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陸地生物

退役蛋雞能否健康度過餘生,從飼養的第一刻起就已決定。 圖/快樂腳神氣蛋提供
退役蛋雞能否健康度過餘生,從飼養的第一刻起就已決定。 圖/快樂腳神氣蛋提供

雞蛋是許多料理的靈魂,在一日三餐中,都可見到它的蹤跡,更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攤開農業部最新的《農業統計年報》,台灣2024年的雞蛋產量超過89億顆,產蛋量達近10年新高,相當於全台每人平均一年吃下380顆蛋。

蛋雞作為台灣畜牧業的重要經濟動物之一,近年也隨著動物福利意識抬頭、經濟動物處境逐漸受到關注,開始有更多人思考,如何為牠們提供更友善的飼養環境,許多賣場也主動規劃動福蛋販售專區,為民眾提供更永續的消費選擇。

不過,蛋雞一旦生產力下滑、服役年限將至,牠們除了被屠宰,還有其他選擇嗎?

想安老得先保持健康 傳統格子籠飼養、強制換羽卻讓雞身處地獄

在台灣,蛋雞多半服役兩年後即淘汰,數量往往都是以千隻、萬隻計算。堅持非籠飼飼養的「快樂腳神氣蛋」(以下簡稱快樂腳)負責人周怡君分享,通常畜牧場會將這些雞隻低價出售給收購業者,製成鹹水雞、雞湯等食品,快樂腳也會將部分退役蛋雞用於製作自有品牌滴雞精,為牧場創造多元收入來源。

看著牧場裡的蛋雞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奔跑,周怡君坦言,要為蛋雞安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原因不光是經濟動物安老的關注度有限,更關鍵的是,蛋雞從前端飼養管理開始,就決定了牠們是否有足夠的健康條件安享天年。

周怡君解釋,台灣有超過8成蛋雞場使用格子籠飼養,通常將2至4隻雞關在A4大小的鐵籠內,環境擁擠,蛋雞無法展翅散熱,吃不下飼料又必須不斷張口呼吸、喝水,影響雞蛋品質。

此外,雞舍內的雞「年資」不一,老了就挑出淘汰、再直接放入新的雞混養,四周還有其他雞隻的情況下,雞舍無法消毒清潔,周怡君強調,老中青混養更難以做好疫病管理。

傳統飼養方式遭人詬病的還有「強制換羽」,也就是讓蛋雞斷食1至3週,掉光羽毛、暫停產蛋,時間到後再重新餵食後恢復下蛋,坊間稱為「二春」,蛋價好時還可能出現三春、四春的雞。

周怡君直言,強制換羽雖有助畜牧場節省飼料成本,短暫提升雞蛋品質,但隨著蛋雞年資已高,過沒多久蛋殼又會變薄,過程中更有約2至3成雞會因斷食死亡。歐盟也早在2012年就拒絕這種不人道做法,全面禁止強制換羽,以及禁用格子籠。

周怡君也曾聽聞有機農場購買格子籠母雞回去幫忙除草,但格子籠雞一輩子不曾踩在地面,缺乏主動探索、覓食的能力,加上抵抗力差,通常進到農場後都活不久。由此可見友善飼養不僅提升蛋雞的「工作品質」,也為牠們的退休生活奠定基礎。

退役蛋雞變身生命教育大使 偏鄉學童、身障學員都受惠

周怡君擁有獸醫系背景,丈夫則在一間推廣平飼多年的蛋種雞場任職,在成立快樂腳前,兩人對動物福利議題早有深刻了解。經營畜牧場這些年,也不乏有民間團體、學校主動聯繫周怡君,詢問是否能購買退役蛋雞,作為療癒或教育用途。

快樂腳曾一口氣捐贈100隻雞與木製蛋箱給偏鄉小學,退役蛋雞的產蛋量雖不高,仍足以為營養午餐加菜、自給自足,或是提供給弱勢家庭孩童;重視生命教育的學校,則將校內老舊雞舍改建為生命教育園區,邀請周怡君到學校分享非籠飼雞蛋相關知識,讓孩子學習尊重生命,理解經濟動物也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

也有農場將快樂腳的退役雞,作為身心障礙學員的療癒動物,甚至把雞當寵物照顧,為牠們取名。看見被收養的雞健康快樂度過餘生,繼續當「快樂腳」,周怡君直呼「這些雞真的很幸福。」

近年有民間團體和學校,主動與快樂腳聯繫,希望能收購退役蛋雞,作為教育或療癒用途。 圖/快樂腳神氣蛋提供
近年有民間團體和學校,主動與快樂腳聯繫,希望能收購退役蛋雞,作為教育或療癒用途。 圖/快樂腳神氣蛋提供

想為退役蛋雞找個家 但救不完、沒地養怎麼辦?

