儘管原住民球員在棒球運動扮演重要角色,卻始終缺乏原住民語的轉播,運動社會學家陳子軒在《運動反派的告白》書中,透過加拿大「冰球之夜」的經驗,帶讀者反思將運動的話語權還給本土族群的可能。

想像一下,如果在臺灣用越南語、廣東話,或是阿美語轉播中華職棒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聽來有些天方夜譚,但我在2021年4月25日參與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冰球轉播之後,讓我開始思考,冰球之於加拿大,相當於棒球之於臺灣,應該是個毫無違和感的國球類比,如果在加拿大可以同時用10種語言來轉播一場比賽,中職為何不呢?

在「冰球之夜」說中文!多語轉播讓新移民融入主流文化

此次史無前例的「加拿大冰球之夜―多語言版」(Hockey Night in Canada-Multilingual Edition)的活動由Rogers傳媒集團旗下的Sportsnet與加拿大最具代表性的啤酒Molson共同企劃,活動發想在於由於加拿大人口組成越來越多元,希望能透過冰球,讓新移民更能融入加拿大主流文化之中。

Molson資深品牌主管喬伊・高許(Joy Ghosh)表示:「目前22%的加拿大公民出生在國外,而且這比例還在增加中。在非疫情期間,通常每年有30到35萬人成為我們國家新的一份子。」不可諱言,這不但是運動頻道、啤酒商,以及NHL三方都能受惠、擴大潛在市場的行銷,同時也是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公關。

此次,透過虛擬運動轉播平台Spalk.TV的技術支援,我與臺灣女子冰球國家代表隊尹安中教練合作,神奇地,兩人在臺灣各自家中,透過自家電腦、耳麥,清晨5點多起個大早準備,以中文轉播多倫多楓葉隊出戰溫尼伯噴射機隊,以及溫哥華加人隊與渥太華參議員隊兩場賽事,向加拿大的華語觀眾介紹這項他們所居住的國家的國球。

活動官網上,還準備了7種語言的術語和小常識,供這些「一日球迷」們參考與對照。

從中文、德語到阿拉伯語 為什麼加拿大選定這7種語言?

在此次7種語言同步轉播嘗試之前,加拿大除了透過官方語言的英、法語轉播冰球之外,自2008年起至今,每周1次的冰球之夜轉播中,在同屬Rogers傳媒集團的多元文化頻道OMNI就納入旁遮普語的轉播;2019年3月,冰球比賽也曾在加拿大原住民頻道(Aboriginal Peoples Television Network, APTN)以克里語(Cree)轉播過,受到正面迴響之後,更簽訂了為期3年,每年6場的轉播協議。

此次之所以選擇中文、廣東話、印地語、德語、越南語、阿拉伯語以及塔加祿語,也是考量了加拿大境內7支職業冰球隊的城市人口組成,溫哥華與多倫多的華裔、卡加利的印度裔、艾德蒙頓的越南裔、溫尼伯的菲裔、渥太華的阿拉伯裔以及蒙特婁的德裔等都有顯著的人口代表。

自2000年起,加拿大公共電視CBC就策畫了加拿大冰球日(Hockey Day in Canada)的活動,動機就是塑造加拿大透過冰球展現多元文化與兼容的氛圍。歷年來,包括義大利語、因紐特語、印地語、旁遮普語、塔加祿語、中文以及廣東話也都曾在加拿大冰球日的轉播中出現。

主辦單位考量加拿大境內7支職業冰球隊的城市人口組成,挑選出7種轉播外語。 示意圖/Shutterstock
主辦單位考量加拿大境內7支職業冰球隊的城市人口組成,挑選出7種轉播外語。 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立腔調是什麼?轉播團隊用專業讓「臺灣腔」走進加拿大

然而,何謂中文?也是此次我參與轉播的小插曲,卻也顯示了中國影響力的無所不在。

為了準備這次的轉播,散佈全世界的7組轉播人員都與Spalk.TV的技術人員進行多次測試與預演,從網速、電腦配備到耳麥品質,都需經過檢核,就在最終預演之前,我突然收到一封來自工作人員的信,問我和尹教練是否能以「中立」腔調(“neutral” accent)評述比賽,當下我與尹教練立刻就明白他們的意思,而我刻意向他們說明並沒有所謂「中立」腔調這回事。

之後,他們就直接詢問我們是否能以「大陸腔」(mainland accent)播報。我與尹教練都表示那不是我們自然的說話方式,但是我們保證會以最專業的方式來播報與解說。

當然,如果他們要以中國的團隊播報,自然可以避免這樣的枝節,但這樣的遠端技術,要穿越中國的「萬里防火牆」(Great Firewall of China)顯然是太過麻煩甚或無法執行的,而在最終的預演後,尹教練與我也以轉播的內容說服了他們,一句來自他們製播團隊「你們是專業的」(you guys know what you're doing)的肯定,讓我們的「臺灣腔」得以堂而皇之進入加拿大的冰球轉播中。     

