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代替馬路 -孩子在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桃園永安國中導入素養學習資源,爭取到一人一平板,希望讓「網路」替代「馬路」。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桃園永安國中導入素養學習資源,爭取到一人一平板,希望讓「網路」替代「馬路」。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優質教育

企業正邁向CSR2.0的時代,跳脫過去「捐贈」的單向互動,從緊密的利害關係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彼此如何共榮、共好。我們前往桃園永安國中與屏東大光國小,了解企業如何與學校協力,讓科技順利「接地」,並透過素養教育的推動,為新世代人才培育奠基,點亮偏鄉教育的希望。

為新世代人才培育奠基,素養品學堂透過閱讀素養教育的推動,點亮偏鄉教育。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為新世代人才培育奠基,素養品學堂透過閱讀素養教育的推動,點亮偏鄉教育。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數位」領路,伴偏鄉孩子走出「C」

海風拂過港邊,叫賣聲此起彼落地。桃園永安是全國唯一觀光休閒產業的客庄聚落,地緣近海,當地人多仰賴漁業、休閒產業為生,而永安國中就座落在這民風純樸的漁港旁。

正如其他漁村學校,就各項學習條件來說,永安國中並不特別,甚至和鄰近其他學校擺在一起相形見絀;但,他卻是國中教育會考全桃園市「減C」比例最高。

「減C」為何對永安而言如此重要?由於地理位置偏遠,永安的孩子們不像都市的學生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家長多從事漁業、休閒產業,投入教育的時間有限,讓他們的學習欲振乏力,更遑論從中獲得成就感,特別是會考成績C等第比例長期在桃園市「名列前茅」,在升學階段,負面形象不斷被放大檢視,形成惡性循環。

「C級表示成績在後25%的孩子,這些孩子可能是聽不懂上課內容的。之前我們數學和英文的C級人數達到60%,當10個孩子只有4個人聽懂老師在說什麼,教學要怎麼進行下去?」李秀娟主任點出永安國中的教育困境。

因緣際會下,學校接觸數位學習,導入素養學習資源,更爭取到一人一平板,希望讓「網路」替代「馬路」,為長期停滯的教育現場注入活水,也為偏鄉孩子的學習找出路。

過程中,師長們不只要為學生們指路,也需要時間在「拚會考」、「閱讀素養養成」之間取得平衡,而這段「摸索」、「打基礎」的過程,就好比建構完善大眾運輸系統前,勢必得歷經一段交通黑暗期,秀娟主任如是說。

「經過一年,孩子感覺到自己閱讀速度加快了,也會去截取關鍵字和文章重點。孩子們知道讀到的東西就是屬於自己的,也喜歡利用這個方式,慢慢做、慢慢累積。」秀娟主任說。

「網路」替代了「馬路」,為長期停滯的偏鄉教育現場注入活水。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網路」替代了「馬路」,為長期停滯的偏鄉教育現場注入活水。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閱讀素養的提升,不只讓學生看見學習的樂趣,也一掃過去C等的陰霾,找回他們自信,而這也是一同參與改變的幕後功臣-「精誠資訊」所樂見的。過去,精誠資訊在國高中投入不少軟體教育資源,並延伸觸角,支持偏鄉學校閱讀素養資源。「拔尖和扶弱一樣重要。或許我們捐錢蓋樓沒辦法和大企業相比,但談到科技行善、數位閱讀,我想作為一個資訊服務業,我們的投入是有幫助的。」精誠資訊永續長黃郁仁說。

「閱讀」領航,偏鄉兒少打開學習的尋寶圖


恆春南爿有大光,民謠陳達仔ㄟ故鄉,後壁有海親像湖,會使潛水看珊瑚。

大光國小抵庄內,抵這讀冊看世界,有神明看顧閣老師愛,平安大漢有未來。

不到50字的七字仔詩,淺顯易懂的詩詞道出國境之南的人文知性與自然風情,也領著我們走進恆春大光國小-孩子們的築夢園地。全校6班,共65人的大光國小,是所典型的偏鄉漁村小學,因鄰近後壁湖漁港,學生得以不假外求,飽覽生態豐富的潮間帶;同時,學校所在的大光社區也是國寶級月琴藝師陳達的故鄉,讓大光的孩子可以在得天獨厚的寶山中成長、茁壯。

恆春大光國小全校6班,共65人的大光國小,是典型的偏鄉漁村小學。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恆春大光國小全校6班,共65人的大光國小,是典型的偏鄉漁村小學。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2020年,大光國小在各方引薦下決定參與「未來素養學堂」,「在網路替代馬路的時代,數位遊戲和多元主題的文章,帶孩子們到更寬廣的世界。」校長謝郁如說。

素養資源引進後,第一線的師長們透過伴讀、差異化教學以及完整的閱讀時間等方式,並在原本的素養題外,加入了學科應用題型,甚至加入遊戲,成為孩子們的「神隊友」。

「同學隔天來學校會聊哪些題目有沒有做對、誰攻打誰的領地,也會對文章產生有趣的討論,甚至主動要求我重新解析一次問題。」目前在中年級任教的皓鈞老師坦言:「『主動』對偏鄉的孩子來說,真的非常不容易。」

