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人日益減少 有機米農如何殺出血路?

2019/02/19 康瓊之

少子化與西方食物的多元選擇,使得台灣的米食市場愈來愈小,稻農該何去何從?農業自主有可能嗎?做有機農機逾20年的「東豐有機米」創辦人曾國旗認為,米食市場雖然逐年降低,卻是有機米的機會,但是這條路上困難重重。

行經花蓮193縣道玉里段,有別於我們對花東的印象,沒有雄偉的太魯閣、眼神深邃的原民,充斥的是不同文化族群的居民。東豐拾穗農場負責人曾國旗侃侃而談玉里歷史文化背景,「我覺得對自己的家鄉了解很重要!」回鄉從農之前從事的是建築營造業,專長於建築業中的古蹟修護,民國87年年初,曾國旗的建築業生涯劃下句點,回鄉展開第二人生。

0
曾國旗全心投入有機農業,除了種植有機水稻外,也成立有機文旦產銷班,並在2017年獲得全國十大神農。攝影/康瓊之

玉里出生的曾國旗,從小學就跟著長輩挑秧苗、整地、曬穀子等農事,一路做到中學。回想起小時候,當鎮上的小孩在寒暑假開始規劃出外遊玩時,「我們沒有假日,放學回家就是要到田裡工作。」當時的他,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離開玉里到市區讀書。

曾國旗一開始是在在建築師事務所上班,直到民國87年1月22日,父親意外受重傷,他毅然決然辭掉事務所的工作回到「鄉下」背水一戰,繼承父親發展有機稻作的使命。

曾國旗說,他的父親曾文珍相當有遠見,25年前就開始從事有機農業,成為花蓮第一個有機農,推動台灣農作物有機生產的產銷班。21年前,曾文珍接觸到「循環性農業」的概念,開始使用有機肥料。有機農業是系統性的循環,除了不要用化學肥料、維持生態平衡外,甚至利用周邊的資產(像是動物糞便做成有機肥料)回到田裡,可以減碳,也就造就了「循環性農業」。

發起一場農業的工業革命

然而,曾國旗面對生產面積一百多公頃,同時乘載著「循環性農業」夢想的同時,也曾頻頻遇挫。

有機稻米的成本比慣行農法來的更高,伴隨著銷售的壓力。曾國旗說,「這是農業的工業革命啊!」一般慣行農法使用大量的化學肥料產量增加,有機農業產量很難達到跟慣行農法一樣的產量,大概僅有慣行農法的60%到70%,因此產品單價也高。

一般慣行農法使用化學肥料,容易造成土壤酸化、土地汙染,土壤的維生素也會漸漸消失,活性驟降,最終導致產品品質下降,惡性循環也就深入其中。然而,有機肥料不僅能使用在有機農作,因此曾國旗也推廣有機肥到非有機農作區,讓農民慢慢轉化減少使用化學肥料,形成合理化施肥,也就是正確的施肥。

曾國旗回想這20幾個年頭,與父親不斷走向節能減碳的有機農業,身邊的親戚們卻還在傳統農業,看到如此差異,曾國旗把袖子捲起來,擔起有機農作的使命,開展「有機一條龍」的運作。

於是,曾國旗從有機堆肥場開始,處理農業廢棄物以及碾米加工後所剩下的稻殼,也收購花蓮一些農場的動物排泄物,做為有機肥料的原料。相較過往,稻殼倒在外面隨風飄散、畜生糞便造成水汙染,因有機肥料場的誕生也把環境汙染降低了。

有機農業的成本高、消費市場不如預期,有機農產品滯銷時,金流無法轉動,他與太太就去借現金卡(指無保人預借現金)。曾國旗曾經近乎放棄,「好幾次父親跟我說:那就放棄吧,轉一般農業賺不了什麼錢,也餓不死。」

而現在,「東豐」國內三大有機米之一,在有機市場活躍,支撐曾國旗一直做到現在的,是他所謂的「貴人」。

0
公頃的農田,除了老農外,近年也有年輕農夫、外籍配偶一同耕作,將農田注入新力量。攝影/康瓊之

曾國旗感謝在他們發出SOS訊號時,協助東豐把有機農產品銷出去的慈心有機與主婦聯盟。這兩個系統,不只是幫助他個人的產品銷售,更在過去十幾年間,讓台灣民眾認識、接納,甚至重視有機。打開了有機的市場,「他們是台灣有機農業的最大功臣。」。

除了產品的通路銷售,曾國旗更是從慈心的師兄師姐身上,得到了精神上的安定。當他徬徨時,他們告訴他:「只要做的事情是對的,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度過難關。」甚至每周搭火車到花蓮,陪伴他辦活動、處理擴展有機市場面對的大小困境懷著這樣的態度。

