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有3.3億件包裝浪費...「配客嘉」循環包裝回收機制 台積電內部也在用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我買了一個環保材質的耳機,但它的包裝卻用了厚厚的塑膠袋和紙箱,這不是很諷刺嗎?」這是一位消費者在網購後的真實抱怨,也是配客嘉創辦人葉德偉開始關注電商包裝問題的契機。

電商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卻也伴隨著大量包裝廢棄物的問題。根據環保署統計,2024年台灣電商包裝使用量已突破3.3億件,這些包裝大多為一次性使用,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對環境造成沉重負擔。

為了解決此問題,葉德偉於2019年成立配客嘉,致力於推動循環經濟,透過可重複使用的循環包裝系統,減少一次性包裝廢棄物。截至2024年已與UNIQLO、PChome、家樂福等200多家企業合作,並透過7-ELEVEN、全家、屈臣氏等通路設置逾4500個歸還站點,讓循環包裝走入民眾日常。

配客嘉創辦人葉德偉,手持循環箱與循環袋,推動永續物流,讓包裝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 圖/黃子珊攝影
配客嘉創辦人葉德偉,手持循環箱與循環袋,推動永續物流,讓包裝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 圖/黃子珊攝影

葉德偉,配客嘉的創辦人,雖然大學就讀物理治療系,卻在自我探索中發現自己對創業有著強烈的興趣,而非局限於醫療領域。這樣的啟發促使他決定轉向商業領域,並進入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研究所深造,為創業的基礎奠定了堅實的理論知識與商業視野。

在研究所畢業後,葉德偉開始從事電商業務,並銷售多樣化的商品,當中包括一些標榜環保的產品。儘管許多商品被宣傳為環保材質,但在實際包裝時,仍然大量使用塑膠袋、泡沫箱等一次性包裝,這不僅浪費資源,也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這樣的矛盾情況讓葉德偉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電商產業的包裝問題,並推動一個可持續的循環經濟模式。

葉德偉因此創立配客嘉,專注於開發可重複使用的包裝系統,這些包裝能夠有效減少一次性包裝帶來的環境負擔。配客嘉的核心理念是推動循環經濟,將傳統的一次性包裝替代為可回收、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解決方案,並提供給電商企業以減少碳足跡,達到環保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配客嘉創業動機與循環經濟的起點

為了實現推動循環經濟,葉德偉於2020年在flyingV群眾募資平台上發起募資案,提出透過配客嘉「讓台灣成為世界第一的零浪費網購國度」的訴求,成功吸引了消費者和企業的關注與支持。

要實踐這個目標,團隊首先面對的挑戰就是包裝本身的設計與研發。傳統紙箱與塑膠包裝之所以被廣泛使用,是因為它們成本低且生產容易。然而,要打造一款能夠反覆使用、同時兼具防水、防污與耐摺疊特性的包裝袋或箱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配客嘉的研發團隊經過多次測試,最終選擇以高強度可回收PP(聚丙烯)材料為基礎,開發出可重複使用50次以上的包裝袋與可摺疊箱。這些包裝除了具有高耐用性,還能在使用壽命結束後回收再製,減少資源浪費。

循環包裝的創新模式

要讓循環包裝成為可能,葉德偉開始試著建立一套完整的運作模式,從開發耐用的循環包材、尋找合作夥伴、設立回收站點,到確保消費者願意參與。然而,儘管循環包裝理念良好,實際推動並不容易,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尤其是在說服企業採用新模式方面,更是困難重重。

在創業初期,葉德偉和團隊帶著循環包裝的理念拜訪了超過上百家電商與物流公司。他們帶著樣品、簡報,一家家說明循環包裝如何減碳、減廢、永續。但現實遠比想像中冷酷,多數企業一聽到「包裝要多花錢」、「消費者要多一個回收動作」便搖頭拒絕。「這東西太理想化了,做不起來啦。」是葉德偉聽過最多的話。

真正願意踏出第一步的,是幾家本就強調永續的小型品牌。他們沒有龐大的物流體系、也不怕嘗試新做法,有的甚至主動找上門來。也正是這些品牌的嘗試,替配客嘉證明了這套模式的可行性,讓更多企業開始轉變態度,逐漸開啟循環包裝的擴展之路。

循環包裝要成功,最關鍵的一環是如何讓消費者願意歸還包裝。為使過程變得更簡單,配客嘉與便利商店、超市及特定合作門市合作,在全台設立4500多個回收站點。消費者只需在取貨或購物時,順手將包裝歸還至站點,即可完成回收。

