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保護區成底拖網熱點 五大環團狀告法、德、義三國

水下生物

底拖網以巨大漁網如同推土機般橫掃海床,不僅摧毀海底生態,更擾動海床釋出大量碳排。五大環境團體近期向歐盟提出法律申訴,指控法國、德國及義大利放任使用破壞性漁法,「嚴重且系統性地疏於保護脆弱海洋生態系」,在即將於6月舉行的聯合國海洋大會(UNOC)前夕引發關注。

一艘船隻正拖行底拖網前行。 圖/Stephane Lesbats/Wikimedia Commons(CC BY 4.0)
一艘船隻正拖行底拖網前行。 圖/Stephane Lesbats/Wikimedia Commons(CC BY 4.0)

歐盟1/4沿海地區 海床棲地生態可能已喪失

底拖網捕撈(bottom trawling)是一種破壞性漁法,使用超大型、大至可以容納10架波音747的漁網,沿著海底拖動捕撈魚類和其他海洋物種,無情摧殘沿途生物及其棲地。此外,因為無差別捕撈,高達75%被底拖網意外混獲的海洋生物,最終會遭到丟棄。

儘管如此,底拖網在世界各地仍持續存在,甚至頻繁出現在本應是海洋生物安全避風港的區域。北歐的海洋保護區(MPAs)就因使用底拖網捕魚,導致鯊魚、魟魚、鰩魚等脆弱物種(vulnerable species)的數量隨之下降。

根據統計,義大利有44%、法國77%以及德國高達85%的海洋Natura 2000保護區都有這類捕魚活動。估計歐盟高達1/4的沿海地區,海床棲地可能已因此受損、喪失生態。

「底拖網捕撈正在摧毀歐洲半數以上本應受法律保護的海洋生態。這不僅是種環境治理失衡,更是經濟政策上的失敗,」國家地理學會駐地探險家薩拉(Enric Sala)直言。

五大團體狀告歐盟 盼引輿論關注

環境正義基金會(EJF)、地球客戶(ClientEarth)、藍色海洋基金會(BMF)、水域保護組織Défense des Milieux Aquatiques(DMA)以及「德國環境行動」(Deutsche Umwelthilfe e.V., DUH)五大團體近期聯合狀告歐盟,控訴法國、德國及義大利違反歐盟法律,呼籲歐盟執委會啟動違反程序(infringement procedure),並將此案提交至歐洲法院審理。

這次申訴聚焦於歐盟Natura 2000保護區網絡中的15處海域,大量證據顯示,這些本應受保護的水域,正不受控的以工業規模進行底拖網捕撈,破壞珊瑚礁、海草床與沙洲等敏感棲地,讓保護區形同虛設。EJF指出,過去五年來,法國的海洋保護區每年記錄到約20萬小時的底拖網作業。

歐盟漁業組織總會(Europêche)對申訴表示遺憾,認為是否禁用底拖網應以具體區域的影響評估來決定,不該一體適用,此舉「無視了不同水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反而會對糧食主權造成重大影響。

一艘拖網漁船在墨西哥灣北部作業。Google Earth的影像清晰可見,底撈網將海床大量的沉積物帶起。 圖/SkyTruth Galleries/Flickr(CC BY-NC-SA 2.0)
一艘拖網漁船在墨西哥灣北部作業。Google Earth的影像清晰可見,底撈網將海床大量的沉積物帶起。 圖/SkyTruth Galleries/Flickr(CC BY-NC-SA 2.0)

《法新社》報導,根據歐盟法律,歐盟執委會可以依投訴評估是否要對相關成員國祭出法律行動。儘管外界普遍不看好歐盟會因此採取積極作為,但這起訴訟已成功在下個月聯合國海洋大會登場之際,引發輿論關注。主辦方法國能否以身作則,引領全球海洋保育行動,也成為焦點。

研究:歐洲每年因底拖網損失逾3700億元

《國家地理》報導,薩拉等人近期的研究顯示,底拖網漁法雖然能創造工作機會、捕撈漁獲提供人們蛋白質且帶來收益,但成本遠超過利益——歐洲各國政府每年花費約13億歐元(約新台幣441億元)補貼底拖網捕撈,幾乎抵銷了其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價值。事實上,如果沒有補貼,部分國家的底拖網漁法甚至沒有利潤可言。

「整體來說,底拖網捕撈每年帶給歐洲社會的淨成本在3.3億~110億歐元之間(約新台幣112億~3737億元),主要是因擾動海底沉積物、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而帶來的社會成本。」研究第一作者米拉奇(Kat Millage)指出。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海洋保護區成底拖網熱點 五大環團狀告法、德、義三國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從尼斯蔚藍海岸到基隆和平島 他們如何推動永續藍色旅遊?

從尼斯蔚藍海岸到基隆和平島 他們如何推動永續藍色旅遊?

不含鈷、鎳的電動車電池崛起 對雨林是「好消息」

不含鈷、鎳的電動車電池崛起 對雨林是「好消息」

臭卻有大用處 研究:南極企鵝便便釋放氨氣有助形成雲 可減少暖化

臭卻有大用處 研究:南極企鵝便便釋放氨氣有助形成雲 可減少暖化

20年禁令失靈 法國最大濕地1/8水鳥誤食狩獵鉛彈丸

20年禁令失靈 法國最大濕地1/8水鳥誤食狩獵鉛彈丸

最新文章

綠鬣蜥不只要抓還要人道處理!保育協會:人類活動造成 應兼顧生命與觀感

綠鬣蜥不只要抓還要人道處理!保育協會:人類活動造成 應兼顧生命與觀感

國寶魚的基因密碼?櫻花鉤吻鮭瀕危並非偶然 缺少關鍵免疫基因可能是主因

國寶魚的基因密碼?櫻花鉤吻鮭瀕危並非偶然 缺少關鍵免疫基因可能是主因

首爾遭「愛情蟲」大軍入侵...氣溫升高、熱島效應正助長大批蟲蟲棲息

首爾遭「愛情蟲」大軍入侵...氣溫升高、熱島效應正助長大批蟲蟲棲息

野保vs.動保大戰!野生動物犬殺問題不斷 與動保法政策轉向有關?

野保vs.動保大戰!野生動物犬殺問題不斷 與動保法政策轉向有關?

國產蔬菜再升級!新品種「芥藍台南1號」問世 耐熱耐濕、未來四季都能吃到

國產蔬菜再升級!新品種「芥藍台南1號」問世 耐熱耐濕、未來四季都能吃到

溫網5.5萬顆退役網球重生!不只做公益 還變身「巢鼠豪宅」

溫網5.5萬顆退役網球重生!不只做公益 還變身「巢鼠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