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部落老化 比亞外用生命繪本傳承泰雅文化

良好健康與福祉

【記者黃詩婷、蔣宇涵/桃園市報導】

「其實我很想走了」,一位高齡80餘歲的泰雅奶奶,親口說出這句令人心疼的話。從奶奶敘述過去生活跟故事的過程中,能感受到她是多麼的思念過去的家人、朋友,和曾一起生活的族人。

桃園市復興鄉比亞外部落,近年來面臨部落老化,有感於生命無常,在面對這樣的傷痛之餘,大家發現他們對於長者的生命故事無從感念,因此讓青銀攜手共創生命繪本,藉由青年與長者間的訪談互動,記錄長者的生命故事,傳承泰雅文化,延續老人家的生命精神。

比亞外生命繪本第五週課程「人生的低谷與悲傷」結束,青年和長者們開心合影。 攝影/黃詩婷
比亞外生命繪本第五週課程「人生的低谷與悲傷」結束,青年和長者們開心合影。 攝影/黃詩婷

生命短暫 繪本將記憶傳承

位於桃園市復興鄉的比亞外部落,人口總數僅有百餘人,但居住在部落的人不到半百,多數青壯年人口在外工作求學,平時部落以老人為主要人口,以有機農耕為業,只有在週末禮拜以及寒暑假,青年們才會返鄉,共同聚會。比亞外雖然人口不多,但是部落整體凝聚力強。

阿韻.尤命,比亞外部落教會牧師,同時身兼文化健康站督導,八年前開始到比亞外牧會,「其實在比亞外牧會的這8年,很突然地送走了很多長輩。這些長輩其實也是你在牧會過程中,常常看得到的人。心裡就會很感慨,覺得人的生命很渺小。」她說,「但我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他不同的故事跟值得留給孩子學習的態度。」

比亞外部落的族人們在陸續送走多位老人家之後,發現生命流逝得措手不及,因此對於前人的生命故事一無所知,無從感念。牧師阿韻.尤命因緣際會在三光部落開會時,結交了一位生命繪本的講師,於是一個青年到老年的生命傳承計畫,就此展開。

打開一本本出自兩個世代、無數雙手的生命繪本,仿佛穿越時空,參與長輩的過去。 攝影/黃詩婷
打開一本本出自兩個世代、無數雙手的生命繪本,仿佛穿越時空,參與長輩的過去。 攝影/黃詩婷

繪本六大主題 帶領長者回顧人生

比亞外生命繪本是由一群暑假返鄉的青年,與部落長者共同合作完成。青年負責訪問記錄長者的故事,並且協助製作繪本,透過一週一主題的訪問,為期六週,帶領長者回顧人生,傳承生命經驗與智慧。

生命繪本包含六大主題,第一週的主題「我的名字」,記錄長者在哪裡出生、名字有什麼樣的意義,還有將名字中最喜歡的那個字畫在繪本封面,代表自己,也可以讓後代瞭解泰雅族傳統命名的由來根據。其中一位阿嬤的名字十分有趣,她的泰雅名字叫做Abi阿美,是取自閩南語阿美的音譯。這個名字是她的表哥替她取的,表哥過去工作的地方老闆娘便叫做阿美,當時阿美的媽媽正在煩惱該給孩子取什麼名字,表哥說「就叫阿美吧!希望她以後也能過上好生活。」現在的阿美過得非常幸福,每天就是含飴弄孫,和老公到菜園種種菜、鬥鬥嘴,過著平凡簡單的生活。

第二個主題「我的家人」,讓長輩們談談和家人互動的成長記憶,口述過去泰雅族傳統社會的歷史。在這個環節,年事已高的長輩們有些對於過去的生活,記憶已經不再那麼清晰,只能說出片段的回憶,但這些也是影響最大、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這一週繪本要用水彩作畫,畫一棵代表家庭的樹,有幾根樹幹就代表有幾個孩子,老人家像孩子一樣,開心的玩著水彩。然而其中有一則令人難過的故事,一位阿嬤人生歷經三次嫁娶,每一任丈夫最後都離開她,可能是過世或者有其他原因,她的孩子和她處得不好,「住在隔壁卻好像不認識一樣,還好我還有小孫子陪我」,阿嬤淡淡的說著,原本活絡的現場也安靜了下來。