初期推行時,部分消費者並未養成歸還習慣,導致回收率低於預期。為解決這個問題,配客嘉設計了「回收獎勵機制」,例如:消費者每成功歸還一次包裝,就能獲得購物折扣或積分,藉此提高參與意願。經過這些調整,回收率大幅提升至86%,許多消費者也開始認同這種環保做法。

配客嘉透過循環包裝回收機制,創造永續綠色物流。 圖/黃子珊製圖
配客嘉透過循環包裝回收機制,創造永續綠色物流。 圖/黃子珊製圖

社會責任與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

葉德偉在推動循環包裝的同時,積極與社福機構合作,為身心障礙者創造就業機會。他與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將循環包裝的清潔工作交由該基金會的重度智能障礙或多重障礙者負責。這些工作雖然步驟單一,但透過社福老師的耐心教導,這些孩子逐漸上手,獲得自我認可和穩定的收入來源。 例如,有些孩子會在清潔包裝的過程中,細心地撕除貼紙,甚至手指磨破也不自知,展現出他們對工作的投入和責任感。這份工作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並且能夠用自己的收入請家人喝飲料,帶來成就感。

此外,配客嘉還與晨揚庇護工場合作,負責清潔由台積電回收廢塑料再製成的環保循環箱。這項合作不僅減少了碳排放,也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穩定的工作機會,實現環保與社會責任的雙重目標。

國際化拓展與與科技業的合作

隨著配客嘉在台灣市場的營運模式逐漸穩定,葉德偉開始思考如何將循環包裝的理念推向國際市場,並針對特定產業如科技業進行策略性拓展。在台灣,配客嘉已與台積電、聯電等高科技企業展開合作,將循環包裝導入內部物流系統。例如,企業將廠區內回收的廢塑料交由負責回收與再製的塑膠加工廠與循環包裝製造商處理與再製,製成新的循環箱用於原物料運送,有效減少一次性包裝耗材。這些循環箱在使用後由廠區集中收回,再經過清潔與檢查程序後重新投入使用,形成一套完整的封閉式包裝循環流程。

配客嘉同時開發了減碳數據平台,協助企業建立數據追蹤機制,紀錄每一趟物流過程所節省的碳排放與包材用量,作為企業ESG報告的重要依據。這套模式也逐步推展至中小型科技企業,協助它們克服導入循環包裝的技術與管理門檻,實現綠色轉型。未來,葉德偉也計畫與更多國際企業合作,推動循環經濟規模化,並將台灣的永續包裝經驗輸出海外。

本文授權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網購包裝回收再利用 配客嘉打造綠色物流循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台灣每年有3.3億件包裝浪費...「配客嘉」循環包裝回收機制 台積電內部也在用

台灣每年有3.3億件包裝浪費...「配客嘉」循環包裝回收機制 台積電內部也在用

田埂上的嘉年華!貢寮「插秧大賽」熱鬧登場 傳承水梯田、水牛耕田農藝

田埂上的嘉年華!貢寮「插秧大賽」熱鬧登場 傳承水梯田、水牛耕田農藝

北漂族溢出的鄉愁!3位彰化青年假日返鄉、親手修復60年代老宅 賣書也賣情懷

北漂族溢出的鄉愁!3位彰化青年假日返鄉、親手修復60年代老宅 賣書也賣情懷

永續設計如何突圍?黃子儇鎖定企業合作 將廢棄帆布變客製化公關贈品

永續設計如何突圍?黃子儇鎖定企業合作 將廢棄帆布變客製化公關贈品

最新文章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報廢電動車成新寵、二次電池崛起!澳洲「電池獵人」鎖定高功率電池再利用

喝啤酒也能救世界!IPA啤酒銷售翻倍的祕密 竟是公平貿易、多年生耐旱穀物

喝啤酒也能救世界!IPA啤酒銷售翻倍的祕密 竟是公平貿易、多年生耐旱穀物

鏟下的淤泥不是廢棄物!花蓮災區泥沙可以加工成「輕質骨材」重返建築

鏟下的淤泥不是廢棄物!花蓮災區泥沙可以加工成「輕質骨材」重返建築

蟲蟲是轉機不是危機!黃粉蟲可以分解保麗龍 還無塑膠微粒殘留

蟲蟲是轉機不是危機!黃粉蟲可以分解保麗龍 還無塑膠微粒殘留

永續設計如何突圍?黃子儇鎖定企業合作 將廢棄帆布變客製化公關贈品

永續設計如何突圍?黃子儇鎖定企業合作 將廢棄帆布變客製化公關贈品

蒜你厲害!虎科大首創用農廢「蒜頭膜」製作永生花 還能驅蟲、保平安

蒜你厲害!虎科大首創用農廢「蒜頭膜」製作永生花 還能驅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