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布」華麗轉身!初布讓廢布變團體服 打造零浪費的循環經濟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台灣經濟研究院統計,紡織廠每年會增加1萬公噸庫存的布匹。這些布料因為與樣本有色差,或紡織廠製作超過客戶訂單要求的備用布料等因素,多半會閒置在倉庫,或放到發霉再銷毀。為了解決庫存布的問題,一名大二的學生相柔竹成立了新創公司「初布」,將庫存布再製成風衣、運動褲、棉衫等團體服,並堅持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MIT),銷售給各學校廠商和企業,實踐永續製造和環保不浪費的精神。

相柔竹和曾淑靜至工廠挑選合適布料。 圖/相柔竹
相柔竹和曾淑靜至工廠挑選合適布料。 圖/相柔竹

相柔竹(Joey)在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二年級時擔任系上的學術股長,負責設計系服跟訂購。在尋找廠商的過程中,她意外接觸到庫存布問題。原本就對環保很有興趣的她,一頭栽進了解庫存布的世界,不斷想著要如何改善這個問題。她走訪許多家紡織廠,更加了解庫存布現況,也在過程中結識了創業夥伴,並共同成立了初布新創團隊,專門使用庫存布來製造團體服販售,像是台灣科技大學運動防護隊、師大體育室都是他們的客戶。

何謂庫存布。 圖/鄧琦縈
何謂庫存布。 圖/鄧琦縈

紡織廠安全措施 卻導致廢置布匹爆增

在台灣,常見的紡織環保議題是將成衣回收再販賣或捐助給需要的人。但在生產端,另有一大批布料從製造後就持續被堆置在倉庫,甚至沒機會被做成衣服,在一段時間後便被送去銷毀。這,就是庫存布。

截至2016年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紡織品統計指出,台灣有15萬噸的庫存布,每年又增加1萬公噸。庫存布是指紡織廠接獲客戶的訂單後,為了保險起見會生產超過客戶訂單數量的布匹,以確保有多餘的布料替補瑕疵品。如:客戶訂1萬公斤的布料,布廠通常會準備1萬700公斤,在出現染色失誤等問題時,便可以使用多餘的布料。然而若多出的布匹沒有派上用場,多半會一直被放置在紡織廠的倉庫。

因為各成衣品牌對於指定的商品顏色有著嚴格的色號要求,導致即使顏色極為相近,他們多半也不願意使用紡織廠原有的庫存布。於是庫存布就一直放在布廠裡,成為乏人問津的雜物。初布的創辦人相柔竹曾走訪台灣多家紡織廠,了解他們對於庫存布的想法。她表示,有些布廠根本不在乎閒置布匹的問題,有些在意,卻無從著手。

這些庫存布有些會以二三折的低廉價格販售給東南亞的國家,但相柔竹說:「更多的是放到發霉了以後,直接拿去燒掉。」

探索庫存布可能性 訪查意外結識夥伴

在擔任系上的學術部長時,相柔竹接觸到庫存布的問題,當時的她,對這個領域絲毫不瞭解。但是,原本就十分關心環保議題的相柔竹發覺到了庫存布的工廠機制帶來的潛在環境汙染及資源浪費,於是她開始努力尋找答案。

帶著這樣的想法,她決定出國開展眼界,學習他國的環保文化,像是她在荷蘭發現當地人們的環保意識遠勝於台灣,學生們會一起動員推廣環保商品的販售,像是醜蔬果販售等。她也發現環保意識的提升與環保商品的販售有著正向的關係,越在乎環保就越容易購買環保商品,而商家提倡環保商品也有助於人們對於環保的重視。

回台以後,相柔竹決定學習荷蘭環保的精神在台灣推廣永續的觀念。為了更加了解業界的看法,她實地走進了一家家的紡織廠,詢問他們對於庫存布的想法,並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方式來妥善利用庫存布。不過這個過程也不如預想的順利,因為她發現有些布廠認為庫存布或許有天會派上用場,硬是想辦法去解決反而會增加負擔的成本。然而多數庫存布沒派上用場是事實,因此這並沒有打消她繼續深入探索的決心。

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意外結識了一位紡織公司的設計總監曾淑靜。曾淑靜畢業於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碩士及國立師範大學的運動經濟學系碩士,雖然對方是年齡較長的社會人士,但聽到相柔竹想要解決庫存布的議題後,越聊越深入,在這之後更是一同於2023年2月成立了新創團隊「初布」。