「開心的時刻」是第三週的主題,這次讓老人家們用「刮畫」來刻畫出他們記憶中最開心的時刻,多數的老人家都很牽掛自己的孩子,在畫板上面畫上一顆一顆的小圓,代表著他們的孩子。而前面提到的那位阿嬤,在這週用竹籤細細的勾勒出果園、工寮、小孫子和日夜陪伴她的狗狗 — — 阿樸。阿嬤說她喜歡上山到果園、工寮工作,因為這樣就能夠不去想很多不開心的事情。她的故事令許多人動容,古稀之年的老人家常跑山裡工作,卻是為了讓忙碌塞滿生活,不再傷心。

圖中戴著頭巾的是比亞外志工姐妹花,長者們興奮的拿著蠟筆畫出「呵護我的那雙手」。攝影/黃詩婷
圖中戴著頭巾的是比亞外志工姐妹花,長者們興奮的拿著蠟筆畫出「呵護我的那雙手」。攝影/黃詩婷

第四個主題「呵護我的那雙手」,這雙手,可能是從小拉拔他們長大的父母的手、可能是隔代教養的祖父母的手、也可能是老公體貼照顧的那雙手。這週讓長者們用蠟筆在砂紙上畫出呵護自己的那雙手,老人家看到色彩繽紛的蠟筆都很開心,各個都很有想法,馬上開始在紙上作畫。

比較特別的是有一位長者,先是畫了一隻手心向上的手,接著又畫了一隻交疊在上的手,他說「我想畫出我母親像小時候那樣牽著我的手」。很難得的是他們都已經是年過半百,當人家阿公阿嬤的人了,對於自己的母親,還是那麼的牽掛。

「我想畫出我母親像小時候那樣牽著我的手」一位長輩出自懷念兒時與母親的互動,將腦海裡的回憶留在畫紙上。 攝影/黃詩婷
「我想畫出我母親像小時候那樣牽著我的手」一位長輩出自懷念兒時與母親的互動,將腦海裡的回憶留在畫紙上。 攝影/黃詩婷

來到第五週的主題「人生的低谷與悲傷」,人人都愛聽快樂的故事,但這週要讓長輩們去回想,在他們的生命之中,有哪件事情是令他感到悲傷的。許多老人家表示身體的病痛讓他們失去活力,陷入低潮,也有老人家表示自己一生開開心心的沒有什麼難過的事情。泰雅族是個內斂的民族,或許還是將人生中那份禁不起碰觸的悲傷,留在心底吧!完成當週的繪本後,有一位阿嬤甚至開心的抱著繪本欣賞,邊唱起泰雅族的歡樂歌--Rimuy Sola Rimuy Yo。

阿嬤完成當週的繪本後,開心的抱著作品唱出泰雅族歡樂歌--Rimuy Sola Rimuy Yo。 攝影/黃詩婷
阿嬤完成當週的繪本後,開心的抱著作品唱出泰雅族歡樂歌--Rimuy Sola Rimuy Yo。 攝影/黃詩婷

最後一週的主題,會讓他們談談「我的夢想」,人生在世總有過美好夢想的時候,不管它是否實現,又或是不曾試著實現的夢想,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有可能改變,並不是說人老了就不能有夢想,從討論之中我們能夠去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定位。

比亞外部落長者Silan的生命繪本,第一週「我的名字」主題,除了介紹了命名緣由,還貼上了Silan的個人照還有和老婆的合照。 攝影/黃詩婷
比亞外部落長者Silan的生命繪本,第一週「我的名字」主題,除了介紹了命名緣由,還貼上了Silan的個人照還有和老婆的合照。 攝影/黃詩婷

青年與老年攜手創作 重新認識彼此

在製作繪本的過程中,他們面臨兩大難題。首先,泰雅族人個性內斂,且長者們會羞於分享。第二,年輕人母語程度沒那麼好,所以跟長輩對話時,成為了一大阻礙。為了解決語言溝通上的問題,講師和牧師討論後,決定讓大家分組討論,每一桌討論區都會分配一位較為熟悉母語的青年,讓其他青年在訪問的時候,能夠互相照應。隨著生命繪本頁數的增加,青年和長者間的互動越來越熟悉,長者們也更願意敞開心房,分享自己的人生。

