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耕作 台灣農業可向Airbnb看齊
台灣農業的未來,可以朝向小農負責生產、大農負責經營管理的角度去發展,類似契作概念,彼此間透過共享經濟的模式運用資源,就像旅宿出租平台Airbnb一樣。
氣候忽冷忽熱,農村面臨高齡化、人口外流與勞動力缺乏,都是從事台灣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如何運用更多科技及資訊,提升農場管理能力,是從事農業所需必備的條件之一。
聽到「管理」二字,乍聽以為只是企業大老闆或是組織領導人才要學習的技能。事實上,有心從事農業與經營農場,更要懂得賺「管理財」。尤其面對極端氣候、農業勞動力缺乏等挑戰,新農民不能只懂得再埋頭苦幹「種」農作物,如何善用農業機械與資訊科技提升管理效能,讓務農可以更省時、省工及省力,將節省下來的時間做市場觀察、品種選擇或規劃行銷策略,才能真正做到智慧從農。
但若以為只有大農場才有資金與能力投資農業機械與資訊設施,那可就錯了。小農戶一樣可以從調整經營管理方式開始,集合小農戶變成大農場,藉團隊合作來分攤成本與互補合作,同樣可達到與大農場相同的經營效能。
最近國內外流行「智慧農業」一詞,就是強調如何讓農業經營達到精準管理、資源共享。嘉義大學校長艾群指出,與工業4.0不同,發展智慧農業要關注3個層次。第1個層次是如何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與效能,然而當效率提高,產量增加,出現產銷失衡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第2個層次就是要降低農民面對的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
艾群指出,小農受限於資訊不對稱的關係,對市場價格波動的反應較慢,受到產銷失衡的衝擊遠高於大農,因為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了解、蒐集資訊,而大農不僅資本較為充裕,掌握市場資訊的能力也比較好。如果政府能建置一個市場資訊的軟體介面,協助小農運用,那麼眾多小農都有機會跟大農一樣,在充分的市場資訊下做計劃生產,降低產銷失衡的風險。
第3個層面則是安全問題,包括農業生產環境與食品安全。推動安全農業必須建置一個系統,從源頭管制農藥的使用,所使用的資材、肥料都要能追溯,種植地點的土壤、水文與環境微氣候等,都要能掌握。舉例來說,如果灌溉渠道的閘門控管可以自動化,結合即時的水質監測,一旦發現灌溉水源受到汙染,閘門就自動關閉,降低農作物生產環境受到汙染的機會。
又如台灣水果要外銷時,常會遇到農藥檢測的問題,如果有一個資料庫能即時更新各國農藥相關法規、食品安全標準的變動,協助農民和出口商掌握資訊,回過頭來調整種植過程所使用的農藥或資材,就能避免農藥殘留不合格的問題。
因此,發展智慧農業很重要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即時正確的資訊與資源合理化分配,提升農民管理與決策能力,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
艾群也預測,當智慧農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後,農事服務公司會出現。雖然小農不太買得起無人機、無人曳引機,但如果透過農事服務公司提供代耕、租用服務,農業經營也可以成為共享經濟。如果能開發一個APP平台,整合農民耕作需求與代耕業者的工作時程,農機具的使用就能更有效率,農場的經營管理也就能更精準有效率與降低經營成本。
因此台灣農業的未來,可以朝向小農負責生產、大農負責經營管理的角度去發展,類似契作概念,彼此間透過共享經濟的模式運用資源。就像旅宿出租平台Airbnb一樣,不實際擁有旅館也能經營旅館業,未來農民即使不實際擁有農田,將許多小農整合起來,也可能成為大農。這便是智慧農業發展成熟後,可以預期台灣農業將會出現、有別於以往的產業鏈樣貌。
在未來農業人才的培育上,具備跨域整合能力非常重要。除了熟悉傳統的農業栽培與耕作技術之外,以農學院校為例,還可以鼓勵學生依照興趣選讀經營管理、人工智慧數據分析、資訊分析等課程,無論將來要成為實際務農者或是發展農事服務業,都可以讓農業操作更加精確化、效率化,讓農業經營可以更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