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得飽到吃得巧-用餐前多想2秒,就是食育起點

陳玠廷表示,永續飲食議題需累積足夠基礎,才能慢慢從民眾的日常中「長」出來。 圖/Unsplash
陳玠廷表示,永續飲食議題需累積足夠基礎,才能慢慢從民眾的日常中「長」出來。 圖/Unsplash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現代人是如此習慣享受看著已成形的「食」端上餐桌,但每一口下肚的食物到底藏有多少選擇?又能創造多少可能?卻常常被忽略。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 圖/陳玠廷提供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 圖/陳玠廷提供

食農教育永續飲食要面對的,正是這樣的「不假思索」。若能在菜攤選購前多想幾秒鐘,或許我們吃入口中的東西,能塑造出截然不同的世界。而想要擁有這短短幾秒鐘,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玠廷認為,背後所需要的是長期的食農教育累積與消費者溝通。

吃得飽到吃得巧,食育與社會發展密不可分

從「求溫飽」到「吃得巧」,陳玠廷表示,永續飲食議題的背後,其實與社會發展階段息息相關,需要累積足夠的基礎,才能慢慢從民眾的日常中「長」出來。

當民眾擁有穩定的糧食、不需要餓著肚子,便有餘裕去關注食物本身,陳玠廷形容那過程「就好像一個同心圓」,消費者開始轉變食材選擇的心態,從個人層次的口腹之慾,向外拓展到周圍的社會與環境,乃至與整個地球生態的關係。

永續飲食的議題涵蓋各個面向,有些人著重農耕過程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有些人在意食材生產者是否獲得公平正義的待遇,有些人期待透過消費模式連結城鄉關係,有些人關心飲食聯結的民族文化意涵等。陳玠廷強調,關心任何面向都屬於個人選擇,並無優劣之分。

走過十年,食農教育終於要邁入下個階段

當大家越來越關注永續飲食,又該如何了解與落實呢?或許,剛剛三讀通過的《食農教育法》能提供一些方向。對不熟悉的人來說,這法規宛如天降,但陳玠廷解釋,其實早在2007年左右,民間便已經出現食農教育的討論,立法院也在三屆會期前納入討論。

這段時間台灣歷經多次食安風暴,除了民間團體不斷倡議,國際上關於永續與SDGs發展目標的討論也開始在地化;近兩年的Covid-19疫情及俄烏戰爭打亂全球糧食供應鏈,更讓社會大眾將目光從糧食的國際貿易,轉向如何提升在地糧食自給率等脈動。

陳玠廷指出,討論食安議題時,「安全」與「安心」是兩個層次,科學數據或許能證明糧食是安全的,卻未必能讓人安心,而食農教育正能幫忙轉譯那些生硬的知識,讓民眾能內化成理解與放心。如今,《食農教育法》的出現恰恰為台灣提供了具有制度性的政策支持。

台灣歷經多次食安風暴,除了民間團體不斷倡議,國際上關於永續與SDGs發展目標的討論也開始在地化。 圖/Unsplash
台灣歷經多次食安風暴,除了民間團體不斷倡議,國際上關於永續與SDGs發展目標的討論也開始在地化。 圖/Unsplash

從飲食文化到環境生態,吃飯真的「皇帝大」

陳玠廷將食農教育法關注的議題歸納四大精神:首先,是「飲食文化的傳承」,以台灣來說,除了不同族群特有的飲食文化外,許多網路迷因都可以被深入討論。比如說,端午節時大家喜愛戰的南北粽,展現出的米食文化有何差異?烹飪方式怎樣變化?從個人經驗開始,將日常用餐變成「好吃」又「好玩」的一件事。

第二,則是「城鄉之間的關係」。從過去到現在,吃飯是連結親友情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而餐桌上的食物,連結起的不只是感情,更讓城市與鄉村得以互惠與交流,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下維持這樣的連結,便成了新鮮的課題。

接下來是「國家農業的發展」,重新檢視農業對於一個國家的功能與角色。像是台灣時常借鏡的食農教育模範生日本,便擁有非常堅強的「鐵粉購買力」,以行動支持家鄉的產品。究竟進口農產品、國產農產品有什麼樣的差異?對於國內產業又會有何影響?在推廣「支持國貨」前,也得先讓消費者學到這些資訊。

