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18萬公升川廢漂,英國爸「出舟」帶頭清川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
 圖/許祖菱 攝影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 圖/許祖菱 攝影

關渡大橋附近淡水河上,多艘木作手划船悠悠而過,仔細一看,船上卻是堆滿一包又一包的垃圾。原來,這是一群船友發起的例行性撿垃圾行動。

過去兩個月,這群原本在木作船藝工坊上課的愛船同好,每週固定聚集在竹圍捷運站附近河岸「划船」撿拾卡在紅樹林間的河川廢棄物。撿回來的垃圾各式各樣,從最常見的塑膠袋、寶特瓶,到大型家用廢棄物如棉被、廚餘桶都有。

淡水河關渡紅樹林內卡垃圾 成海洋廢棄物來源之一

帆船玩家陳明忠表示,淡水河上游沖下來的垃圾多匯集在關渡至淡水一段,隨著出海口潮汐漲退,兩側的紅樹林「就像是漁網」,許多固態廢棄物因此卡在紅樹林枝葉間。

陳明忠說,每次撿不到2小時,就能搜集到20多袋大包垃圾,「根本撿都撿不完」。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 圖/許祖菱 攝影
民間帆船玩家,自主發起清潔淡水河的活動。 圖/許祖菱 攝影

無獨有偶,10月5日公布的一份調查發現,242公里長的淡水河,至少累積18萬公升的廢棄物。且高達90%的垃圾集中在9%的河段上,當中又以關渡、蘆洲、汐止段垃圾最多。這份全台第一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由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所發布,證實「川廢」(河川廢棄物)是海廢的重要來源之一。

疫情後滯台的英國船友 挽起袖子清除淡水河垃圾

這群自稱「業餘清潔員」的志工多是退休人士,他們過去是鞋廠老闆、武術老師、財務專員、製船業者,因為喜歡玩船而在竹圍附近的船藝工坊結識。儘管先前划船時,就不時會幫忙撿拾垃圾,但最近一名英國帆船玩家的自願撿垃圾行動,才讓他們下決定要動員船友,號召清除淡水河垃圾。

英國帆船玩家洛伊(Peter Lowe)每年1至4月都會來台灣探望兒子,但今年碰上COVID-19疫情爆發,原訂班機遭到取消,他決定延簽留在台灣。

家住竹圍的Peter,某天在淡水河邊散步時,發現河畔有木製手划船與獨木舟,喜愛划船的Peter四處打聽,最後與船藝工坊的陳明忠等人結識,並在4月買下一艘白色小船。

Peter買下原本要報廢的木船,經維修過後繼續使用。
 圖/許祖菱 攝影
Peter買下原本要報廢的木船,經維修過後繼續使用。 圖/許祖菱 攝影

陳明忠說:「今年8月,我們看到Peter划著船回來,船上還多了一堆垃圾,我們嚇了一跳。原來他划船時發現淡水河有很多垃圾,於是把這些垃圾撿了回來。」

陳明忠表示,原本以為Peter只是一時興起,沒有特別在意,沒想到之後他每天划船出去都會撿垃圾回來,「我們開始覺得很慚愧,怎麼讓一個外國人來打掃這裡的環境,讓我們來享用,我就把這件事情跟我們一些玩船的朋友講,大家就發起了像今天一樣的活動。」

在家鄉撿垃圾 來台灣做一樣的事 因為「我們現在人在這裡」

陳明忠說,目前有約20名會划船的清潔志工,每週會花2到3天,划著手划船、獨木舟或駕駛舢舨,從竹圍出發沿著河岸紅樹林撿垃圾。

Peter表示,他在家鄉英國威爾斯的河岸同樣會撿拾垃圾,英國河岸的垃圾雖然比台灣少,但海水每天仍會把許多海洋垃圾沖到岸上。

Peter說,他發現淡水河河床上充滿塑膠廢棄物,台北前幾週下大雨,他也發現淡水河上漂浮大量死魚、垃圾,「我們現在人在這裡,我們應該立刻做些什麼。」

Peter每天划船出去都會撿垃圾回來,感動其他船友。 圖/許祖菱 攝影
Peter每天划船出去都會撿垃圾回來,感動其他船友。 圖/許祖菱 攝影

如今,每週固定有20多名志工從竹圍出發,沿著河岸紅樹林撿垃圾。 圖/許祖菱 攝影
如今,每週固定有20多名志工從竹圍出發,沿著河岸紅樹林撿垃圾。 圖/許祖菱 攝影

市區垃圾流入上水道 大雨後沿淡水河沖向海洋

被問到淡水河撿到什麼垃圾最多?陳明忠回應,志工發現的有機廢棄物有木棍、樹葉、死魚,這些垃圾會自己腐爛回歸大自然,最怕的是塑膠類廢棄物,千年萬年都不爛,「我們撿到的垃圾大部分都是塑膠類、保麗龍,還有一些家庭廢棄物」。

