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

無貧窮 優質教育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社福團體常被期待能解決社會問題,但當單一社福團體本身也面臨管理、資源的困境,就很難替複雜的問題提供完善的解方。 圖/江建泰 攝影
社福團體常被期待能解決社會問題,但當單一社福團體本身也面臨管理、資源的困境,就很難替複雜的問題提供完善的解方。 圖/江建泰 攝影

當社會問題越來越複雜,單一社福團體再努力,也難以撐起所有需要幫助的人。

像是從藥癮更生、特殊身心需求到教育現場的挑戰,不少社福團體仍默默獨自耕耘。但若他們不是單打獨鬥,而是透過結盟、交換資源、共同培力,一步步嘗試解開長年卡住的困局,結果可以不一樣嗎?

如果合作能帶來改變,第一步就是創造相遇與對話的契機。如今,已有一些團體開始嘗試,把各自的孤單奮戰化為彼此的力量,開啟社福合作的新實驗,讓自主結盟成為下一波社福的新變革!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會對一些社會現象感到困惑、無力,像是新興毒品、詐騙興起,令大眾直言「社會很亂!」、「年輕世代怎麼了?」但許多處在邊緣狀態的青少年,不但家庭疏於照顧,因為缺乏成就與動力而拒學、沉溺於網路世界,不知不覺掉入了毒品、性剝削、詐團的陷阱中....

面對社會集體的不安,社會大眾盼望能在社福界身上找到解答。即使全台有非常多社福機構努力地回應問題,但社會問題卻也日趨複雜,一個社福團體提供單點式的解方,顯然力量已經不足。而社福界遭遇了什麼困境,以至於有力的解方遲遲未浮現?

力量加成 從單打獨鬥到攜手合作

許多社福團體針對其關心的議題,除了提供原有的服務外,也會承接政府的計畫,然而「有了」社福資源並不等於「可以被有效的使用」,致力於藥癮更生人回歸社會的利伯他茲基金會,就長期為斷裂的服務資源所苦。「成癮不是抓去關就可以,最終還是要回歸社區生活。」利伯他茲的營運長周涵君,看到毒品發展日興月異,藥癮者的身分也多重複雜,相對應的資源卻分散在各個公部門,政府政策沒辦法完整的承接到這一群人。

周涵君舉例,司法、社政、衛政、勞政、教育都各自有各自的框架與法規,要真正的合作,非常的困難。而且她形容,承接來自不同部門的預算,等同社福單位要面對不同的「公婆」,也消耗社工在行政工作上的量能。分散的資源只會事倍功半,2018年周涵君擔任行政院毒品政策的諮詢委員,連結了其他5家同樣致力藥癮服務的社福團體,一同進到行政院與政委羅秉成展開協商。

在台灣,主要服務藥癮者的社福團體由北到南分別是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基督教晨曦會、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茄荖山莊、露德協會朝露農場、台灣基督教主愛之家、屏東基督教沐恩之家,集結了6家團體的力量向政府喊話,不論是前線執行的困難、毒品防制的策略,都在這場協商中有了良善的初步開展。

而後,這6家團體也在2019年起開始由政府補助,於全台各地開始運作「治療性社區」,讓藥癮者在社區裡就可以接受全人的復元服務,也能加速他們順利的融入社會。

2024年6家藥癮機構遠赴巴西參加「治療社區世界大會」,與來自各國的實務與政策代表進行交流,增加台灣社福的能見度。 圖/利伯他茲基金會 提供
2024年6家藥癮機構遠赴巴西參加「治療社區世界大會」,與來自各國的實務與政策代表進行交流,增加台灣社福的能見度。 圖/利伯他茲基金會 提供

同樣因為團結開啟更多元可能的情景,也發生在陪伴發展遲緩、心智障礙孩子的過程中。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作為「親職技巧訓練計畫(WHO-AS CST)」的台灣代表執行單位,與臺大醫院一同合作設計教案、訓練的指南,希望讓家長也有一套方法,可以正確教育有相關障礙的孩子。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執行長劉增榮認為CST服務需要「在地化」,尤其在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但單靠他們自己很難將這套親職技巧進到各縣市的家庭。後來他們找到在各地耕耘早療服務的夥伴機構,像是在高雄的博正兒童發展中心、台南的瑞復益智中心、台中的弘毓基金會等,在確認彼此的目標和價值後,表示願意一起加入CST計畫。