最後,日常食材生產過程是否對環境友善?能不能符合與生態共榮共存的「里山精神」?都屬於「環境生態的永續」的範疇,當大眾理解了這些內容後,才有機會「用嘴巴投票」,讓每一口都成為自己對環境的承諾。

生長在農村的陳玠廷,對於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一頭栽入了農業推廣與社會學的領域。 圖/陳玠廷提供
生長在農村的陳玠廷,對於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一頭栽入了農業推廣與社會學的領域。 圖/陳玠廷提供

給我兩秒鐘!思考便是改變的起點

生長在農村的陳玠廷,對於土地有著深深的感情,長大後,更是一頭栽入了農業推廣與社會學的領域。然而,在農業政策推廣的過程中,他也逐漸了解到:光是輔導農民、改變生產端是不夠的,唯有消費端開始思考與改變選購的行為,才有可能促成真正的轉變。

花費好幾年,爭取幾秒鐘,陳玠廷在做的,便是這樣「分秒必爭」的事。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的食物標章,如有機標章、綠保標章與公平貿易等、民眾常常搞不清楚標章代表的價值觀,未來,希望透過食農教育讓大家選擇產品時,能更有依憑。

陳玠廷笑說,若是「每個消費者都可以多去想幾秒鐘」,其實就達成食農教育的目的。畢竟大家的生活習慣與經濟條件都不同,只要能做出當下「相對好」的選擇,對於整個產業便能如漣漪般產生深遠的影響,就像現在許多消費者會選擇購買「非籠飼雞蛋」,當這些需求與風氣形成時,供給端也會更努力去符合期待,進而讓更多人投入這樣的生產之中。

分享如此多的概念,其實日常永續飲食的第一條作法,卻格外簡單:「認識你吃的東西」。陳玠廷溫柔地說,不一定每次都要買溯源或有機產品,但可以試試看翻開食品標示,認識食材產生了多少碳足跡?找個機會跟餐廳老闆或菜販聊聊天,理解商品是從哪裡來?或許,便能收穫什麼有趣的故事。

至於第二條呢?或許會有些挑戰──「多多煮飯」。透過重視自己與家人的飲食、從零開始準備食材,帶孩子一起上菜市場或農民市集,將有更多機會去真正理解糧食與他們的生產者;或許,不會因此成為一代廚「神」,但若能從吃開始,成為一位具有影響力的「人」,那吃下去的每一口飯,或許便能嚐出更豐富的滋味。

七月議題策展推薦:

番紅花綠食宣言-把食材寫進書,也把永續端上桌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塔塔加三山新科技!登山步道裝流量計數器 幫助掌握園區人流、優化管理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百年傳統技藝「剖香腳」再現!現場展演手工製香 希望吸引年輕世代關注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厲害鼠!非洲巨鼠「掃雷」刷新金氏世界紀錄 3年多嗅出109顆地雷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小琉球要有紅綠燈了!全島第一支交通號誌 民眾看法卻兩極

最新文章

7成上班族同時是外食族!蔬果攝取不足 暗藏7大隱形疾病風險

7成上班族同時是外食族!蔬果攝取不足 暗藏7大隱形疾病風險

快時尚SHEIN擴增供應鏈?加碼投資「SHEIN村」 設計到上架最快48小時

快時尚SHEIN擴增供應鏈?加碼投資「SHEIN村」 設計到上架最快48小時

鹿茸季開跑!採茸期僅有60天 高雄532頭水鹿、年產約1490公斤

鹿茸季開跑!採茸期僅有60天 高雄532頭水鹿、年產約1490公斤

大阪世博有世界最大的木建築!日本人如何全方位應用樹木?

大阪世博有世界最大的木建築!日本人如何全方位應用樹木?

新品種馬鈴薯「台農4號」開賣!能適應極端氣候、極適合食品加工

新品種馬鈴薯「台農4號」開賣!能適應極端氣候、極適合食品加工

手搖杯淋膜有沒有塑化劑?消基會隨機檢測30杯皆無虞

手搖杯淋膜有沒有塑化劑?消基會隨機檢測30杯皆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