這段插曲是此次活動自始至終,唯一一次令人不悅的經驗,況且,這個「未曾發生的指示」,其實正違背了如此具有多元文化意義活動的要旨,所以我有感地在轉播中說了這麼一段:

這就是冰球與加拿大的連結,儘管我們彼此說著不同的語言、甚至帶著不同的腔調,但透過這次7種語言的加拿大冰球之夜的播出,希望您能更認識冰球,進而愛上這項美麗的運動。

當原住民「過度代表」棒球 卻失去語言權...誰有資格說棒球?

中華職棒在2020年疫情期間,曾以英文轉播達成成功的「微外宣」,對內,我們卻鮮少透過運動,在臺灣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的變遷上有何具體作為。儘管中職目前尋求補助以重啟英文轉播,但在大聯盟以及各國職棒常態開季之後,匯集各種有利條件的環境不再,開拓海外市場著實不易,所以不妨著眼在國內各族群身上的「小內宣」。

原住民在臺灣棒壇乃至體壇是顯著的存在,僅占臺灣不到2%的人口,卻是職棒賽場上穩定有著3成至4成的「過度代表」。2011年,曾經在原住民正名運動下,引發一波中職球員正名的風潮。

原住民僅占臺灣人口不到2%,卻是台灣體壇的重要存在。圖為味全龍球員吉力吉撈.鞏冠(Giljegiljaw Kungkuan)。 圖/新聞資料照
原住民僅占臺灣人口不到2%,卻是台灣體壇的重要存在。圖為味全龍球員吉力吉撈.鞏冠(Giljegiljaw Kungkuan)。 圖/新聞資料照

Ngayaw Ake(林智勝)、Mayaw Ciro(陳鏞基)、Ati Masaw(張泰山)、Aluken Fanu(張志豪)等人或在球衣、或在其他公開受訪時紛紛以原住民名正名,之後2013、2014年也有Arang Karo(鄭兆行)、Basuyai(石志偉)等人響應;2020年,Giljegiljaw Kungkuan(朱立人) 在美大聯盟春訓時,就以此族名登錄而引起注意,反倒是2021回到臺灣二軍出賽,球衣後反倒繡著漢名,令我有些不解。

儘管原棒協以及原住民球員們對於推動原住民參與棒球運動的社區關懷不遺餘力,但是臺灣卻始終未見以原住民語轉播棒球的嘗試。是的,自日本殖民時期以降,棒球從來就是這島嶼的統治者用以「馴化」原住民的工具,高砂、嘉農、紅葉皆然,但是身為漢人的我們, 可以將話語權試著還給在這領域中如此強韌而美麗存在的原住民族。

《運動反派的告白:左外野方向的逆轉思潮》。 圖/堡壘文化提供
《運動反派的告白:左外野方向的逆轉思潮》。 圖/堡壘文化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至少3成中職球員是原住民 為何我們不用母語轉播賽事?

至少3成中職球員是原住民 為何我們不用母語轉播賽事?

不甩氣候科學!川普在聯合國大會公開質疑氣候變遷 稱其「綠色詐騙」

不甩氣候科學!川普在聯合國大會公開質疑氣候變遷 稱其「綠色詐騙」

為何科學家都想攻頂富士山?揭密山頂上的「神祕測候所」

為何科學家都想攻頂富士山?揭密山頂上的「神祕測候所」

蒜你厲害!虎科大首創用農廢「蒜頭膜」製作永生花 還能驅蟲、保平安

蒜你厲害!虎科大首創用農廢「蒜頭膜」製作永生花 還能驅蟲、保平安

最新文章

從營養物資到知識賦能 雀巢讓食物成為改變的起點

從營養物資到知識賦能 雀巢讓食物成為改變的起點

從想吃飽到營養好...親職化兒童的「雙缺」問題有解?

從想吃飽到營養好...親職化兒童的「雙缺」問題有解?

青少年安眠藥使用率翻倍...「非醫療使用」比例高於成人 恐釀成癮風險

青少年安眠藥使用率翻倍...「非醫療使用」比例高於成人 恐釀成癮風險

揹著寶寶逃難!蘇丹內戰2年、2460萬人嚴重缺糧 戰火下的最大人道危機

揹著寶寶逃難!蘇丹內戰2年、2460萬人嚴重缺糧 戰火下的最大人道危機

庇護工場只進不出?轉銜率僅3%、老化問題浮現 勞動部急謀退場新制

庇護工場只進不出?轉銜率僅3%、老化問題浮現 勞動部急謀退場新制

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

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