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來自啤酒?荷蘭青年靠「泡泡」解決塑膠污染 成功攔截90%河川垃圾
編按:全球水體累積超過1.4億噸的塑膠垃圾,其中高達78%存在於淡水系統,這代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塑膠,正從河流悄悄流入海洋。不過,幾位荷蘭的年輕人卻在酒吧裡,從一杯啤酒的泡沫中找到了靈感。《改變世界...
回收量也看景氣?消費增加、限塑政策助攻 讓紙類紙容器回收量大增
根據環境部統計,近3年來全國資源回收量逐步緩升。環境部表示,主要在紙類及紙容器類回收量明顯增加,可能原因包含網購盛行及外帶食物增加等,經濟景氣好也會讓回收量增加。閱讀更多:台灣首支再生瓶裝茶!含30...
沒有垃圾車!日內瓦的環保密碼:全靠環境教育、精細分類實現8成高回收率
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談判,聚焦於塑膠全生命周期治理,除了源頭減量與化學品管制,後端回收與廢棄物處置同樣被視為關鍵。身為主辦城市的日內瓦,憑藉完善的社區回收系統與高達8成的回收率,成為外...
環保模範生也觸礁!日內瓦推新法禁用一次性塑膠餐具 卻踢到經濟自由鐵板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進入關鍵倒數階段,主辦城市日內瓦卻因一項禁塑政策,引發法律爭議。日內瓦州原計畫自2025年起全面禁止餐飲與外帶業者提供一次性塑膠餐具,並要求廢棄物須在州內處理。然而,法令尚未上路...
川普不想被約「塑」 美國立場:支持回收管理、不同意設定塑膠生產上限
自川普總統上任後,相繼退出國際上的氣候和環保組織,也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但美國此次派代表參加日內瓦的國際塑膠談判,美國的參與讓國際好奇,國務院雖表示支持減少塑膠汙染,但不同意設定...
每秒有10萬菸蒂正流入環境!140環境組織連署 呼籲全面禁用塑膠濾嘴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會議現正於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會場外,環境與公共衛生團體同步發起「禁止塑膠濾嘴」(No Plastic Filter)倡議行動, 打造一座引人矚目的「香菸濾嘴塔」,呼籲各國政府...
環保模範生也擋不住!從洗衣纖維到食物包裝 日內瓦湖也驚現大量塑膠微粒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會議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作為本次談判的主辦城市,日內瓦一向以潔淨街景、完善公共設施與嚴格環保政策聞名,被譽為全球最乾淨的城市之一。然而,日內瓦市區最具代表性的地標日內瓦湖,近年...
《全球塑膠公約》從藝術開始?場外「沉思者的負擔」為日內瓦增添環境省思
《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5日起在聯合國歐洲總部、瑞士日內瓦的萬國宮登場。會場外,來自加拿大的知名藝術家兼環境倡議者班傑明‧馮黃(Benjamin Von Wong),於聯合國廣場打造一座高達6公尺的...
丹娜絲颱風後1個月...光電案場仍未如期清除 嘉義光電業者遭罰100萬
丹娜絲颱風7月初過境,造成南部地區太陽能光電設施受損,但新庄、荷苞嶼滯洪池兩太陽光電案場遲至1日仍未照規定妥善清除。嘉義縣政府環保局4日祭出重罰100萬元罰單,要求10日前改善,若屆期未改善將再次開...
飯店「變相漲價」?調查:近6成飯店需付費購買備品 最貴一套竟要680元
台灣元旦起實施觀光旅宿業者的環保新政策,禁止業者提供小容量的洗髮乳、沐浴乳,以及禁止在房間內陳列牙刷(膏)等備品,意在減少塑膠廢棄物的產生。消基會電話調查172家觀光飯店,發現有21.4%(37家)...
