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良好健康與福祉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人孔蓋馬桶」。 圖/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人孔蓋馬桶」。 圖/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當大地震來襲,電力、供水與排水系統全面中斷,除了食物與庇護所,還有一項基本需求常常被忽略,就是「如廁權」。日本從災後經驗發現,災難現場的「如廁危機」會迅速影響健康與尊嚴,為了解決這項問題,一種名為「人孔蓋馬桶(トイレ専用のマンホール)」的創新設施,正被廣泛建置於日本各地。

閱讀更多:地震來了別怕!一張圖看懂「緊急避難包」裝什麼?

災難教會日本人,如廁權不能靠運氣

「人孔蓋馬桶」的誕生,源自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的無奈應變。當時自來水與馬桶無法使用,民眾不得不以人孔蓋作為臨時排泄口。根據日本非營利組織「日本廁所研究所(Japan Toilet Labo)」代表加藤篤的說法,這項經驗促使他們開始思考「是否能將這些人孔蓋預先設計為真正的馬桶系統?」

這項構想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中,首次在宮城縣東松島市實際投入使用。災後第二天,居民在無水、無電的狀況下,靠著預先準備好的人孔蓋馬桶成功維持基本生活秩序,驗證了這項設施的實用性。

據說,這是防災志願者團體的成員自己組裝的,不僅如此,東松島市也開始在社區祭典或學校運動會等活動,練習使用人孔蓋馬桶,加藤篤表示,「平常使用過,災難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15分鐘就能組裝的馬桶!還友善高齡、無障礙

「人孔蓋馬桶」最大特點是能夠在災難現場迅速部署,不像傳統流動廁所要仰賴運輸資源。組裝時間平均只需約15分鐘,緊急時,工作人員僅需打開人孔蓋,在上方裝上簡易便座與隔板即可使用,是災害現場極具效率的應變設施。

而排泄物會經由專用管道接入下水道系統,再以貯水槽的水進行沖洗,實現可水洗、低氣味的清潔環境。設計上也考量高齡者與行動不便者,採取無高低差的無障礙規劃,讓所有避難者都能安心如廁。

「人孔蓋馬桶」內部構造。 圖/影片截圖
「人孔蓋馬桶」內部構造。 圖/影片截圖

「人孔蓋馬桶」外觀。 圖/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人孔蓋馬桶」外觀。 圖/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人孔蓋馬桶」結構圖。 圖/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人孔蓋馬桶」結構圖。 圖/日本國土交通省網站

還有進步空間!紙張、照明、消毒設備尚未齊全

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統計,截至2024年3月,廣島縣共設置了585座人孔蓋馬桶。

設施雖逐年增加,但挑戰仍在。目前廣島市已完成主要下水道管線的耐震強化,但淹水時仍可能無法使用這些設施,且部分地區的「人孔蓋馬桶」仍缺乏基本設施,如內部照明、個人物品置物空間、內側鎖門等,實用性與隱私性仍有提升空間。

因此,專家建議民眾仍應自行準備防災物資,包括足量衛生紙(按家庭人數與使用天數預備)、停電時能空出雙手使用的照明工具(如頭燈或充電式營燈),以及手部清潔用的酒精噴劑與消毒濕紙巾,降低感染風險。

參考資料: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年輕人勇闖綠領工作新藍海!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先做好3件事

年輕人勇闖綠領工作新藍海!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先做好3件事

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

海獺不只可愛 還是碳匯超人!靠「吃海膽」守護海帶森林、解決生態危機

沙漠也能憑空造水!突破傳統瓶頸 MIT最新技術僅靠太陽能就能產出飲用水

沙漠也能憑空造水!突破傳統瓶頸 MIT最新技術僅靠太陽能就能產出飲用水

全球瘋抹茶!日本產地卻面臨三重困境 印度等新興產區有可能取而代之嗎?

全球瘋抹茶!日本產地卻面臨三重困境 印度等新興產區有可能取而代之嗎?

最新文章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擎天樹」變光電樹!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新增1700片太陽能板 完整綠能系統

「擎天樹」變光電樹!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新增1700片太陽能板 完整綠能系統

國土小也要種菜!新加坡「室內農場」擺脫空間束縛、翻轉糧食安全想像

國土小也要種菜!新加坡「室內農場」擺脫空間束縛、翻轉糧食安全想像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