但可不是所有雞都如此幸運,可以好好善終。曾向快樂腳收購退役蛋雞的臺灣疼惜地球家園護生協會創辦人陳依欣透露,協助經濟動物安老的過程中,經常被畜牧場拒之門外,多數業者不願意配合的原因,是怕麻煩,「我們沒有辦法一次買下幾千隻雞,並找到能夠容納的場地,通常一次買幾百隻而已,畜牧場要從幾千隻裡面弄幾百隻出來,對他們來說很困擾。」

牧場淘汰動物數量龐大,護生系統難以全數接收,「只要一次救一個牧場,整個護生系統就全部垮掉了。」陳依欣指出,除了部分護生園擁有宗教團體在背後支援,其餘皆來自民間捐款,然而動物安養需要長時間投入,加上場地、飼料成本,仰賴龐大財力支持。

在空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護生園還要避免爆量收容,造成傳染病爆發,因此必須向外尋找其他願意收容的場地或有機農場。退役蛋雞進到有機農場可協助除草,前期還能生產一些雞蛋,不過周怡君也指出,母雞只能進到已經收成完畢的區域,否則農場的作物會被啄光。

面對收容難題,陳依欣坦言,即便開放認養也難以解決,若認養者缺乏經濟動物的照顧知識,最後棄養,會進一步衍生新的問題。「救動物的人想一直救,養的人沒空間,賣的人繼續育種販賣,這是一個無止境的循環,一直收容是行不通的。」陳依欣盼從教育著手,通過講座宣導動物福利理念,從源頭改變民眾的觀念。

非籠飼的轉型挑戰!成本與專業知識成轉型痛點

傳統格子籠飼養將雞限制在狹小空間,易於監控健康與產蛋狀況,方便管理,但壓迫雞的生長;非籠飼則提供蛋雞自在探索的舒適空間,但更須細心觀察以找出有狀況的雞。因此了解雞隻的動物行為、順應習性,是從事非籠飼養殖的關鍵。

然而台灣畜牧業無專業要求,許多經營者缺乏相關知識,進一步阻礙動物福利發展,也與歐洲要求專業培訓存在落差,且國內目前放牧飼養占比不到1%、平飼不到20%,凸顯友善畜牧仍有極大進步空間。

周怡君夫婦作為具有專業背景的經營者,深知雞的習性,堅持採用友善飼養,更不惜從荷蘭進口專業非籠飼設備,逐步調整舊有雞舍設計,例如,將飼料與飲水線移至蛋箱附近,營造安全產蛋環境,「雞在喝水吃飼料的時候,就會發現這裡有安全的地方可以生蛋。」

而多數牧場的既有雞舍,無法完美容納歐洲的標準化設備,拆除重建的成本高昂,因此轉型上多以改建為優先考量,「我們得因地制宜,慢慢摸索燈光、棲架等設置。」周怡君回憶起5年前,前租客留下的雞舍缺乏蛋箱與棲架,母雞習慣在地上產蛋,導致「地蛋率」居高不下,仰賴人工撿拾,耗費人力且蛋品保存期短。

「我們趕快製作木頭蛋箱給母雞生蛋,但效果不好,因為母雞一旦習慣在地板生,牠就不去蛋箱了。」只能靜待下一批蛋雞進場重新訓練,前期因此連年虧損,她透露,難以控制的地蛋率,也是造成許多知名企業投資動福蛋後,又認賠殺出的原因之一。

除了地蛋率與硬體設備,放牧飼養需更大土地面積,單位飼養密度低,加上雞隻戶外活動多,飼料消耗量大,自然換羽的母雞,期間不產蛋卻仍需餵食,增加飼料成本,再再推升養殖成本。周怡君連飼料也選用成本較高的純素飼料,甚至額外添加天然營養素,「要讓消費者不只是在價值觀上看到差別,雞蛋的品質、口感都要做出差異化。」

從人道屠宰到安老 台灣動物福利是一條漫漫長路

周怡君笑稱這一路都在付學費,但這些付出最終吸引主婦聯盟、聖德科斯等通路上門合作,用心生產的動福蛋,得以用高於蛋商收購的價格售出,逐步實現產銷平衡。

在快樂腳的雞舍外,蛋雞不僅可以在草地自由散步,甚至與鄰近有機火龍果園共用土地,母雞在果園內穿梭、除草,長得稍低的火龍果,則成為母雞的點心,放牧區內還有土芭樂、無花果,同樣與雞共享,周怡君笑說,「雞吃剩的才給我們吃。」

快樂雞的蛋雞待在土芭樂樹上享用水果大餐。 圖/快樂腳神氣蛋提供
快樂雞的蛋雞待在土芭樂樹上享用水果大餐。 圖/快樂腳神氣蛋提供

從老舊雞舍轉型到協助蛋雞安老,周怡君夫婦5年來投注許多心力,但周怡君仍感嘆台灣在格子籠尚未廢除的前提下,安老顯得更加遙遠,更遑論過去光是推動人道屠宰都花費很長一段時間。

友善畜牧與生命教育是推動安老的關鍵,快樂腳與護生協會的努力都為台灣畜牧業轉型與經濟動物善終提供參考,有了良好飼養提升雞隻健康,為退休生活奠基。未來,台灣更須借鏡歐盟經驗,強化畜牧專業訓練、廢除格子籠,從源頭讓經濟動物退役後,有善終的本錢。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年輕人勇闖綠領工作新藍海!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先做好3件事

年輕人勇闖綠領工作新藍海!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先做好3件事

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

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

沙漠也能憑空造水!突破傳統瓶頸 MIT最新技術僅靠太陽能就能產出飲用水

沙漠也能憑空造水!突破傳統瓶頸 MIT最新技術僅靠太陽能就能產出飲用水

全球瘋抹茶!日本產地卻面臨三重困境 印度等新興產區有可能取而代之嗎?

全球瘋抹茶!日本產地卻面臨三重困境 印度等新興產區有可能取而代之嗎?

最新文章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用蛋串起善的供應鏈!黎明方舟動福蛋:打造動物福利X社會照顧的新典範

用蛋串起善的供應鏈!黎明方舟動福蛋:打造動物福利X社會照顧的新典範

一人扛2500頭牛!大動物獸醫人才斷鏈 經濟動物照護危機誰來顧?

一人扛2500頭牛!大動物獸醫人才斷鏈 經濟動物照護危機誰來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