做對的事,不要怕慢只要不斷

在堅持有機的農作下,一點都不得以急,慈心的日常老和尚叮嚀曾國旗:「不要怕慢只要不斷。」有機農作物並不會時刻都是旺季,但不要斷就會成功。

這20多年來,曾國旗步步雖慢但穩,得到了外界、通路的肯定。近3年內,漸漸地許多經營面、生產面的夥伴加入,曾國旗說,不管是年輕或年長的夥伴加入,才深刻感受,「成功並不是擁有很多的財富,而是有更多人可以做更多事。」曾受人點滴的的他,了解自產自銷的辛苦,於是開啟「契作農業」,推廣農民種植有機農作物外,協助農民驗證、收購,減少小農投入成本、蓋加工廠。除此,鼓勵小農自創子品牌。

曾國旗企盼,打造一個「互相、彼此合作以及有共同信念」的農業國度,目前契作正有30來個社群支持型農業,唯有共同成長,有機農業才會不斷擴大。曾國旗從自己做有機農業,到成立一個系統產銷班,以「合作經營」這個概念來看,每個農夫就不會只是「自家掃取門前雪」而是彼此互助,共同經營,得以擴大面積。

一步一腳印,即使台灣米食市場年年驟降,僅為過去的三分之一,曾國旗仍想在5年內讓「東豐有機米」成為國際品牌,跨出台灣,走進世界的各角落,打開國際市場。

曾國旗有感而發地說,農夫是個任何天氣都需要工作的,寒流來時也都需要工作,大家天天在吵的勞基法事實上派不上用場,因此農業並沒有大家想得如此浪漫。青農返鄉固然有所熱情,但實戰力才是真正的關鍵。曾國旗以自身經歷,分享給有志青農的3個建議。第一,理論實務兼併,成為真正的農業職人;第二,刻苦耐勞;第三,降低實際與學習上的落差。

曾國旗感嘆地說,花了21年才有今天,但也漸漸感受到近年政府對有機農業的重視,企盼台灣的有機農業能夠跟貼近人民,同時以身作則帶領年青人一起返鄉耕種。

0
曾國旗將東豐歲拾穗農場打造「一條龍」模式,從種子、肥料到加工包裝,以及最後的行銷皆是東豐出品。攝影/康瓊之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推薦閱讀

年產值2.5億 漁村型男返鄉打響佳冬品牌

經營人道養雞場 青農和妹妹成為創業好夥伴

用智慧耕作 台灣農業可向Airbnb看齊

當台灣失去「地方」 如何談「創生」?

作者文章

島內散步要做的不是由上而下的導遊旅客模式,希望可以建立一個消費者與在地團隊溝通的...

旅遊不只聽導遊說 島內散步帶你認識原味台灣

2019/03/21
御正食品畜牧場場長黃勝裕解釋,他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為的就是讓肉質鮮甜不腥味。攝...

兄妹攜手養雞 用本土品牌破肉雞「打針」流言

2019/02/26
曾國旗全心投入有機農業,除了種植有機水稻外,也成立有機文旦產銷班,並在2017年...

吃飯的人日益減少 有機米農如何殺出血路?

2019/02/19
當年一同籌備DFC競賽的隊友,如今一同籌備具有傳承意義的Soupuzu營隊。圖/...

找回生命主控權 「夢想之鄒」為自己發聲

2018/12/20

最新文章

黃瀚嶢不僅擅長生態插畫,2022年出版的文學作品《沒口之河》同樣驚艷四方。 圖/...

從繪畫到文學-《沒口之河》黃瀚嶢 走出不一樣的生態研究路

2024/04/19
生態插畫家李政霖曾參與出版《臺灣野鳥手繪圖鑑》,現則醉心鑽研淡水魚生態。 圖/張...

走遍山林和水域,生態插畫家李政霖用畫筆上自然課

2024/04/02
將修復式正義引進校園 透過對話解決人際衝突。 圖/張皓婷攝影

霸凌的另一種解方「修復式正義」-橄欖枝中心林育聖相信對談的力量

2024/03/28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透過各式活動,一步步帶領學生們打造友善校園、遠離霸凌。 圖/張...

不說教、打罵也能防制校園霸凌 福安國中校長施俞旭撕「流氓學校」標籤

2024/03/15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投入兒少服務30餘年,她認為處罰不是解決校園霸凌問題的唯一方...

教孩子「沒有一定要喜歡所有人,但接納不同」兒盟白麗芳談霸凌

2024/03/05
由創辦人暨藝術總監汪兆謙領軍的阮劇團,是一群對戲劇充滿熱忱的嘉義返鄉青年組成,自...

從被質疑到本土語言貢獻獎 阮劇團為何用台語翻轉經典?

2024/02/2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