常年在外唸書的比亞外青年林凱文,這次暑假返鄉回到比亞外部落,主動告訴牧師想要幫忙參與這項計畫的心意。「其實我完全不知道怎麼跟部落的長者們聊天。」林凱文說,「生命繪本提供一個機會,可以讓我去了解長輩,他們也可以認識我。不再像之前連名字都不清楚,或是見了面也只能錯過彼此。」透過生命繪本,青年和長者們串起連結,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因此了解到他們的憂愁與孤寂。

部落裡許多長輩都是在山中獨居,有些因早年喪偶,或是孩子去外地打拚。「我一直去山上工作,去忘掉心裡的憂愁。」凱文說他聽到長輩這麼回答時,心裡實在很不好過,同時,也很感謝有生命繪本這個活動,可以讓這些長者有一個可以聚會的地方,跳脫一個人的孤單狀態。

部落半數以上的人口屬於老人,甚至有許多長輩處於獨居狀態,為此比亞外在3年前向桃園市政府原民局申請設置文化健康站(以下簡稱文健站),將長者納為照顧對象。文健站每週三、四定期會有中西醫義診,部落的志工們也會準備便當替老人家送餐,秉持傳統泰雅Gaga的分享精神,樂於奉獻與分享。且文健站經常舉辦各種課程活動,像是帶老人家做運動、手工藝課程、郊遊踏青等等,讓他們聚在一起聊天話家常排解孤單,要老人家的身心靈都健康。

比亞外部落看見部落老化的問題,並積極做出相關配套措施,這些待解決的情況也是許多原住民部落的縮影。生命繪本的出現,或許是源自比亞外部落難以承受的傷痛,但因為有了這項計畫,在部落碰撞出新的火花與能量,年輕世代與長輩之間有了新的交流,在這互動的過程中,留下的不只是故事的傳承,還有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

每到傍晚時候,山谷間的雲霧便開始蠢蠢欲動,站在高點往部落的方向看去,蒙上一層薄紗的比亞外,宛如身在夢境。 攝影/黃詩婷
每到傍晚時候,山谷間的雲霧便開始蠢蠢欲動,站在高點往部落的方向看去,蒙上一層薄紗的比亞外,宛如身在夢境。 攝影/黃詩婷

採訪側記

這篇採訪是在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的計畫中完成,在比亞外部落經歷了18個日夜,感受到這個迷你部落滿滿的生命力。或許不同於社會大眾想像的原住民部落,比亞外部落沒有種植苧麻(泰雅族傳統織布原料),沒有豐年祭,沒有釀製小米酒,沒有佈滿山坡的水蜜桃,沒有常見的原住民頭像標誌。

比亞外選擇走出自己的路,從被忽視的邊陲部落,到獲得105年度北區文化健康站評鑑第一,比亞外部落雖然不大,小小的卻很堅強,他們勇敢地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力。

延伸閱讀

青年陪伴老年 好幫創青銀生活

創意樂齡「新活藝術」引領長者重拾青春故事

北醫展齡中心 打造長者的幼兒園

更多報導請看生命力新聞

• 原文標題:比亞外部落青銀共創 留住生命的精彩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從鳥友到救援專家!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從鳥友到救援專家!臺灣鸚鵡保護協會 用愛救援浪鳥與病鳥

領養不棄養!10年浪犬志工的浪浪守護日常 帶你認識認養流程

領養不棄養!10年浪犬志工的浪浪守護日常 帶你認識認養流程

金山貧瘠土地如何變香草天堂?王御庭用雜草養土、翻土 重現土壤生命力

金山貧瘠土地如何變香草天堂?王御庭用雜草養土、翻土 重現土壤生命力

丟廚餘好麻煩?蚯蚓生物箱幫你把廚餘變有機肥 蚊蟲減少、空氣還更清新

丟廚餘好麻煩?蚯蚓生物箱幫你把廚餘變有機肥 蚊蟲減少、空氣還更清新

最新文章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

弱勢的夏日高溫困境...戶外勞動忍受熱傷害、低收家庭電費暴增

弱勢的夏日高溫困境...戶外勞動忍受熱傷害、低收家庭電費暴增

萬華住宅老舊、都更難 弱勢租戶如何面對都市熱島煉獄?

萬華住宅老舊、都更難 弱勢租戶如何面對都市熱島煉獄?

人與蛇的衝突橫跨都市到山林  爬行類專家游崇瑋:生態教育是解方

人與蛇的衝突橫跨都市到山林 爬行類專家游崇瑋:生態教育是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