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漁場未來式:魚蝦變少、藻類消失,日本如何用養殖對抗氣候變遷?
海鮮是日本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也是全球數十億人的重要食物來源。然而,全球暖化、海溫上升正劇烈改變全球海域生態,日本水產、漁業首當其衝。
比傳統道路耐用2倍!尼泊爾將低價值塑膠鋪成馬路 讓泡麵袋不再只是垃圾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統計指出,全球僅有9%的塑膠垃圾被妥善回收利用,19%被焚化,剩餘近半數則會進入掩埋場;若不加以控制,至2060年全球塑膠產量恐將達到每年12億公噸。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當大地震來襲,電力、供水與排水系統全面中斷,除了食物與庇護所,還有一項基本需求常常被忽略,就是「如廁權」。日本從災後經驗發現,災難現場的「如廁危機」會迅速影響健康與尊嚴,為了解決這項問題,一種名為「人孔蓋馬桶(トイレ専用のマンホール)」的創新設施,正被廣泛建置於日本各地。
土地也要把脈!「土壤醫生」陳興宗前進高雄那瑪夏為農地開處方箋
編按:土壤是孕育生命的母體,萬物若想存活,便要先摸清楚他的脾性。土壤醫生陳興宗以「與人相處」來比喻農民和土地的關係,每一片農地都有其特質,若想直達核心、解決問題,透過觀察土壤剖面、實地踏查的「土壤診斷」,或許是一個找到「種植最適解」的好方法。 土地,是一切生活的載體,無論日曬風吹雨淋,或我們闖的禍及汙染,它總是無聲的承擔。從2024年10月起,《倡議家》展開以「為土地續命」為主題的深度系列追蹤報導,探究台灣的土地百態,別再讓它遭受忽視。
【倡議家電台】台灣萊雅陳家祥|永續沒有考古題!小創意如何解決大問題
編按:倡議家電台【永續長來了】EP9 邀請到了台灣萊雅永續長陳家祥,跟我們分享最真實、貼近工作現場的經驗故事,在沒有考古題的永續世界裡,如何創意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歡迎收聽 Podcast,聆聽永續長親自分享!
環境承載拉警報!開放山林掀商業登山熱潮 「地下經濟」卻無人把關
編按:台灣自2019年推動「向山致敬」開放山林政策,登山活動蓬勃發展。然而,缺乏管理的商業登山活動導致環境負荷增加、安全事件頻傳,甚至引發原住民傳統領域權益問題,「地下業者」的營利事業更是遊走灰色地帶。 倡議家5月客座總編邀請長期關心山域議題的「城市山人」董威言,以及林保署森林育樂組組長李允中,探討跨部會分工失靈下的商業團體納管問題,以及如何透過法治、共管、教育,走向真正的「向山致敬」。
在綠能登島之前...蘭嶼數十年的反核廢啟示:那些比乾淨能源更重要的事
「淨零轉型」成為國家路線,太陽能板與風機迅速佔領各地土地與視野,台灣社會對能源轉型的想像,多半圍繞在技術創新與綠電占比的提升,但很少人停下來思考,那些被選中放置電力設施的地方,是否也被迫承擔了進步的代價?
澎湖綠能「開高走低」?低碳計畫與在地生活斷鏈 居民為何對綠電無支持動機?
