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過都市熱島效應?台大教授石婉瑜:善用城市自然條件降溫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台灣的都市熱島效應可以透過增加綠地和植被覆蓋率,增設公園、草地、樹木等綠色空間來降低地表溫度。 圖/freepik
台灣的都市熱島效應可以透過增加綠地和植被覆蓋率,增設公園、草地、樹木等綠色空間來降低地表溫度。 圖/freepik

都市的交通建設、商業活動等人為開發,使得自然地表原本可以降溫的水體與植被消失,綠地水泥化後無法帶走建築物的潛熱,再加上空氣污染物阻擋熱流回到大氣中,所有熱源籠罩在城市裡,導致城市熱島效應日益嚴重。

臺灣大學國際學院防災減害與韌性學程副教授石婉瑜表示,每座城市都有它的自然通風機制,依山、台地、或在海邊、丘陵,而產生不同的氣流循環,「古人講『風水』,其實就是詳細觀察地形,判斷建築物如何對應,增加通風跟採光,套用至今,就是把氣候風流的科學知識和方式納入城市規劃。」

台北升溫1.8度居亞洲第二 綠地保留、管制緩解都市熱島效應

台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潮濕,加上都市化進程快速,導致都市熱島效應明顯,主要發生在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地區。根據全球氣候研究組織Berkeley Earth研究表示,從1923年到2022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2度,而台北就增加了1.8度,位居亞洲第二高。

在城市建物與人口高度密集之下,究竟該運用什麼方法緩減高溫問題?石婉瑜提出「保留」和「管制」雙管齊下。

首先,要盡可能避免丘陵台地上的植被零碎化,或興建像高爾夫球場這類不適宜的開發,至於現階段還沒有被侵蝕掉的農田、綠地山林一定要保護,開發前應做好氣候調節效應評估,盡可能量保留原始林地。

以台北為例,位於台北盆地隘口附近的南港、社子島、台北大學特定區等都已被劃定為新都市發展區,石婉瑜認為,如果沒有預先評估留設通風廊道,讓城市呼吸道暢通的話,只會更加劇盆地內的熱島效應與空氣汙染,因此不得不慎思。

若要解決台北盆地的熱島效應,必須更宏觀地納入基隆、桃園、林口、淡水等區域一併檢視。石婉瑜解釋,「目前台北盆地以西,整片升溫暖化非常顯著,都市化削弱自然通風與林地降溫機制,再加上桃園台地擴張問題嚴重,農田陂塘不斷消失,因此當西風經過桃園、龜山等工業發展區,很容易就把熱氣帶到台北盆地。」

如何留住風廊?德國為都市規劃可「呼吸」通風區

不過要保留可降溫的農地、森林、以及零碎綠化空間,除了全面盤點規劃外,還需要透過法規管制才能更有效力。石婉瑜直言,都更就是很好的契機,國土計劃可以做大尺度的整體規範,將已被破壞但還有機會調整的空間,透過各種土地規劃管制的手段留設下來。

但身為國土計劃委員的石婉瑜,也坦言推動過程相當困難,「首先,還沒有人用科學方法盤點兼顧環境生態、都市防災的綠色基盤或通風廊道,所以風廊、綠地到底在哪裡?整個大空間的框架在哪裡?再者,目前國土計畫容易淪為服務市場機制,各方角力爭取開發利益,反而把氣候變遷調適擺在最後。」

石婉瑜以很早就制定都市計劃的德國斯圖加特為例,該城市經歷多次變革才發展成今日宜居的樣貌,除了將土地使用分區為住宅區、工業區、文教區等,最特別的是「通風區」,被視為極重要的環境保護和城市設計要素。

石婉瑜解釋,「他們把需要『呼吸』的通風關鍵區先劃定出來,假如這些地方已經蓋有住宅擋住風廊,未來會優先規劃都更,調整房子位置讓出這塊地,都更是調整城市空間格局的一個方法和機會。」

公園數量會騙人?公園年年蓋為何綠覆率沒增加?

