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一定得找出完美共識!?唐鳳的破框思考:「最好,是夠好的敵人。」
至於,為什麼開會的目的只要達到粗略的共識就好?為什麼不需要達到完美的共識?
唐鳳說了一句聽起來很哲學的話:「最好,是夠好的敵人。」意思是,既然今天大家已經達成「夠好就好」的粗略共識,如果硬要舉出「最好」的意見,那就是與所有人達成的「夠好」為敵。
比起十年後的完美,不如解決當下的問題
「夠好」,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令大家滿意,卻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也並沒有要特別犧牲誰的權益,而是在這個當下,用這個方法就夠了。至於,「最好」如果意味著一步到位,完美的幫大家解決問題,例如,他可能比別人先看到,10年後這個想法將會是最棒的方式,所以他不想十年後才發生,而是現在就想要用這個很棒的想法,看看兩個月後是否會如預期獲得最棒的結果。
這種「求好心切」的態度,唐鳳認為,雖然用意良好,但是如果一下子就自己把題目解到一百分,別人除了幫你拍手外,也沒辦法學到什麼。更何況,如果這個很棒的想法,十年後才會被認同,代表目前的環境與人事物都還不到位,無法一蹴可幾,這時你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堅持用自己的想法,然後經歷嚴重的不耐煩與挫折,因為結果就是十年後才會發生;另一種選擇就是接受「夠好」的粗略共識,雖然不完美,但是十年後一定會誕生「更好」的結果。「兩種選擇都是十年後才會誕生更好的結果,差別只是自己的感覺而已。」唐鳳表示。
另一方面,「夠好」的意思是在大家達成彼此粗略共識下,這個解方可以解決當下的問題,然而「最好」意味著要達到這個地步,需要投入更多人力與時間才能達成。她認為,如果硬要用「最好」取代「夠好」,以此解決當下的問題,只會造成大家不爽而已,因為沒有達成共識,是無法推動事情前進的,還不如讓大家先從足夠好的基本共識下出發,慢慢累積共同經驗,因為有了共同經驗,才能繼續往下,做出比足夠好再好一點的事情。
拿掉情緒 讓專業意見被看見
以電競選手這個近幾年冒出的新興職業為例,當初政府各部會討論時,都不知道該把這樣的行業放在哪一個部會管理,一開始大家習慣先用既有的框架思考這個新興職業,教育部認為電競不算是體育,應該屬於文化工作,但文化部認為,電競選手不算是傳統技藝,應該歸經濟部管,而經濟部認為他們是管球場(意思是只管硬體設備,例如遊戲主機),不管球員,所以選手跟他們沒有什麼關聯,應該跟教育部比較有關。
當時,唐鳳正是採取焦點討論法的方式,先讓電競選手暢所欲言,請他們將所有會碰到的實際問題、個人故事、成長經驗等等,都寫在公開的逐字稿裡,讓所有部會的人都看到。接著,再將各部會發言的逐字稿紀錄提供給與會者十天,讓他們可以在上面進行編輯(意即如果開會當天的發言不夠完整精確,可以在文件上修正補充),十天後,所有開會紀錄再全部對外開放讓網友閱覽。
當時逐字稿公開後,無論是PTT或是mobile01、巴哈姆特的網友都開始熱烈討論這一份逐字稿。一開始,網友也會有很多不理性的行為,包括人身攻擊、各種表情留言等等,但唐鳳說,通常到了第五則的留言後,就會開始有理性的意見產生,出現所謂「專業五樓」,也就是前面四樓都是情緒性的發言,但是後面也會開始有人提出專業意見,供大家思考。
於是,在接下來的行政院會議中,唐鳳就把網路上所有的情緒留言都拿掉,告訴各部會那些「專業的五樓」的意見。例如,有網友說:「現在圍棋都是在網路上進行比賽,所以我主張圍棋選手是一種電競選手」,或是「我們之前對籃球國手都有替代役,其實電競選手是可以比照辦理,如果文化部願意的話」、「其實教育部本來就有技藝專長的特色課程,甚至專題、主題、學程,為什麼不能開電競專班」等等。透過導入外面人的想法,可以提供公務員觀看世界不同的方式,鬆動他們原來固有的想法,大家也就覺得圍棋選手的權益,電競選手也應該要有。
另一方面,網友在看到下一份公開紀錄時,也會很高興他們的想法被接納,也就更鼓勵他們聚焦問題的解決方式,而不是漫無目的的情緒發言。從會吵的朋友有糖吃,到乾脆邀大家進廚房一起炒糖吃,無形中鼓勵各部會及外面的民眾一起參與這個協作會議,找出可行的方法。
後來,這個電競案子在開了四次會議之後,就達成粗略的共識,交由三個部會去執行。唐鳳強調,這並不是她訂定的標準,而是客觀的結合社會上不同地方、不同偏好,當這些偏好真的能夠融合到一個程度時,就成功了。
本文摘自<唐鳳的破框思考力 : 關於工作、學習與行動的方法>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
出版日期:2022年09月30日
延伸閱讀:不怕酸民天天指教 唐鳳高EQ擁抱小白心法:「好好睡一覺,精神按摩」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