告別「台灣黑龍江」!二仁溪啟動第二期整治 目標2028清完2萬噸廢棄物
二仁溪曾因汙染嚴重而有「台灣黑龍江」之稱,環境部表示,行政院已核定「二仁溪河道廢棄物清理第二期專案計畫」,總計13.6億元,目標在2028年前,將河道內殘餘約2萬公噸廢棄物全數清除。閱讀更多:沉睡半...
9成塑膠玩具壽命僅6個月!綠腳印從回收、設計到再製 打造玩具再生循環鏈
在台灣,約9成的兒童玩具是由塑膠製成,平均使用壽命僅6個月。一名孩童從出生到12歲,會累積近1公噸的塑膠玩具,這些物品在製造與廢棄過程中大量釋放二氧化碳,對環境造成長期衝擊。面對這樣的問題,綠腳印國...
可取代塑膠?科學家開發出可生物分解的多用途材料 有望終結污染
為解決持續造成環境問題的塑膠廢棄物,美國休士頓大學機械與航太工程副教授拉曼(Maksud Rahman)研發出一種創新方法,把可生物分解的細菌纖維素,轉化成多用途材料,這種材料未來可望取代塑膠。閱讀...
寶特瓶再次居冠...RE-THINK「海灘食品包裝垃圾」調查:瓶裝水茶品佔67.4%
RE-THINK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17日發布最新「海灘食品包裝垃圾」調查,調查共統計8249件海灘廢棄物,其中海灘垃圾類型以食品包裝為主,而瓶裝水、茶品類等寶特瓶仍是海灘最常見的垃圾,以占比67....
苗栗人注意!廚餘分類2.0版上路:骨頭、粽葉、果核改丟「一般垃圾」
苗栗縣環保局7月8日發布2.0版的廚餘回收分類表,將縣民日常生活烹飪、飲食殘留的廚餘類廢棄物分為生廚餘、熟廚餘及一般垃圾,新的分類方式最大改變就是將原列為生廚餘的硬質食材外殼、果核及骨頭類等較無法堆...
雞隻、蚯蚓、黑水虻總動員!高中英語老師打造零廢棄的「全循環農業」
在台中大甲的明桂蔬果園,英語教師林佩宜以「全循環農業」模式,實踐一種不依賴化學肥料與農藥的耕作方式。她選擇在父親留下的河床地種植蔬果,透過回收廢棧板與竹竿建造雞舍,以廚餘、過期食品與貓狗糞便製成天然...
「上游污泥、下游廚餘」全包!結合AI自動化養殖黑水虻 高效去化城市廚餘
台灣每年超過62萬噸廚餘,足可堆出超過1萬座台北101大樓,而這些看似無用的剩食,在羽田結合AI(人工智慧)與自然界分解大師黑水虻幫助下搖身變黃金,逐步實現廢棄物零浪費。「羽田,寓意羽化重生的土壤,...
一石二鳥!科學家利用大腸桿菌 將塑膠垃圾變止痛藥原料
根據24日發布的1項新研究,科學家已找到方法,利用可能造成人們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E.Coli),將塑膠廢棄物轉變為製造常見止痛藥「撲熱息痛」(paracetamol)的原料。閱讀更多:五顏六色的危...
遺體血衣、屍袋怎麼丟?雲林新制上路:殯葬廢棄物不得丟垃圾車
殯葬所遺體或驗屍換下的衣物或血衣等特殊廢棄物能不能丟垃圾車,在雲林縣垃圾清運新法上路,衣物必須裁剪後才能清運,引發爭議,雲林縣虎尾鎮公所為維護惠來殯葬所正常運作和安全,9日邀殯業者協商取得共識,擬訂...
黑科技!咖啡渣竟能變「綠建材」 隔音、除臭吸濕還防蟲
台科大團隊投入「廢棄咖啡渣環保隔音建材」的研究,將咖啡渣變成兼具隔音、除臭與環保特性的創新材料,展現廢棄物升級再利用的潛力,同時有助於發展綠建材產業。閱讀更多:香蕉假莖變綠色建材!中興大學「綠屋藏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