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外國還遙遠的偏鄉議題:數位學習的「網縫」

教育不能求有不勝求無,不是給了設備、給了平台就好。 記者蘇木春/攝影
教育不能求有不勝求無,不是給了設備、給了平台就好。 記者蘇木春/攝影

最近「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吵得沸沸揚揚,政府要購足行動載具,民間的聲音是,不要忽略民間的努力和資源,要將現有的教育平台納入思考。而近20年教學經歷的偏鄉國小老師卻投書表示,載具和民間的的數位學習資源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好的師資,一切都是假的。

有個朋友轉了一張遠在坦尚尼亞小學生們求學的照片給我,轉來的照片隨著文字表達出對於那遙遠國度學生求學之苦。我沒去過坦尚尼亞,我只知道孩子說:「老師,為什麼我們要去台北一趟要5個小時?」另外,孩子也當著教育部長官問:「為什麼我們的桌椅沒辦法更新?」我也聽孩子說過:「老師,為什麼人家送我們的平版連PaGamO都不能裝?」

你我所知道的世界差異就是這麼大,就光在同一個島嶼上,連飛機都不用搭就可以看見這些。我也曾與很多朋友分享「最遠的偏鄉,其實就在你我身邊。」

就你我所知道的,光是教育資源分配這點上很明顯的拉出更大的差距--要不找民代經費支援走產學合作、要不老師出了名就會有人自動找上門把東西往教室裡堆;也因此,相同的偏鄉就有不同的設備,很明顯的差異。

這差異的根本不是別的,而是政府究竟有沒有發現政策的「網縫」有多大!

大家總認為有設備、有平台,教室現場就可以擁有行雲流水的智慧教學,但教學現場並不如研習傳授的理想簡單。 記者蘇木春/攝影
大家總認為有設備、有平台,教室現場就可以擁有行雲流水的智慧教學,但教學現場並不如研習傳授的理想簡單。 記者蘇木春/攝影

老師的職責不是只救那個最急、最該救的

在政府之外,台灣有一些民間經營的數位學習資源,例如均一教育平台、PaGamO等,都算是拔尖者真心為孩子而經營的。在決策者與商界人士眼中,數位教育似乎就是「有了便捷的平台,老師只要把時間用在弱勢學生的誘導上就好了!」

我不禁回頭想在教育學院中所學,回頭問自己:「老師,你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啊!」

老實說,我不是什麼賢能教師,這20年來只想著一件事:「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畢竟只是個拴螺絲的基層而已,壓根沒想過上層會給些什麼、做些什麼。就是活著、坐著、等著他們來評鑑。就算拿到了資源,只能笑一笑,上完體育課擦擦汗還得準備下一堂自然課、社會課。在這種有什麼就用什麼,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環境下,學生才是我眼前的本務、教學的最終目標。

我眼中老師的本分,不是那個現在大家強調的,「弱的該提攜、強的自己跑」,而是「讓每個孩子看見自己的長處,點燃孩子的動力,讓他們往自己的夢想前進」。老師的職責就誠如醫師宣言中這段一樣「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年齡、疾病、殘疾、信仰、國族、性別、國籍、政見、種族、地位或性向的考慮介於我的職責和病人間」一樣,不是只要救那最急、最該救的,而是平等的施救任何需要的人。

想做的老師得不到設備,不想做的卻拿了一堆

「天降甘霖降水田,旱田渠中不見水」這句話大概是農人的最痛吧!不過很少有人想到,教育現場也是這樣!政策面,我們看到了「前瞻計畫」灑了數位教室設備與無線網路,卻見不著學生手上有數位載具,更別說要用教育公益平台進行學習了,很多老師只有教師用的教學平版大螢幕投影機,在這個情形下進行教學就已經無暇餘力,甚至有些老師認為,有數位載具在學生身邊反而會造成教學困難。

尤其華人學生的習慣等著老師餵知識,很少孩子會主動運用方法追尋知識。有時面對這樣的教學炎涼,教與學即使有了高端的設備,也不見得能讓困境改善。

然而真的有能力使用數位設備進行教學,讓現場更有活力的老師也不在少數,問題就出在設備分配不均:有能力的老師拿不到應有的設備,而不想做的老師卻又拿了一堆設備,造成資源上的浪費。

有了設備和平台,為什麼還是無法數位學習?

「數位設備在師生手上究竟要做什麼用?」很多同業也跟我討論到這件事情,因為他們總覺得設備到學生手上很難掌控。問題的根本在於,是否每個老師都需要設備讓學生全面數位化學習、學生又真的會在課堂上乖乖的使用學習平台自學嗎?