不論是共享CST計畫資源給同樣有需求的地區夥伴推動CST計畫的在地化,還是集結藥癮治療性社區的工作者針對共通性問題現身說法,這些案例都證明了一件事 ── 攜手合作更有效率。

社福團體內外兩頭燒!「傳善學苑」開啟另一道門

在商場上,聯手合作是一種策略,去追逐更大的利潤;但在非營利圈,並非以最大化利潤為出發點,合作往往是一個需要多方考量的選項。

明明做的是相似的事,為何難以同行?周涵君直言,問題在於「資源制度讓我們變成競爭關係」。如果社福團體都要去承接政府方案,畢竟補助預算有限、執行排他性高,這現象有時候還會形成「同業競爭」,當自己多了補助錢,其他團體就會少了資源,這對社福團體並不是良性的發展。

而對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來說,困難有時不在彼此之間,而是「自身尚未穩定」。劉增榮坦言,許多機構連內部管理、人力培養都力不從心,沒有餘裕整合外部資源,不是不想合作,而是還沒穩定到能合作。

這樣的現實,讓社福團體長年陷入內外兩頭燒的日常,彼此要手牽手如此不容易,也只能各自硬撐。周涵君和劉增榮表示他們團結的起始點在於「傳善學苑」的設立,讓原本散落在各地、專注於各自領域的團體領導者,能真正看見彼此、產生連結。傳善學苑自2019年,舉辦三期培力了70多位社福機構的領導者,並讓他們在課程與實作中找到彼此。

傳善學苑創造了一個能卸下競爭包袱、願意傾聽彼此的安全環境。像CST親職計畫,就是劉增榮在學苑中分享後,讓三家早療機構一同參與推動,在執行有一定成果之後,他們未來期待能把倡議更進一步從家庭推展到學校的轉銜教育。

周涵君也因為加入學苑,透過交流和參訪,更深入認識在做同樣服務的夥伴機構,她和沐恩之家的李國揚牧師、露德協會的副秘書王佳蓓,成為第一期的同學,也建立了夥伴之間的信任,進而後來可以一起把治療性社區的貫穿式服務理念傳遞給政府。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接下來想藉「結盟」進一步推動幼小轉銜服務,期待讓孩子有更多符合需求的管道去適應校園生活。 圖/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提供
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接下來想藉「結盟」進一步推動幼小轉銜服務,期待讓孩子有更多符合需求的管道去適應校園生活。 圖/中華民國自閉症基金會 提供

當領導者可以卸下武裝... 擁抱難處成了信任基礎

傳善獎累積已支持77家社福組織,長年觀察下發現「要讓組織動起來,最重要的是『頭』要先改變。」坊間許多社福課程是針對高階主管設計,卻忽略了如果領導者沒跟上改變,就很容易成為機構創新的阻力。

堪稱社福界的EMBA「傳善學苑」,目的在於打開視野、學習趨勢、交流互動,讓領導者有一套完整的學習系統,經歷九個月時間,社福各界領頭羊也因熟識,開啟更多元串連結盟的可能。

北市教會聯合會乘風少年顧問林哲寧從第一年開辦就加入,同時擔任協調和引導的「班長」角色,轉動了同學之間的互動。每一期學苑的參與者會組成「同學會」,定期聯繫老同學的感情。各社福團體的領導者因同學會相聚在一起,進行了機構參訪、公民咖啡館討論、團體動力引導等等的活動,除了共同討論社福界的趨勢議題,更重要的是透過活動引導,看見彼此在工作上的難處。

同學會安排了團體的引導活動與討論,更了解彼此的狀況與共通處,利伯他茲營運長周涵君坐在圓圈中央並分享機構問題,外圍夥伴聆聽並設想解方。 圖/江建泰 攝影
同學會安排了團體的引導活動與討論,更了解彼此的狀況與共通處,利伯他茲營運長周涵君坐在圓圈中央並分享機構問題,外圍夥伴聆聽並設想解方。 圖/江建泰 攝影

「我會把大家定位成價值共創者!」林哲寧提到不論在什麼樣的活動形式中,並沒有清楚劃分誰是老師,大家在角色互換中,學習換位思考。這也衍伸形成了一種「支持性團體」,並不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而是讓大家安全地講真話,發現會從中獲得力量。

對社福領導者來說,傳善學苑是一個難得的喘息空間。林哲寧說大家終於可以關掉手機,跟一群同樣背負壓力的同儕坐下來,好好說話。大家在這裡不需要裝堅強,也能坦白分享困難與失敗,成為彼此的顧問與鏡子,這樣的真誠氛圍,讓信任慢慢建立起來,也為後續的合作打下基礎。