由群島組成的澎湖,夏天是眾人熱愛的觀光勝地,而到了冬天,季風特別強勁,時不時夾帶著鹹雨,有「風島」之稱的澎湖,長出了澎湖人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永續時代中更形成了得天獨厚的綠能資源。
糧食創生!在土坂部落找回「小米時間」、重建有文化的地方糧食體系
編按:小米不只是雜糧作物,更乘載了文化的意義。小米保種重建我們認知土地的方式,追求糧食規模化與經濟效益最大化,在永續時代中或許不是首要之務,反而要看見台灣土地長出的原生作物,供生態系與人類社會有自給自足的可能。
邁向永續深水區!2025地球解方攜手產官學 探索8大關鍵議題新策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第5屆「地球解方2025永續設計行動年會」於三創生活園區正式登場。本屆年會以「ACTION 365 — 以行動推進365天」為主題,由5% Design Action 號召聯合線上倡議家等超過40個關鍵行動組織,共同串聯永續實踐的行動力。
2025地球解方年會啟動! 激盪企業、教育永續新解方 號召全民「ACTION 365」
第5屆「地球解方2025永續設計行動年會」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登場,以「ACTION 365 — 以行動推進365天」為主題,在三創生活園區盛大展開。由5% Design Action攜手聯合線上倡議家,以及超過40個關鍵行動組織共襄盛舉。
環境健康雙贏!聯合線上「與樹同行」永續行動 為自然生態邁步前行
全球逾半GDP(約44兆美元)依賴自然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將對經濟與環境帶來巨大衝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生態系統崩潰」被列為未來10年的3大風險之一。
當小米不被遺忘...有人返鄉,有人保種,一種源於土地的文化力量正在發芽
編按:原鄉人口流失、老人家的記憶被遺忘.....當原鄉土地衰退成了現況、難以成功推動返鄉潮,仍有一群人因為台灣原生作物「小米」而選擇在原鄉扎根,從不同世代的小米保種行動中,重新看見「友善土地」的原本面貌。
【倡議家電台】國泰金控程淑芬|綠領工作人必聽!只對永續熱情沒有用
編按:延續上集,倡議家電台【永續長來了】EP8 邀請到了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繼續跟我們分享了跟永續工作有關的 know how,永續要怎麼做才會被看見?永續工作的本質其實是?歡迎收聽 Podcast,聆聽永續長親自分享!
「低碳示範島」上路15年...離島綠能實驗 能成為台灣能源轉型解方?
編按:2025年是世界地球日主題為「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在55周年之際,地球日總部(Earth Day Network)號召大眾,支持再生能源。而非核家園、能源轉型已經成為台灣當前的施政目標,綠能建設也早已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預期可在2025年吸引1.8兆元的民間投資。當本島的綠能產業如火如荼進行,資源相對匱乏的離島,也跟上腳步了嗎? 倡議家4月客座總編邀請到國立金門大學土木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劉華嶽,剖析離島能源發展的困境與優勢,透過金門的綠能實踐經驗,探索離島綠能永續發展新路徑,並為本島提供借鏡。
印花樂的「陪跑」哲學:用設計串聯環境、 紡織與社區媽媽的巧手
台灣的紡織產業,曾以石化纖維外銷寫下經濟奇蹟,在永續轉型的浪潮中,也持續以研發力投入開發循環紡織材質,當國際品牌紛紛擁抱回收聚酯纖維,除了倡導「友善環境」的原料,大量倚賴人力的紡織產業,如何回歸關照產業中的「人」,更是讓循環紡織進化的關鍵。
【倡議家電台】國泰金控程淑芬|物理老師變投資長?教你預知永續趨勢!
編按:倡議家電台【永續長來了】EP7,邀請到了國泰金控的投資長程淑芬,想知道從物理老師到投資長的職涯轉折、預知永續趨勢的簡單邏輯?歡迎收聽 Podcast,聆聽永續長親自分享!
人類何時會滅亡?超級電腦預測地球將會再度發生「大滅絕」
2024年是經歷有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年,且首次全球均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1.5度。 極端天氣頻發,乾旱、颱風災害加劇,有科學家利用超級電腦模擬地球未來環境,發現人類可能無法適應極端氣候的變化,滅絕的時間甚至已被預測出來。
PFAS有解?研究發現「活性碳」竟能分解水中90%的PFAS!
被稱為「永久化學物質」的PFAS,因為極高的穩定性與難以分解的特性,早已普遍存在於環境、食物鏈甚至人體中,對健康與生態造成嚴重威脅。不過,美國密蘇里大學(University of Missouri)研究團隊近期發現一項簡單且低成本的技術,能有效分解高達90%的PFAS,為淨化水資源帶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