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最新文章

世界級獨特巨浪恐消失? 大溪地珊瑚礁與巴黎奧運的兩難

世界級獨特巨浪恐消失? 大溪地珊瑚礁與巴黎奧運的兩難

隨著聖火傳抵法國,2024奧運進入倒數,興奮與期待之情跟著上揚。遠在1萬多公里外的大溪地(Tahiti)卻因為興建奧運衝浪裁判台,陷入珊瑚礁破壞的陰影中。

永續生態
守護海草床 走入鹽田當個公民科學家

守護海草床 走入鹽田當個公民科學家

海保署自2019年推出「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邀請民眾參與鯨豚、海龜、釣魚、珊瑚礁等公民科學,協助海洋資料的蒐集和回報。並結合地方團體的在地守護計畫,擴展到不同的主題類別,至今已有50個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在台灣進行。

永續生態
歐盟第一槍 希臘2030年海洋保護區全面禁底拖網

歐盟第一槍 希臘2030年海洋保護區全面禁底拖網

「我們的海洋大會」(Our Ocean Conference,OOC)4月在希臘雅典召開,地主國總理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送上大禮,16日宣示2030年前希臘海洋保護區將全面禁止底拖網,成為歐盟首例。

政策新知
曾不滿百隻-西班牙大山貓「猞猁」花20年恢復生機

曾不滿百隻-西班牙大山貓「猞猁」花20年恢復生機

夏日正午,氣溫飆升到40℃,我們跟隨自然導覽員羅克索(Nuno Roxo)的腳步,漫步在葡萄牙瓜迪亞納谷國家公園(Guadiana Valley National Park)裡。數月無雨的豔陽,把高莖禾草曬得奄奄一息。我們循著野豬和鹿的獸徑前進,受驚擾的野兔迅速奔逃到草叢裡。

永續生態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備飲料杯先漲再折? 減塑新制上路,看懂人手一杯清涼的代價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自備飲料杯先漲再折? 減塑新制上路,看懂人手一杯清涼的代價

炎炎夏日,總讓人忍不住想邁向飲料店,你會帶杯子去買飲料嗎?環保署經過一年多與業者的研議,推出「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以下簡稱新制),於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

政策新知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把碳「種」回去:種樹反思維,靠樹木固碳

氣候變遷加劇,減碳意識日益抬頭,當如何減排在檯面上熱烈討論的同時,還有一種最原始的應對方法——種樹。種樹其實是一種「碳吸收」機制,協助我們將碳「種回」樹木或土壤中,進而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究竟為什麼植樹的同時也能種碳?哪一種樹的種碳效率最高?一般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響應植樹,避免成為製造碳排的「碳製郎」?《環境資訊中心》專訪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郁,一窺樹木的奧秘,告訴我們森林不只是淨化空氣、帶來療癒氛圍,還有重要的固碳價值。

淨零減碳
首份全球碳移除報告:自然界幫忙儲存20億噸二氧化碳 氣候目標差距仍大

首份全球碳移除報告:自然界幫忙儲存20億噸二氧化碳 氣候目標差距仍大

科學家警告,全球暖化1.5°C內能否達成,不只減碳要給力,還得加緊腳步部署二氧化碳移除。以牛津大學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為首的科學家,20日發布《全球碳移除報告》(State of Carbon Dioxide Removal),該報告是全球第一份追蹤碳移除的獨立科學評估。

評等報告
巴黎峰會推動「新全球金融體系」 助窮國對抗氣候變遷

巴黎峰會推動「新全球金融體系」 助窮國對抗氣候變遷

開發中國家排放較少二氧化碳,但在極端氣候侵襲下,卻要承擔嚴重災害與債務。「新全球金融公約峰會」(Summit for a New Global Financing Pact)22~23日在法國巴黎舉行,全球40多國領袖齊聚,尋求協助低收入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新金融體系。

國際趨勢
晚了七年 美國氣候訴訟「開庭」首例 青年告蒙大拿州違憲

晚了七年 美國氣候訴訟「開庭」首例 青年告蒙大拿州違憲

2016年,美國法院受理了「朱莉安娜訴美國案」(Juliana v United States),創下美國第一起青年控告政府未積極對抗氣候變遷的訴訟案例。但在聯邦政府阻饒下,至今遲未開庭。直到今年6月,16名5至22歲青年與兒童控訴蒙大拿州政府的案件進入實質審查,終於創下美國氣候訴訟開庭首例。

政策新知
新一代生質燃料正夯 海藻田養殖繩索恐成鯨魚纏繞危機

新一代生質燃料正夯 海藻田養殖繩索恐成鯨魚纏繞危機

為減緩氣候變遷,全球減少使用化石燃料,開發低碳能源,海草或海藻有望取代玉米,成為新一波生質燃料的來源。美國海岸線長,大力推展海藻養殖。麻州與緬因州外海均是很合適的養殖地點,但這裡也是極度瀕危的北大西洋露脊鯨(North Atlantic Right Whale)遷徙路線。美國科學家擔心海帶田使用的繩索纏繞鯨魚,成為牠們路途中的危機。

