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城市樹地圖這麼好玩! 認養、澆水、還可找出過敏原兇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在街頭散步時,你是否曾好奇一旁的路樹是什麼樹?柏林有一個特別「樹地圖」,點進去就能查看家門口的樹,附近的樹,每一棵樹的身世與健康狀況。

樹地圖吸引大家看見家門口的那棵樹,或是遠方城市一個角落裡的樹。 圖/Saidusmon Oripov/unsplash
樹地圖吸引大家看見家門口的那棵樹,或是遠方城市一個角落裡的樹。 圖/Saidusmon Oripov/unsplash

這個樹地圖叫「幫鄰居澆水」(Gieß den Kiez),城市超過80萬棵樹木,每一棵樹的樹種、年齡、健康狀況,以及所需的澆灌頻率和水量,全都一覽無遺。更有趣的是,使用者只要註冊成為會員,就能透過網站「認養」個別樹木,成為「澆水員」,並在網站上留下澆灌紀錄。

網站會顯示樹木最近一次被澆水的時間。若是很久沒人澆水,代表樹木的圓點就會依照「危急狀況」從綠色變成黃色、橘色,一眼就能知道哪棵樹更需要澆灌。

橘色點代表需要澆灌的樹,點選後,右欄會顯示它需要多少水。註冊後就能加入認養行列。 圖/2024/9截圖自www.giessdenkiez.de
橘色點代表需要澆灌的樹,點選後,右欄會顯示它需要多少水。註冊後就能加入認養行列。 圖/2024/9截圖自www.giessdenkiez.de

羨慕柏林有這麼貼心的網站嗎?「幫鄰居澆水」將開源專案放上GitHub,讓其他城市也能建立樹地圖。德國另一座城市萊比錫(Leipzig)就建立了「澆灌萊比錫」(Leipzig Gießt),人們同樣能夠登記成為澆水員。

「澆灌萊比錫」的入口頁解釋,萊比錫有超過16萬棵的樹木,但太多資料會影響資料顯示速度,所以只顯示樹齡低於25年的樹。萊比錫樹地圖貼心的提供公共水源資料,讓民眾可以就近取水。如果有熱心民眾想提供自家水源,也可以跟網站聯絡。

澆灌萊比錫貼心的提供公共水源(藍色水桶圖示)資料,讓熱心民眾可以就近取水。民眾如想提供水源,也可以跟網站聯絡。 圖/2024/9截圖自giessdeinviertel.codeforleipzig.de
澆灌萊比錫貼心的提供公共水源(藍色水桶圖示)資料,讓熱心民眾可以就近取水。民眾如想提供水源,也可以跟網站聯絡。 圖/2024/9截圖自giessdeinviertel.codeforleipzig.de

不少大城市現在也採用GIS系統紀錄城市內的樹木資訊,不一定能接受「認養」,但通常都開放給大眾查閱參考。熱愛開放資料的澳洲工程師班奈特(Steve Bennett)在其成立的「OpenTrees」網站上,就串起了各大城市的樹地圖,包含紐約、倫敦、墨爾本等等。

OpenTrees至今串連了來自19國、共192個來源的資料庫,涵納了1391萬棵樹的資訊。北美、紐澳與歐洲的資料庫較多。OpenTrees貼心地附上維基百科資料庫,可以搭配樹種名稱觀看照片和基本資訊。

OpenTrees還能依照多種類別檢索:例如樹種、樹木稀有性、樹幹尺寸、是否可食、有害等等。例如澳洲城市就種了不少蘋果、櫻桃李、桃子。易過敏的人也可透過資料庫來看是否附近有容易引發過敏或有特殊氣味的樹。

OpenTrees結合了19國的資料庫,還可以依據植物特性來點選想找的樹。圖為可食用的果樹,包括蘋果、櫻桃李、桃子。 圖/2024/9截圖自opentrees.org
OpenTrees結合了19國的資料庫,還可以依據植物特性來點選想找的樹。圖為可食用的果樹,包括蘋果、櫻桃李、桃子。 圖/2024/9截圖自opentrees.org

利用OpenTree找到樹木(圖為易導致過敏的樹)後,可點選個別樹木找到相關資料。 圖/2024/9截圖自opentrees.org
利用OpenTree找到樹木(圖為易導致過敏的樹)後,可點選個別樹木找到相關資料。 圖/2024/9截圖自opentrees.org

在台灣,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都有路樹地圖,紀錄樹種、年齡、尺寸等資訊,以便政府掌握綠化狀況,作為都市規劃的依據。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原來城市樹地圖這麼好玩! 認養、澆水、還可找出過敏原兇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小垃圾大衝擊 一包「奇多」掉在國家公園後會發生什麼事?

小垃圾大衝擊 一包「奇多」掉在國家公園後會發生什麼事?

那些因強風倒下的樹木——保護區倒木留原地「發光發熱」 在半屏山成銀合歡移除助力

那些因強風倒下的樹木——保護區倒木留原地「發光發熱」 在半屏山成銀合歡移除助力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明知山有虎」保護石虎棲地 全國第二個環境信託地宣布成案

「明知山有虎」保護石虎棲地 全國第二個環境信託地宣布成案

最新文章

塑膠公約談判陷入膠著...非正式文件能否解套?

塑膠公約談判陷入膠著...非正式文件能否解套?

網購、外送回收物爆增3萬噸...台南市清潔隊都成垃圾山

網購、外送回收物爆增3萬噸...台南市清潔隊都成垃圾山

福島核災陰影仍在...核能是告別火力發電的選項嗎?

福島核災陰影仍在...核能是告別火力發電的選項嗎?

奧運結束後運動用品、設施去哪了?巴黎奧運循環經濟9成物品再利用

奧運結束後運動用品、設施去哪了?巴黎奧運循環經濟9成物品再利用

空氣品質指標飆破1000...巴基斯坦大城市被煙霧籠罩 空氣品質差

空氣品質指標飆破1000...巴基斯坦大城市被煙霧籠罩 空氣品質差

新北智慧回收機「各自為政」!民眾霧煞煞 反映不如給資源回收車

新北智慧回收機「各自為政」!民眾霧煞煞 反映不如給資源回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