原來,大光國小與永安國中的困境相似,縱然擁有與眾不同的學習環境,卻無法掩蓋地理位置帶來的限制。因學校位置偏遠,從學校到最近的鎮上圖書館開車將近半小時,加上家長多從事漁業、餐飲業、觀光服務等高工時工作,不易投入多餘的時間在孩子的教育,使得孩子在閱讀及學科上難以主動。

在網路替代馬路的時代,數位遊戲和多元主題的文章,帶孩子們到更寬廣的世界。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在網路替代馬路的時代,數位遊戲和多元主題的文章,帶孩子們到更寬廣的世界。 圖/PaGamO素養品學堂提供

「孩子的本質不是不願意學習,而是家裡沒有人看照,所以放學後,所有的學習就中斷了。」負責圖書推動的游唯莙老師說。

但先天限制並沒有限制老師們的想像,他們直面環境的現實,從在校內打造良好閱讀環境開始。2020年起,學校陸續完成圖書館改造、調整桌椅書櫃、辦理主題書展、招募圖書志工,孩子們也開始喜歡走進圖書館。更不甘「改變」的腳步就此停住,因而參與教育松,爭取素養資源,讓孩子學習的腳步走得更遠,看得更廣。

全球企業的在地視野,伴孩子挖掘閱讀寶藏

有了數位學習平台拳,閱讀推動工作理當能順利進行吧?導入數位學習平台的過程,也歷經一段陣痛期,有孩子無法獨力閱讀整篇文章,整體表現也不盡理想。此時,學校開始擔心無法將當初在教育松的行動方案化作真正的影響力。因此,學校開始展開一系列由上而下的行動,支持者大江生醫與詠江基金會也一路相伴,相信第一線教育者的觀察與專業。

「我們深知教育並不是立即見效;更何況我們是教育素人,老師做得比我們多、看得也比我們更清楚。」詠江基金會董事長郭純妏說。

在網路替代馬路的時代,用科技幫助孩子學習、遊戲都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誘因。 圖/unsplash
在網路替代馬路的時代,用科技幫助孩子學習、遊戲都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誘因。 圖/unsplash

屏東發跡的大江生醫與詠江基金會,關注在地教育議題已有好長一段時間,因此更知道在地的需要。從一日科學營到「角落書櫃」的設置,讓屏東在地的偏鄉孩子能因此突破地理的限制,擁有更寬廣的視野。

「作為全球企業,我們仰賴科技受益。同樣的,數位科技也可以幫助孩子學習,遊戲、攻略、寶物,這些都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誘因。」大江生醫營運長陳彥任說,「孩子們會知道『再多做一點,就可以多得到一些』。」

「對土地有感情、對文化有感動的人,才是最有能量的人。」校長謝郁如點出大光國小的教育理念。「公益追求的不是立竿見影,尤其教育是百年大計,我們會跟著學校一起見證孩子的改變。」大江生醫、詠江教育基金會和精誠資訊為偏鄉教育工作的推動,下了最好的註解。

延伸閱讀

>>印尼有輛三輪車圖書館-邀請孩子撿垃圾來換書看

>>升學公平嗎?-從聯考、基測到會考,同學有變嗎?

>>政府推「校園用平板」 但壞了誰修?3C垃圾誰丟?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4588.png

PaGamO素養品學堂

未來弱勢孩子的最大困境:缺乏資源養成閱讀素養。如何讓偏鄉弱勢的孩子有平衡發展素養能力的機會,是「未來素養學堂」努力的目標!
PaGamO遊戲化學習平台創辦人葉丙成教授,串連黃國珍老師帶領的品學堂團隊成立PaGamO素養品學堂,發起「ONE for ONE弱勢兒少提升閱讀素養支持計畫」及「未來素養學堂-偏鄉閱讀素養典範學校計畫」,號召不同領域的專業一起關心素養教育,支持偏鄉弱勢兒少提升關鍵素養能力,並培力素養教學師資,強化素養學習品質。

作者文章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網路代替馬路 -孩子在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網路代替馬路 -孩子在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靠閱讀拉近城鄉-企業CSR發揮「看得見」的影響力

靠閱讀拉近城鄉-企業CSR發揮「看得見」的影響力

以閱讀做伴-「孩子的書屋」當偏鄉家庭的浮木

以閱讀做伴-「孩子的書屋」當偏鄉家庭的浮木

最新文章

馬祖店家打造學童「課後圖書室」 讀書1小時還可集點兌獎

馬祖店家打造學童「課後圖書室」 讀書1小時還可集點兌獎

孩子下課後的第二個家!聯電課輔中心:播撒希望種子讓更多希望發生

孩子下課後的第二個家!聯電課輔中心:播撒希望種子讓更多希望發生

培育偏鄉數位人才!中保科技打造全民智慧城市 共創永續綠生活

培育偏鄉數位人才!中保科技打造全民智慧城市 共創永續綠生活

不只醫病也醫心!馬光中醫的「幸福接力賽」 補給偏鄉永續健康生活力

不只醫病也醫心!馬光中醫的「幸福接力賽」 補給偏鄉永續健康生活力

開拓未來續航力 博幼基金會與滙豐台灣幫偏鄉孩子點一盞燈

開拓未來續航力 博幼基金會與滙豐台灣幫偏鄉孩子點一盞燈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

盧彥勳化身「一日教練」送愛屏東 以人生故事鼓勵學童把握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