永續生態
冷到無力 海龜「冷暈」數量與頻率上升 為何海水變暖也是原因

冷到無力 海龜「冷暈」數量與頻率上升 為何海水變暖也是原因

德州州水族館(Texas State Aquarium)獸醫烏爾默(Carrie Ullmer)把海龜推進一台野生動物專用的電腦斷層掃描儀。牠因冷暈(cold stunning)引發肺炎,烏爾默正在檢查牠的復原狀況。這隻肯氏龜(Kemp's ridley sea turtle)靜靜地任人擺布。烏爾默說,我們的病患通常不會亂動,某些海龜甚至不用麻醉就能掃描。

氣候危機
義大利火山島新發現 科學家成功分離出「噬碳」藍綠菌

義大利火山島新發現 科學家成功分離出「噬碳」藍綠菌

義大利西西里島外海有一座以火山為名的小島,在這座武爾卡諾島(Vulcano)上,科學家發現火山噴泉中有一種藍綠菌能吞噬二氧化碳,且捕獲速度驚人。今年2月,研究團隊也完成了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脈碳酸泉的取樣,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較武爾卡諾島更高,有待後續進行DNA序列分析。資助這項計畫的生技公司認為,研究結果將有助於下一代的碳捕集技術。

永續生態
2023「綠色諾貝爾獎」:獻給六大洲為環境奮鬥的第一線工作者

2023「綠色諾貝爾獎」:獻給六大洲為環境奮鬥的第一線工作者

有「綠色諾貝爾獎」之稱的高曼環境獎(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於4月24日頒獎。

國際趨勢
消費者提告達美漂綠 控「全球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廣告不實

消費者提告達美漂綠 控「全球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廣告不實

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2020年2月宣布將投入10億美元,以達成全球第一家碳中和航空公司的願景,但近日消費者提出集體訴訟,控告達美航空在2020年3月起就以達成碳中和做廣告,誤導民眾,有漂綠之嫌。此外,訴訟也批達美購買不好的碳抵換計畫,質疑其減碳成效。

國際趨勢
研究: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提升植物生長率64%

研究: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提升植物生長率64%

解決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巨大危機,或許可以從非常微小的地方著手。一份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顯示,若能復育細菌、真菌、藻類與古生菌微生物群落,平均能提升植物生長率64%。科學家指出,這項發現有助於保護廣大土壤中的各種微生物,最終使生態系修復。

永續生態
逾12年超限捕撈 北大西洋鯖魚不再是永續海鮮

逾12年超限捕撈 北大西洋鯖魚不再是永續海鮮

鹽烤、煙燻、罐頭⋯⋯多種烹調方式,美味又價格低廉,還能補充Omega-3脂肪酸的鯖魚,是英國餐廳和超市常見的魚種,國內超市也常見北大西洋鯖魚。鯖魚長期名列永續海鮮,可說是環保饕客的最愛。但經過多年沒有限制的大量捕撈後,鯖魚的永續地位岌岌可危。

綠色消費
純電大貨車首度帶進台灣 瑞典商Scania台灣總經理柏明希如何看綠運輸未來?

純電大貨車首度帶進台灣 瑞典商Scania台灣總經理柏明希如何看綠運輸未來?

2022年底,第一輛純電動大貨車正式在台灣掛牌,相比於傳統大貨車,這輛26噸純電大貨車一年減碳量52噸,為綠色運輸未來開啟新篇章。首批2輛來自瑞典重型車輛製造商Scania。亞太區第一站首選台灣交付新車,Scania Taiwan總經理柏明希(Michaela Boye)充滿信心的表示,希望能透過Scania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一同為台灣的綠色轉型努力。

低碳城市
美債危機有解 拜登綠能補貼掀起保衛戰

美債危機有解 拜登綠能補貼掀起保衛戰

美國債務即將抵達上限,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預估的債限日從6月1日修正為5日,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的談判爭取更多時間。拜登5月28日宣布達成協議,內容尚須交由國會表決。

國際趨勢
夜間植物園為穿梭行人打光 植光計畫植人都得益

夜間植物園為穿梭行人打光 植光計畫植人都得益

位處台北市區、佔地達8.2公頃的台北植物園,開放時間含括夜晚。為了兼顧植物與行人的需求,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及與中強光電藝術文化基金會合作展開「台北植物園植光計畫」,改造園區內和平西路口至博愛路出入口間,435公尺步道的夜間光照環境。昨(5月31日)記者會上宣布啟動,除透過恰如其分的光線引導行人前進,不忘顧及周遭生態,並打開行人的五感體驗。

永續生態
法國強推「粉紅氫」入法 歐盟提高再生能源占比進程陷僵局

法國強推「粉紅氫」入法 歐盟提高再生能源占比進程陷僵局

為加快再生能源發展,歐盟正野心勃勃地修正「再生能源指令」(Renewable Energy Directive,RED),希望將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從32%拉高到42.5%。歐洲議會跟理事會於3月底達成協議,只待雙方表決通過就能正式生效,但相關議程卻在最後一秒紛紛喊卡。

政策新知
udn-loading
Lo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