台灣的都市熱島效應可以透過增加綠地和植被覆蓋率,增設公園、草地、樹木等綠色空間來降低地表溫度,在台北市便有「一鄰里一公園」的都市計畫,希望每一個鄰里都至少有一個公園,雖立意良好,執行過程卻有亂象,真正能肩負微氣候調節的空間仍十分零碎。

石婉瑜認為,公園空間一旦變成遊戲場,就失去降溫效果,而進行綠化則可為城市提供許多小綠點,綠點面積越大越有穩定的涼化效應,發揮綠地的冷卻機制。「我們沒辦法將每一個公園都蓋成大安森林公園,但如果小綠地的密度高又彼此靠近,形成一個比較大的空間,降溫效果還是可以影響到綠地外大約80到100公尺之廣。」

她舉例,「台北市鄰里公園經常小於0.5公頃,有的僅0.3公頃,綠地占比不到50%,像萬華一處公園就只有3棵樹,像這樣的地方不一定有實質降溫效果。」

石婉瑜進一步提出台北另一問題,即是規劃公園的公園路燈管理處位階低,在規劃都市空間時,通常都被分配到所剩無幾的空間,因此公園路燈管理處只好另尋河濱或者山邊,打造設施、步道,成為遊憩場所,「這樣只是改變使用用途,帳面上看起來好像公園年年增加,但綠化覆蓋率實際上卻沒有增加,所以公園數量其實是會騙人的。」

熱島效應不分國界 善用自然解方因應氣候變遷

不只台灣,世界各國同樣都面臨熱島效應課題,從德國、日本、芬蘭,到鄰近台灣的香港和新加坡,政府都大力推動城市規劃改革。

尤其是高度城市化的新加坡,在1960年代即提出「新加坡建國規劃」,發展建設之外,更積極增加城市內的公園和綠地面積,提出將屋頂和牆面的垂直綠化技術,增加綠面積吸收熱能,並推動建築使用高效能建材、空調設施和智能照明系統。

此外,因受SARS衝擊而成為重災區的香港,因為理解到空氣污染與疾病的傳染,都和人口高度聚集有關係,因此也重新規範城市空間,解決公衛問題之餘,也減緩城市熱島效應。

「香港都是高樓大廈,大家生活得非常密集,空氣不流通,病毒傳播的速度就非常快,造成傳染病的大爆發,所以他們用非常慘痛的教訓去思考建築物通風這件事,開始規定每個樓層中間需要保持棟距,並陸續在建物風透度、街道寬度、綠地網路等面向制定了通風設計與微氣候管理的規範,加強空氣質量的改善,盡量避免屏風效應,讓風可以通過和流動。」石婉瑜表示。

反觀台灣,因缺乏對不同空間的管制,以開發為導向,有些山坡地雖列為保護區,但還是會有建築物興建。石婉瑜建議,無論政府或人民都需要更了解我們所居住城市原來先天體質的自然條件是什麼,並在進行任何開發之前,應有更詳細明確的氣候規畫科學證據以及對私人產權地主補償措施,才能支持政府決策並有效運用自然的力量協助城市因應氣候變遷。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將廢棄腳踏車零件重組 -變成瓜地馬拉當地的「腳動洗衣機」

將廢棄腳踏車零件重組 -變成瓜地馬拉當地的「腳動洗衣機」

她開店20年虧損超過10年...一間不為賺錢的「誠實商店」

她開店20年虧損超過10年...一間不為賺錢的「誠實商店」

碳信用計算方法遭質疑 研究:一項護林專案過於寬鬆

碳信用計算方法遭質疑 研究:一項護林專案過於寬鬆

極危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台南、馬祖 未來可線上觀賞復育直播

極危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台南、馬祖 未來可線上觀賞復育直播

最新文章

為城市留下水與綠地 經典工程創辦人劉柏宏以自然為本打造城市韌性

為城市留下水與綠地 經典工程創辦人劉柏宏以自然為本打造城市韌性

不數人頭的地方發展學 小鎮智能靠區塊鍊把脈痛點

不數人頭的地方發展學 小鎮智能靠區塊鍊把脈痛點

為何築起高堤仍淹水?北大教授廖桂賢:城市韌性不是控制而是共存

為何築起高堤仍淹水?北大教授廖桂賢:城市韌性不是控制而是共存

台達、海科館建零碳「珊瑚諾亞方舟」 拼3年復育1萬株、培育耐熱品種

台達、海科館建零碳「珊瑚諾亞方舟」 拼3年復育1萬株、培育耐熱品種

為家鄉蓋一座珊瑚花園!澎湖種苗場場長柯志鴻如何串連觀光與海洋資源?

為家鄉蓋一座珊瑚花園!澎湖種苗場場長柯志鴻如何串連觀光與海洋資源?

從沖繩到台灣-海大教授識名信也 在東北角養殖5千株珊瑚

從沖繩到台灣-海大教授識名信也 在東北角養殖5千株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