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買蛋不再霧煞煞!學會看懂「身分證」 教你選出最安心的雞蛋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站在超市雞蛋區前,面對一排排不同包裝、不同價格的雞蛋,完全不知道該怎麼選?別擔心,自從2022年台灣開始在每顆雞蛋上印編碼後,選蛋其實變得很簡單!這篇攻略會教你怎麼看懂這些「雞蛋身分證」,讓你買蛋不再霧煞煞。
【倡議家電台】台達電 周志宏|超前部署20年?我老闆買了一台電動車
編按:倡議家電台【永續長來了】EP11 邀請到了台達電的永續長周志宏,分享自己如何從零開始做ESG、如何和供應鏈一起共識與共好永續工作?歡迎收聽 Podcast,聆聽永續長親自分享!
種樹不只求多、也要恰如其分!用「在地復育」貼近「生物多樣性」
當「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成為當代關鍵字,種樹成為最直觀、好參與的永續行動之一,然而,在種下一株株樹苗的同時,生物多樣性如何貼近「在地」,讓生態恢復更「恰如其分」?
海洋友善防曬是假議題?帛琉、夏威夷立法禁止 日本花王表態:抱持懷疑態度
你可能有發現,市面上近年有越來越多標榜「珊瑚礁友善」、「海洋友善」的防曬產品,這反映出消費者對海洋生態有更多的關注與重視,不過對於防曬產品究竟對海洋環境有多大危害,海洋保育人士、化妝品公司與部分科學家都有不同的看法。
未來會有「無牙鯊魚」?海洋酸化恐溶蝕鯊魚牙齒 頂級掠食者生存武器面臨威脅
對游泳愛好者和衝浪客而言,沒有牙齒的鯊魚聽起來可能是件很美好的事。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無牙鯊魚」極有可能在未來成真,海洋酸化將讓這些頂級掠食者失去牠們賴以生存的關鍵武器。
有海就能發電!日本啟用全球第二座「滲透壓發電廠」不畏天候還可24H運作
日本福岡縣在今年8月初正式啟用全國首座海水滲透壓發電廠,同時也是世界上第2座,滲透壓是指利用海水與淡水之間的鹽度差異來產生電力,預計每年可產生約88萬度的電力,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的Ali Altaee博士表示,這相當於可以供應約220個日本家庭1年的用電。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編按: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共融旅遊將成為一塊新藍海。然而,台灣目前對共融旅遊的理解仍有不足,硬體設施與社會共識尚不完備,加上民眾對無障礙客房的刻板印象,都成為推動共融旅遊的阻礙。 今年9月,《倡議家》客座總編邀請從事無障礙服務多年的「多扶事業」創辦人許佐夫,分享他在業界十多年的第一線觀察,以及政府如何透過與民間合作,讓行動不便者與照顧者都享受旅遊樂趣,創造翻倍的經濟效益。
SDGs 10周年 聯合線上跨域共苗島嶼未來 讓改變點滴累積、持續前行
2025年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10周年,放眼世界,全球最高層級的氣候談判平台COP(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也將首度在擁有亞馬遜雨林的巴西舉行,包括森林守護及生物多樣性的永續課題,預期再度成為全球關注焦點之一。
2025最新/22國旅遊稅懶人包:從亞洲到歐洲 各國新制與費用一次看
隨著疫情解封後的國際觀光熱潮,各國旅遊人次屢創新高,卻也帶來交通壅塞、環境破壞與在地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 為了平衡觀光收益與永續發展,世界多國紛紛祭出「旅遊稅」或徵收各類觀光相關費用,期望遊客分攤當地基礎設施維護、環境保護與文化保存的成本。這些費用表面上只是多幾百元的開銷,實際上卻揭開了全球旅遊業在賺錢與永續之間的兩難。
一瓶承載台灣時代記憶的酒...韓國也瘋狂的台灣高粱 如何釀出在地精神?
高粱酒是許多海外遊客來台的熱門伴手禮選擇之一,近年尤其深受韓國人喜愛,更有韓星受邀跨海擔任產品形象大使,看在外國人眼中,這款烈酒幾乎與台灣文化劃上等號。 回顧高粱酒在台灣初登場至今的數十年歲月,它從「軍人酒」搖身一變為全民飲品,歷經專賣制度與菸酒開放後的轉型,然而,高粱酒始終仰賴大量進口原料製作,這也使得它在地酒文化興起、強調使用在地農作物釀造的時代氛圍下,究竟能否被歸納進台灣地酒的範疇,陷入一種曖昧的定位。
農村「移居實驗」是什麼?Y世代不會種田 為何還東漂、前進玉里短居?
