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提升植物生長率64%

雨季期間,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中部的卡地南(Katingan)泥炭沼澤森林裡,一群健康的典型熱帶雨林真菌從樹枝上冒出。 圖片來源:Sigit Deni Sasmito/CIFOR
雨季期間,加里曼丹島(Kalimantan)中部的卡地南(Katingan)泥炭沼澤森林裡,一群健康的典型熱帶雨林真菌從樹枝上冒出。 圖片來源:Sigit Deni Sasmito/CIFOR
無貧窮

解決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巨大危機,或許可以從非常微小的地方著手。一份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顯示,若能復育細菌、真菌、藻類與古生菌微生物群落,平均能提升植物生長率64%。科學家指出,這項發現有助於保護廣大土壤中的各種微生物,最終使生態系修復。

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加速植物生長率64%

這項發布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分析了80個橫跨於不同生態系的實驗,發現復育原生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有助於加速植物生長64%,其中一項案例更提升達700%。

研究主持人艾弗里爾(Colin Averill),同時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柯勞瑟實驗室(Crowther Lab)的首席科學家表示,地球陸域系統每年吸收大約三成的碳排放,土壤微生物功不可沒,卻經常被忽視。「若沒有微生物群落,地球幾乎沒辦法正常運作」,艾弗里爾說。

注:微生物群落(microbiome):土壤環境中各種如細菌和真菌等微小生物。

微生物有助於土壤養分循環,增加植物對病原菌的抵抗力等。以菌根真菌為例,菌根真菌會附著在樹木和植物的根上形成特殊網絡,幫助養分和水分在不同植物之間循環,科學家稱為「全球樹木資訊網」(Wood Wide Web)。

微生物有助於土壤的養分循環、調節疾病的傳播。科學家還可以藉由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預測樹木與森林的生長變化。 圖片來源:FAO、Global Soil Partnership
微生物有助於土壤的養分循環、調節疾病的傳播。科學家還可以藉由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預測樹木與森林的生長變化。 圖片來源:FAO、Global Soil Partnership

瞭解微生物群落特徵 助預測樹木生長速度

自2000年代初期,科學界發起「地球微生物群落計畫」後,越來越多人開始重視社會微生物多樣性。「地球微生物群落計畫」的目的在於為地球建立「微生物圖譜」(microbial map),進行方式類似研究人體腸道微生物的「人類微生物群落計畫」。艾弗里爾表示,他過去三年都在將「人類微生物群落計畫」的研究方法運用在森林微生物上。

研究森林微生物時,科學家會在指定地點,採集森林生態系中的土壤樣本,再將樣本裝在袋子裡。到了實驗室後,科學家會對樣本進行基因定序,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進而了解森林生態系的健康狀況。

艾弗里爾解釋說,「我們可以找出微生物群落的特徵,藉此預測樹木生長的變化、森林的濕暖程度,也能確認其他關鍵因素,預測森林成長的程度」。

保護微生物多樣性須留意 勿大範圍使用單一菌種

科學家除了研究土壤生態系統外,也試著透過「土壤移植」(soil transplants)——從微生物多樣性高的健康森林取得土壤,再移植到微生物多樣性低的土地,加入復育生態系統。其他復育方法還包含使用土壤接種劑,或將微生物孢子混入水中噴灑土壤。

注:土壤接種劑:用於促進植物生長的各種微生物混合物,可改善植物營養和作物生產力,並防止土壤傳播的疾病。

「僅僅在土壤中噴灑這些多樣性高的健康微生物群,就能提升生態系統內的生物多樣性。這件事本身對農民有益,既能提高生物多樣性,同時又能增加作物產量。這種案例在生態學中很罕見。」研究作者、柯勞瑟實驗室主持人柯勞瑟(Thomas Crowther)說。

目前科學家除了研究土壤生態系統外,也試著透過「土壤移植」(soil transplants) 讓整個生態系復育得更快。 圖片來源:Patrick Shepherd/CIFOR
目前科學家除了研究土壤生態系統外,也試著透過「土壤移植」(soil transplants) 讓整個生態系復育得更快。 圖片來源:Patrick Shepherd/CIFOR

不過有研究指出,越來越多微生物接種劑公司,聲稱使用單一菌種能提高作物產量。但艾弗里爾提醒,復育微生物必須避免大規模使用單一微生物菌種,或是多樣性低的非原生土壤微生物。單一微生物菌種不但可能導致基因與生態多樣性降低,也未考慮維持生態系所需的多樣性。

研究人員建議使用原生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不但取自在地,多樣性也高。艾弗里爾說,「現在大家都在使用菌種數過低的微生物接種劑,重犯種植單一作物的錯誤,真是太荒謬了。」

如同種植作物一般,復育微生物也應避免使用大量單一微生物菌種。 圖片來源:lovestruck.(CC BY 2.0)
如同種植作物一般,復育微生物也應避免使用大量單一微生物菌種。 圖片來源:lovestruck.(CC BY 2.0)

參考資料

Mongabay(2023年1月5日),For restoration, microbes below ground are just as crucial as the plants above

Inverse(2022年12月27日),This ecologist is on a mission to save Earth’s microbiome — and he's closer than ever

The Revelator(2022年12月5日),The Earth Has a Microbiome — And It Needs Help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研究: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提升植物生長率64%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貓砂沖馬桶、做堆肥比較好? 《紐時》解析貓砂的環保選擇

貓砂沖馬桶、做堆肥比較好? 《紐時》解析貓砂的環保選擇

千方百計留住水 保護英國陸地最大碳匯

千方百計留住水 保護英國陸地最大碳匯

便宜、舒適卻危險! 美國人正搬往氣候災害熱區

便宜、舒適卻危險! 美國人正搬往氣候災害熱區

美國搶救食物浪費大作戰 「差一州」就宣告失敗

美國搶救食物浪費大作戰 「差一州」就宣告失敗

最新文章

全台黑鳶大調查!945隻再創新高 貢寮地區最多

全台黑鳶大調查!945隻再創新高 貢寮地區最多

黑熊當起「蜂蜜小偷」!闖入養蜂場、狂掃20箱蜂蜜

黑熊當起「蜂蜜小偷」!闖入養蜂場、狂掃20箱蜂蜜

「土豆鳥」在雲林!天線寶寶候鳥「小辮鴴」來台度冬 數量創新高

「土豆鳥」在雲林!天線寶寶候鳥「小辮鴴」來台度冬 數量創新高

不堪負荷!排雲山莊廁所成垃圾熱點...3千公尺垃圾讓玉山吃不消

不堪負荷!排雲山莊廁所成垃圾熱點...3千公尺垃圾讓玉山吃不消

都更與景觀難兩全...龍山寺背後長出高樓、景觀宅獨享觀音山夕陽美景

都更與景觀難兩全...龍山寺背後長出高樓、景觀宅獨享觀音山夕陽美景

獵龍行動...綠鬣蜥繁殖速度趕不上移除量能

獵龍行動...綠鬣蜥繁殖速度趕不上移除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