共創不等於一致,而是找到一起同行的可能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同樣參與了傳善學苑,就對於社福團體間的合作相當有感,「我們的照顧議題很新,單打獨鬥太難,尋求合作已經是我們組織的DNA!」

家總多年投入政策倡議,深知理念不可能總是一致。像是家庭照顧津貼、外籍看護制度,與其他團體立場常有落差。但他們的做法不是追求一致,而是尋找共識、允許分歧。修法倡議的過程中,家總常扮演召集者與情報整合者,讓彼此站在同個平台,找到能一起推動的最大公約數。

「大家都有熱情,難的是願不願意先遞出橄欖枝,扛起比較困難的事。」陳景寧認為,只要對方感受到誠意,合作就有可能。她回想從2022年開始醞釀的「年輕照顧者」倡議,因為家總過去鮮少關注年輕族群,但在傳善學苑裡面找尋到兒少專業的組織,才漸漸開展出青少年的創新服務模式,進而有能量去向政府部門倡議推動。

這種「各自發揮所長、共同完成一件事」的合作模式,也逐漸成為傳善學苑中實踐共創價值的範本,陳景寧看見未來長照步入3.0,有越來越多與不同性質團體共創的機會在萌芽。

不再孤軍奮戰 改變不再只是想像

社福團體面對外在環境的資源競爭、組織內部的文化培養,「結盟」看似是一段很長遠的路。多年參與傳善學苑事務的林哲寧卻相當樂觀,現在已經看見了從議題出發、進行方案合作的形式;即使彼此議題領域不同,也形成了一些業務外互動的信賴基礎,像是同學之間就有「南部幫」、「北部幫」以地區為主的互動網絡。

第二期傳善學苑同學會參訪學員的單位台東孩子的書屋,同學們一起分工帶領活動,兩天一夜包含專題討論、機構參訪,持續凝聚同學情感及能量,打造獨特社福共學圈。 圖/傳善 提供
第二期傳善學苑同學會參訪學員的單位台東孩子的書屋,同學們一起分工帶領活動,兩天一夜包含專題討論、機構參訪,持續凝聚同學情感及能量,打造獨特社福共學圈。 圖/傳善 提供

周涵君從傳善學苑建立了合作連結,但她也坦言「如果政策錯誤,我們做什麼都沒有用!」,政府仍用「服務外包」的思維在運作社福系統,而太多計畫的檢核標準也消磨了前線工作者的專業和熱忱,許多民間機構也因此退場。所以這些藥癮機構在面對錯誤政策時,也形成了一種「不跟公部門一起打沒有意義的仗」的意識。

合作可以是共創,也可以是建立集體的共識與話語權。這些社福機構背後,承擔的不只是服務對象,更關乎整個社會能否穩定運作的核心。當制度修補尚未到位,社福團體間的連結、結盟,能讓更多人獲得幫助。然而,要解開複雜的社會問題,不只靠專業團體,更需要大眾的理解與支持,「社福才不再是孤島,而能成為真正推動改變的浪潮」。

更多平行公益的報導,縮短理解的距離》 https://event.udn.com/new_auroratrust/articles/009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

社福攜手解難題 匯聚力量不孤單

亞洲動保大會在台首度主辦!賴總統:台灣做到零撲殺就是對生命尊重

亞洲動保大會在台首度主辦!賴總統:台灣做到零撲殺就是對生命尊重

兩週燒黑35萬公頃焦土...西班牙鄉村野火累計4死 凸顯氣候、城鄉雙重挑戰

兩週燒黑35萬公頃焦土...西班牙鄉村野火累計4死 凸顯氣候、城鄉雙重挑戰

第11屆傳善獎公布8家獲獎機構 挹注1.2億助力社福創新發展

第11屆傳善獎公布8家獲獎機構 挹注1.2億助力社福創新發展

最新文章

一甲子禁令解除!泰雅族人終獲石門水庫合法釣魚權 傳統漁獵活動得以延續

一甲子禁令解除!泰雅族人終獲石門水庫合法釣魚權 傳統漁獵活動得以延續

戰爭如何惡化饑荒?以哈戰爭近2年 加薩走廊最壞情境正在發生

戰爭如何惡化饑荒?以哈戰爭近2年 加薩走廊最壞情境正在發生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