堅持環保及MIT精神 初布讓廢布變團體服

相柔竹和曾淑靜成立初布時,希望以賣布的方式減少庫存布。但考量到民眾若有需求,其實可以自行到紡織廠購買,商業模式難以持續運行。因此,他們開始洽詢紡織廠,希望獲得庫存布並製作成衣褲販售。

為了能獲得布料,初布一開始必須以高過東南亞國家的價格向布廠購買庫存布。而因為布料的數量、顏色、材質皆不固定,因此需要先去實際一卷一卷的看過,確定能夠製作的衣褲數量以及適合製作的樣式(如運動服、風衣等)後才會買下,並且上架至網站供客戶選擇款式。

所幸在運營一段時間後,一家大型上市上櫃的公司看中了初布的潛力及環保精神,決定免費提供庫存的機能布料給初布再製並販售。

相柔竹也表示,除了使用庫存布外,初布的另一個核心精神就是堅持台灣製造,「因為這樣可以省去很多交通的汙染。」初布在接獲訂單後直接請庫存布所在的紡織廠製作成衣褲,再直接配送至客戶手中,省去了物料來回運輸的成本,也避免了異國加工所產生的碳排放。

然而,這些對於環保的堅持使初布的團體服價格始終高於其他品牌,這也讓她們傷透了腦筋,因為再好的想法都需要有人買單才能成就現實。在經過一番討論後,相柔竹與夥伴決定堅持以環保為核心推廣商品,因為她們認為,既然不浪費庫存布是她們創立的緣由,就應該將商品販售給同樣肯定環保價值的人們。

參與由師大體育室舉辦的冬令營的小朋友穿著初布製作的衣服。 圖/相柔竹
參與由師大體育室舉辦的冬令營的小朋友穿著初布製作的衣服。 圖/相柔竹

已售出2100件服飾 初布盼擴大成品種類

相柔竹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樂觀的人,雖然時有挫折卻仍能保持初心。實際踏入再製庫存布的領域後雖然經歷了不少磕磕絆絆,像是費盡心思寄樣衣到客戶端,卻被無理的苛責。然而,她只要想到也有客戶給出很棒的回饋就能再度打起精神。

對於初布團隊,從3月起便輔導他們的台大創意創業中心業師劉政惠也期待他們成功找到穩定的獲利模式。劉政惠本身長期關注循環經濟議題,她認為北歐等國家的環保技術及意識都遠比台灣走得前面,再加上強調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是可預期的社會主流,因此她表示只要持續維持運營,並且進行品牌形象的塑造相信初布能夠走得更遠。

相柔竹表示初布一開始是透過口耳相傳、親朋好友介紹的方式開始發展,也會到Facebook的布料販售社團進行宣傳。根據她的估計,初布自創立一年半以來,已經售出2100件的服飾,其經濟價值約90萬台幣。未來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擴大知名度,在獲利和環保間尋找平衡。

她創業以來的心得是工作跟平常生活要平衡,因為創業不像一般工作可以固定下班,她幾乎隨時都想著公司的各項事務,而「創業沒有在過年的」也是創業人們常放在嘴邊的話,但人還是要休息時間,因此她會規定自己一周至少要上40小時的班,除此之外就會去爬山、攀岩或跟朋友出去等,讓自己有放鬆心靈的時間。她也很感謝父母給予的支持,讓她能夠在困難時訴苦,並在工作上努力勇往直前,實踐夢想。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蜜糖做肥料?葵花油做農藥?青農自製資材護土地 要讓親友吃得安全

手沖的第三人生!70歲也能轉職當咖啡師 「夢想50+咖啡館」助長者重拾信心

手沖的第三人生!70歲也能轉職當咖啡師 「夢想50+咖啡館」助長者重拾信心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展覽帆布不浪費!日常經典回收展覽輸出物 製成環保商品、重新融入日常

最新文章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肉桂不只能吃 還能防農作疾病?效果佳、無化學成分、不擔心殘留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咖啡農靠咖啡渣翻身?咖啡渣製成拜拜香大賣400斤 年收入逼近500萬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花藝也可以很永續!「藍花手作」用枝椏取代塑膠 創造可自然分解的友善花藝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日本官員用廚餘培養環保「麴飼料」 一舉解決垃圾和豬臭味!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不要的蔬果皮也能變零食?健康與減廢的高纖能量棒誕生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

「墾丁不只大街!」越野賽事用海廢做獎牌 結合在地社區推環保戶外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