農村人口流失、產業萎縮,這是台灣許多農村土地的現況,要如何翻轉這樣的困境?在玉里,有一群在城鄉之間的游移者,正在用他們獨特的路徑,探索農村土地與人可以產生的新連結,讓「移居農村」可以是一個安心與堅定的選擇。 土地,是一切生活的載體,無論日曬風吹雨淋,或我們闖的禍及汙染,它總是無聲的承擔。從2024年10月起,《倡議家》展開以「為土地續命」為主題的深度系列追蹤報導,探究台灣的土地百態,別再讓它遭受忽視。
台灣也有「波爾多」!走進蘭輝酒莊 一窺彰化二林客庄的自釀葡萄酒文化
說到「葡萄酒莊」,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想必是大片葡萄園、石牆土磚建築、酒窖擺滿橡木桶的歐洲田園風情。其實在彰化二林,也存在這樣的酒莊景色,葡萄藤與當地客家聚落的堅韌精神,孕育屬於台灣的特色葡萄酒產區,當地酒莊群落更被譽為「台灣波爾多」。
壟斷全球80%的稀土:中國稀土之都「包頭」背後付出的代價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擁有全國逾80%的稀土資源,這個擁有270萬人口、緊鄰戈壁沙漠的工業重鎮,已成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然而,在經濟繁榮的背後,包頭市卻承受著嚴重的代價──環境污染。
你家也有「微塑膠」海綿嗎?研究揭科技海綿每月釋放數兆纖維 進入食物鏈
科技海綿是清潔頑垢的厲害法寶,但研究發現,這項清潔用品正在釋放看不見的污染物質到環境中。這些海綿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分解、脫落纖維,每個月釋出高達數兆個微塑膠纖維,最終進入水道系統和食物鏈。
戰爭產生多少環境成本?研究:加薩清運瓦礫需繞地球737圈、逾9萬噸碳排
自2023年10月以來,哈瑪斯與以色列政府之間的衝突不斷,加薩戰爭已持續近兩年,加薩市滿是斷垣殘壁,雙方至今尚未達成停火協議。
城市土壤真的能種菜?新北樂活農園曾爆作物「鉛」含量超標 專家剖析汙染始末
編按:當都市人嚮往著在城市耕種、收成,過上「自耕自收」的理想生活,腳下的泥土卻可能潛藏著我們從未細看的風險。一座位於疏洪道旁的都市農園,曾因作物重金屬超標引發風波,現在正是時候讓我們重新思考:都市裡的每一寸土,真的適合種菜嗎?
2025最新/台灣二手翻新家具購買指南:8大平台完整懶人包
你知道台灣每年淘汰多少舊傢俱嗎?根據環境部統計,國內每年「巨大垃圾」呈增加趨勢,2017至2022年,短短5年間,便從14.1萬公噸成長至22萬公噸。「巨大垃圾」包括廢沙發、桌椅、床架、床墊等家具,雖然目前沒有針對各類淘汰傢俱重量做細部統計,但地方環保局反映,近幾年民眾丟棄家具的頻率明顯增加,尤其是廢沙發及廢桌椅等。
找回台灣地酒!金牌釀酒師陳千浩用風土 搶救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
編按:過去20年來,台灣地酒市場從低迷慢慢走向百花齊放(註:「地酒」是指揉合在地獨特農產與文化、代表一地風土的釀造酒),在進口酒類強勢銷售下,雖然市場上具代表性的本土風味酒款占比極低,然而一場融合在地農產與文化的「地酒革命」正悄然展開。 倡議家8月客座總編邀請被譽為「金牌釀酒師」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陳千浩,與讀者深入探討,當有愈來愈多人投入地酒釀造,但酒廠仍面臨法規與技術瓶頸。一起來看台灣地酒如何從水源、釀造技術到跨界合作,一步步找回失落的農業文化遺產,並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獨特魅力,同時展現在地合作的未來潛力。
89億顆蛋的背後...友善飼養讓蛋雞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雞蛋是許多料理的靈魂,在一日三餐中,都可見到它的蹤跡,更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攤開農業部最新的《農業統計年報》,台灣2024年的雞蛋產量超過89億顆,產蛋量達近10年新高,相當於全台每人平均一年吃下380顆蛋。 蛋雞作為台灣畜牧業的重要經濟動物之一,近年也隨著動物福利意識抬頭、經濟動物處境逐漸受到關注,開始有更多人思考,如何為牠們提供更友善的飼養環境,許多賣場也主動規劃動福蛋販售專區,為民眾提供更永續的消費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