陳明忠說,體積小的垃圾如寶特瓶可能是民眾無心丟棄,大型的垃圾卻可能是有心人故意丟棄,最後流入河川,「垃圾車不收那些體積很龐大的垃圾,民眾為了貪小便宜就隨便亂丟,下雨之後不知不覺就會流下來,背包、枕頭、棉被之類的什麼都有。」

陳明忠(左)拉回滿載廢棄物的木船。
 圖/許祖菱 攝影
陳明忠(左)拉回滿載廢棄物的木船。 圖/許祖菱 攝影

陳明忠提到,城市排水系統分成上水道、下水道,民眾常見的明溝(無遮蓋的下水道)屬於上水道,會搜集雨水排進河川;下水道則會搜集家庭浴廁、廚房排水,集中送到八里污水處理廠後排到海洋。

「下水道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上水道。」陳明忠說:「你今天如果在台北市的中山北路,不小心一個塑膠袋流到水溝裡面,下了水溝蓋之後,接著整個台北盆地的每個地方,只要有這種情形,那個固體垃圾就會從關渡出去。」

參與行動的志工、服飾店業者楊林表示,她常撿到或大或小的保麗龍廢棄物,這些保麗龍或塑膠袋的碎屑很容易被河魚誤食,進入食物鏈中。

楊林認為,政府應該仿照一次性塑膠餐具禁令,立法管制保麗龍使用,保麗龍太便宜、太容易取得,許多釣魚人士使用保麗龍箱後任意丟棄,造成垃圾問題。

划獨木舟撿垃圾門檻高 盼有更多愛船人士加入

參與行動的志工、陽明海運船長莊學偉表示,划獨木舟撿垃圾是這段淡水河河段的獨特活動,因為划獨木舟移動有其危險性,要擁有自己的獨木舟也是一道門檻,這不像淨灘活動,民眾走到海邊就能參加。

圖/許祖菱 攝影
圖/許祖菱 攝影

淡水河岸的垃圾無奇不有,從最常見的塑膠袋、寶特瓶,到大型家用廢棄物如棉被、廚餘桶都有。
 圖/許祖菱 攝影
淡水河岸的垃圾無奇不有,從最常見的塑膠袋、寶特瓶,到大型家用廢棄物如棉被、廚餘桶都有。 圖/許祖菱 攝影

莊學偉說:「在紅樹林的垃圾,一般人不划獨木舟絕對撿不到。」

陳明忠也期盼,未來有更多愛船人士能加入他們清除河岸垃圾的行列。陳明忠說,政府看淡水河可能覺得很乾淨,但是從玩船人士視角觀看淡水河則不然,除了教育下一代環保觀念外,現在他們能做的,只有盡量多撿垃圾,否則這些垃圾流出去淡水河,就會變成國際海洋問題。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船友響應支持 英國人因疫情滯台 意外促淡水河「川廢」清除行動)。

延伸閱讀

>>踏入零廢棄生活-「買外食自備容器」就是淨海!

>>點點塑揪生態殺手-上游把關、中游教育、下游過濾

>>全台首份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出爐 淡水河流域關渡、蘆洲、汐止最髒

>>【穿梭島嶼20年 河流篇】變遷 淡水河

>>淡水河全球第16髒 「海洋吸塵器」團隊來台揭河川塑膠污染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台灣受威脅植物將近1千種!生多所3年救援、收容182種 減緩物種消失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被蛇咬傷怎麼辦?先別放血!記住「五要五不」口訣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金盆洗手?激進環保團體宣布不再破壞美術品、預告「4月做完最後一票」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世界蔬菜中心升級!翻新為「種原庫」保存超過5.5萬蔬菜種子

最新文章

植物診療師8月首考!筆試考6科、限定相關科系才能應考

植物診療師8月首考!筆試考6科、限定相關科系才能應考

非本科系轉行綠電人才!25歲女生職訓後、工作半年薪資破40K

非本科系轉行綠電人才!25歲女生職訓後、工作半年薪資破40K

從「只認識葡萄樹」到誤打誤撞成森林人...詹于萱在冷門科系中找到大未來

從「只認識葡萄樹」到誤打誤撞成森林人...詹于萱在冷門科系中找到大未來

搶搭綠色經濟列車!綠領市場平均每月徵才2.2萬人 這些技能最搶手!

搶搭綠色經濟列車!綠領市場平均每月徵才2.2萬人 這些技能最搶手!

綠領人才搶手!中山大學開設免費碳費課程 培育淨零人才

綠領人才搶手!中山大學開設免費碳費課程 培育淨零人才

58歲男子追夢!報考花蓮森林護管員 完成年輕心願

58歲男子追夢!報考花蓮森林護管員 完成年輕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