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跟汽車爭道 「荷蘭式」十字路口正重塑北美街頭
當自行車日益風行,荷蘭的「保護式十字路口」也逐漸被北美各大城市採用,這項設計不僅能促使駕駛減速慢行,大幅降低交通事故,也能讓騎自行車成為一項更舒適的體驗。俗話說,馬路如虎口。尤其在大城市,十字路口總...
沖繩跟進開徵旅宿稅!每晚住宿費加收2%、最高2000日圓 明年上路
日本沖繩縣議會18日在全體會議全票通過旅遊住宿稅相關的條例案以及追加預算案。沖繩縣政府接下來將與日本中央的總務省協商,力拚在明年4月開始的2026年度開徵旅宿稅。閱讀更多:2025最新/22國旅遊稅...
拒絕塞車!首爾推水路「漢江巴士」 水上通勤成新趨勢、環保又省時
南韓首爾最新的環保型水上公共交通工具「漢江巴士」18日正式上路,沿途往返麻谷至蠶室之間的漢江沿線7個碼頭,10月起將再增開通勤快線,希望減少市中心交通壓力。經過3個月的試運,首爾市政府在17日舉行啟...
回收做得比台灣差,為何荷蘭還能成為「塑膠垃圾進口大國」?
編按:台灣的塑膠回收率雖高達40%,但回收商卻常因成本考量而拒收,反觀荷蘭,塑膠回收率雖僅30%,卻能成為歐洲的塑膠廢棄物淨進口國。《荷以永續》將帶你了解,台、荷兩國在回收政策上的巨大差異,荷蘭是如...
【專欄投稿】讓不熟悉農業的人也買單!從「梓感農村文化節」看見農業轉型的新商模
我們的對話對象是誰?不是搶誰的市場在上一篇,我們談到農產品市場需求是穩定不易大幅度變動的,甚至是幾近飽和的,農民之間的競爭多數只是落入「轉移收入」的零和遊戲。要打破這種內耗,就不能只是想著怎麼讓消費...
荷蘭如何從過去「人人瘋買車」,走到如今「人人自行車」的時代?
編按:在你的印象中,荷蘭或許就是個單車天堂。然而你不知道的是,荷蘭曾經也跟現在的台灣一樣,深陷於「汽車本位」的迷思中。《荷以永續》將帶你回顧荷蘭的交通發展歷史,看見他們如何透過決策,徹底扭轉城市的面...
海上也應該要有交通規則?繼小琉球、八斗子 龍洞也爆漁船、潛水客界線衝突
新北市龍洞漁民7日集結漁船,抗議戲水遊客靠近航道。台灣自由潛水發展協會表示,「航道潛水 後果自負」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有待建立「人船避碰規則」化解問題,並期待政府設置清楚的水面界線,才能促進雙方溝通理...
全台最高級山屋!玉山「觀高山屋」海拔2575公尺享USB充電還有乾溼分離
歷經兩年興建的觀高山屋,今年4月1日起試營運,獲得山友高度肯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近日公布「觀高山屋使用規費收費標準」,將依使用者付費原則,規畫平日每人每宿800元、假日1200元,並廣邀各界提供意...
漁電共生是假象?台灣近7成案場根本無養殖事實 淪「假養殖真種電」
根據審計部最新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近年養殖漁業產值逐年成長,但漁電共生公告區內大宗養殖魚種的魚塭數、魚塭面積、養殖戶數及放養量均呈下降趨勢。此外,已查核的漁電共生案場中,近7成未落實養殖事實...
德國媒體點名台灣交通亂象:行人每次出門都像在玩一場生存遊戲
美國媒體CNN曾以「行人地獄」形容台灣交通亂象,近日德國媒體「bne IntelliNews」則又報導,指2022年台灣交通事故37.5萬多件,造成3000多人死亡,比美國911恐攻喪生的人數還多,...
「行人優先計畫 」步行空間加倍 漫步花都更愜意
巴黎市府有計畫的擴大步行專用區、拓寬人行道、城市綠化、加強行人引導標示與調整交通號誌時間等,打造輕鬆宜人的用路人空間。同時也增加用車族的難度,如縮小車道、減少停車格、限制汽機車入城等,打造人本城市。...
以慢食精神創新演繹臺東蔬食:不只是餐會, 從「蔬Go East」品食風土與更多故事
當地球暖化、糧食危機愈發嚴重,如何透過飲食實踐永續,已是我們無法迴避的議題。臺東縣慢食協會今年深入探索蔬食的可能,與店家從部落走讀出發,學習理解在地傳承的生活智慧與原生食材運用,進而與自己的生命歷程...
日本熊攻擊頻傳...政府決定放寬獵槍管制 允許獵人能在市區開槍捕獵
隨著熊攻擊事件增加,日本政府9月1日放寬槍枝管制規定,讓獵人能更容易在建築密集的市區使用獵槍進行捕獵。法新社報導,由於人口衰退及氣候變遷等因素,愈來愈多野生熊在日本住宅區出沒。日本今年4月以來,已有...
日本2040年會有50萬噸廢棄太陽能板?但誰該付費成難題 回收制度仍難產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政府原本規劃立法,強制要求報廢的太陽能板必須回收再利用,但因為始終無法統整出「由誰負擔回收費用」的法律責任,目前已暫緩立法。閱讀更多:2050將有8千萬噸廢棄太陽能板!光電模組回收...
阿富汗6.0強震 震源深度僅8公里!已釀至少610人死、1300人傷
阿富汗在當地時間8月31日深夜發生規模6.0強震,美聯社報導,神學士政府發言人說,這場地震已造成至少610人死亡、1300人受傷,且有多個村莊嚴重毀損。根據社群流出影片,可見地震當下鏡頭左右狂搖,就...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仿生建築是透過模仿自然界中動植物、昆蟲等構造,打造的創新、永續建築方案。早在約30年前的辛巴威東門中心,就受白蟻丘和仙人掌啟發,仿造白蟻丘的通風設計,讓熱空氣從煙囪排出,冷空氣從建築底部流入;也仿造...
2025最新/22國旅遊稅懶人包:從亞洲到歐洲 各國新制與費用一次看
隨著疫情解封後的國際觀光熱潮,各國旅遊人次屢創新高,卻也帶來交通壅塞、環境破壞與在地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為了平衡觀光收益與永續發展,世界多國紛紛祭出「旅遊稅」或徵收各類觀光相關費用,期望遊客分攤當地...
觀光公害誰買單?大阪政府計畫向外國遊客多收費 但專家建議作罷
日本大阪府考慮實施向造訪大阪的外國客徵收費用(日本稱外國人徵收金)制度,以作為「觀光公害」對策的財源,但大阪府8月27日召開專家學者會議研議此事後,認為是抵觸法條與公平性,經專家建議,做出作罷的結論...
羊駝從頭到腳全利用!揭密安地斯山居民的「0浪費」生活哲學
編按:在環境嚴峻的安地斯山脈上,羊駝不只是動物,更是當地人的物質支柱,與精神層面賴以生存的夥伴,從街頭小吃到祭典儀式中,都能看見牠的身影。楊理博走進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展開一趟長達8個月的旅行,將沿...
用「聽覺」拯救雨林?他用舊手機改造AI監測器 揪出非法盜伐
編按:非法伐木與盜獵,讓熱帶雨林以驚人的速度萎縮,加速氣候變遷與物種滅絕。然而,要抓捕這些藏匿於廣袤森林中的「竊賊」,卻是難如登天。這個難題,直到一位軟體工程師,將目光投向被淘汰的舊手機,才出現轉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