研習辦了又辦,前前後後都辦了N場去了,老師難道還不能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嗎?也就是很多老師認為自己參與過很多場研習,就可以面對數位化教學的湖泊海洋了,認為每個教學現場都跟研習時看到的水塘一樣深淺。

問題來了,這些老師總在數位教學遇到困擾時才發現:教學現場並不如研習傳授的理想簡單!不只基層老師,很多學習平台業者或教育部的長官都有這樣的謬思,大家總認為有設備、有平台,教室現場就可以擁有行雲流水的智慧教學。

其實,現場真的很缺有經驗的教師!這不是辦辦研習就算了的事情。就連中國的情形也一樣,即使現在中國教育現場的設備已跨步超越台灣,問題同樣存在:根本上就是教師素養出了問題。

3年內增聘2500名教師,是來緩解問題,還是增加困擾?

我們的政府有看見,甚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嗎?今年教師節與過往一樣,辦個像普渡一樣的活動敬敬神外,政府順口發布個「3年內增聘2500名老師助行政減量」的利多消息提升教育現場的志氣。

看得出來,政府也發現到學校在公文數位化後承辦量已經超過18年前的數倍,這也代表政府無力約束下轄單位以教育基層為羔羊任意拔毛取肉。

問題來了,這些老師並不是正式教師,而是約聘僱教師。即使有教師證,這些人卻有可能在今年錄取、明年浪蕩天涯。對應到上個環節上,如此教師即使考得過教師甄試,素質上也爾爾。更嚴重的問題則是,這些老師極可能是應屆大畢業的新生軍、我們口中的流浪教師,有許多是每週在學校只有18~22堂課,這節上完、下節離開的候鳥教師。

若只是想做單一科目的補救教學,用大學生教小學生或許綽綽有餘,不過所謂教育,背後還有輔導、心理、班級經營等問題要去,這不是只要2500個這節上課、下節不在的約聘鐘點教師的事,而是需要一群精緻且正式人力參與的工程。也因此我真心懷疑政府政策究竟是打算打擊教育現場士氣,還是單純為了教育人員的親睞而開了一張選舉牛肉票而已。

「教育是一場必然的改革!」我相信大家都能接受這句話,只是當流汗、流淚的只是現場面對學生的老師時,我真的不曉得最後收割這些學習成果的官員與商界善心人士甚至是公益團體,究竟是怎樣看待教育工作的?難道老師真的只要拯救需要補救的學生就罷了嗎?

說真的,教育不能求有不勝求無,不是給了設備、給了平台就好,這輕則讓學生失去思考與人之間的能力,重則讓孩子失去夢想。教育應以長遠的思維來分配所有關於人、設備與培訓這些資源,不該為單一平台或單位來思維考量。

這世代是一個合作開展的年代,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獨立運作於整個教育改革之外,無論政府、政策、業者、公益團體亦或是現場的你我他都一樣,每個人都得付出自己一份力才有可能為下個世代帶來一點翻轉的機會。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氣候變遷重創...最貴香料「番紅花」 產量銳減 喀什米爾農民紛紛放棄

氣候變遷重創...最貴香料「番紅花」 產量銳減 喀什米爾農民紛紛放棄

穿越回古代不用怕口臭!從「楊柳枝」到「牙香籌」 揭秘古人都用哪些工具保養牙齒

穿越回古代不用怕口臭!從「楊柳枝」到「牙香籌」 揭秘古人都用哪些工具保養牙齒

台積電帶頭!「不減排就沒訂單」 供應商剉咧等

台積電帶頭!「不減排就沒訂單」 供應商剉咧等

新北板橋空品區啟動 5年以上燃油機車小心受罰

新北板橋空品區啟動 5年以上燃油機車小心受罰

最新文章

虱生共學!漁村小學逆襲 用永續課程創造學校、社區、產業三贏

虱生共學!漁村小學逆襲 用永續課程創造學校、社區、產業三贏

6年了!苗栗11所學校光電球場仍未完工 學生沒有戶外籃球場可用

6年了!苗栗11所學校光電球場仍未完工 學生沒有戶外籃球場可用

全美第5州!伊利諾州全面禁止公私立學校體罰

全美第5州!伊利諾州全面禁止公私立學校體罰

永續原文書變生活教科書 文化大學「綠色學分」地方修

永續原文書變生活教科書 文化大學「綠色學分」地方修

做偏鄉學子的推手 博幼基金會用教育為孩子賦能

做偏鄉學子的推手 博幼基金會用教育為孩子賦能

博幼基金會攜手滙豐台灣 替偏鄉孩子儲備未來力

博幼基金會攜手滙豐台灣 替偏鄉孩子儲備未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