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多樣不怕天災 原民保種抗氣候逆境

「混種」是部落農耕智慧,同一塊土地上不只種單一作物,如此可以分散風險、增加作物多樣性。 
 記者洪欣慈/攝影
「混種」是部落農耕智慧,同一塊土地上不只種單一作物,如此可以分散風險、增加作物多樣性。 記者洪欣慈/攝影
零飢餓

【營養午餐解方篇】營養午餐的問題不僅是營養午餐,通常關乎更大的飲食教育、對食物的認識。近年各方努力方向多從學校食農教育、認識當令當地食物著手。不僅在學校做食農教育、在家也可過遊戲、繪本和孩子談食物。



氣候變遷挑戰加劇,國際大國紛紛投入保種、育種,尋找超級種子的可能性。反觀台灣,相關經費年年縮編、人力斷層也成實務難題。反倒第一線農民投入保種、育種,尤其又以原住民最有系統性地從生活中運作,對他們來說,留住家傳種子不只留住傳統文化,也比市售蔬菜更能抵抗氣候逆境。

「一顆種子就是一個希望。」部落保種遍地開花,地方農改場扮演關鍵角色。阿美族的吳雪月近2年在花蓮吉安的台開心農場,種植輪胎茄、昭和草、黃藤等數十種野菜;花蓮邦查農場負責人蘇秀蓮發現阿美族的傳統野菜在風災、寒害中都沒受損,她相信適合本地種植的野菜,將是餐桌上可替代的重要食材。

吳雪月、蘇秀蓮都是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保種合作對象。花改場近年陸續與原住民共推原民作物保種,2015年更成立原住民農業研究室進行系統性保存。

花改場原住民農業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林泰祐表示,原民特色作物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重要的是有耐氣候變遷逆境的能力,但也因部落人口老化,種植減少、種源逐漸流失,特色作物亟需被保存。

相較種原庫「保存種子」,花改場走訪部落,向長者詢問種植、使用方式,以及作物故事、文化意義等,記錄後歸納成冊,讓當地農民種植,並協助開發相關產品、舉辦節慶;並在部落國小設置保種田,讓保種不只留下種原,也留存文化與語言知識。

新竹縣鎮西堡部落的保種習慣從未斷過,老人家代代叮嚀「一定要保存作物種子,哪天當氣候變化,乾旱、大雨時,種子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婦女每年採收作物後,就會貯存種子,春天再取出播種,近年溫度節節攀升、旱澇頻仍,種子都有足夠耐受力。

長老說,若將種子保存在倉庫、瓶罐中,恐怕數10年後取出來時,無法適應當時的溫度雨量,唯有不斷在田地間種植、選種、保存再栽種,才能讓種子逐漸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環境。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教授林益仁說,他認為保種不只保存種子,更是透過保存種子來「保存知識」,才能知道如何在種植過程中,存有善待土地和生態的知識,對抗氣候變遷。

什麼是「保種」?(資料來源/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製表/侯俐安
什麼是「保種」?(資料來源/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 製表/侯俐安

作者文章

第九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揭曉: 創新行動者齊聚 跨界交流再創永續影響力

第九屆資誠永續影響力獎揭曉: 創新行動者齊聚 跨界交流再創永續影響力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族群獲控制!彰化綠鬣蜥去年移除4589隻 捕獲個體趨小、成效顯現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全球第7!eBird在台10年有成 累積138萬份紀錄清單締造驚人成果

路透評論:台灣燃氣發電占比創新高 阻礙亞洲與全球潔淨能源趨勢

路透評論:台灣燃氣發電占比創新高 阻礙亞洲與全球潔淨能源趨勢

最新文章

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原生種也會成災?水鹿啃光樹皮、草地...「山獸神」吃出台灣高山生態危機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紅樹林不只有藍碳價值還能做蜂蜜!收成產量、風味難預料 企業買單嗎?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被遺忘的台南秘境...四鯤鯓藏全台唯一「紅海欖母樹林」 有望成為下一個四草隧道?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經濟弱勢卻要付更多錢...是什麼推高障礙者國旅成本?直逼「飛一趟東京」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超高齡社會、百萬名身障者...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