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球飛躍太魯閣!為原生植物撐起保護傘、防外來植物入侵
太魯閣國家公園山林邊坡,因地震與風災影響出現土石崩落,沒有植物生長。為避免外來植物入侵,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請民眾,利用台灣原生種子做成「種子球」,並拋撒在邊坡,期待這些種子早日萌芽成長,形成原生...
高灘處抓水牛還要移除外來植物?民代籲:回歸局處專業
防治外來物種如綠水龍、小花曼澤蘭、互花米草等,屬於農業局業務內容,但新北審計處認為,高灘處所管轄的用地有出現外來物種,卻沒有做好防治故提出糾正。議員認為,應該要回歸專業,而不是讓高灘處人員負擔更多工...
顧永續也招財 10種居家風水植物這樣選!
在室內擺放植物不僅能美化環境,讓心情更愉快,而且在空氣涼爽舒適、綠意包圍的場域,不僅可增加工作效率,也創造更宜人的居家或辦公室環境。從風水學上來看,有些植物還有增強財運的招財效果,更重要的是,植物也...
去野外找未來!氣候變遷加劇 從採集文化找尋抗旱耐淹的植物基因
台東縣部落疑似集體食物中毒案件,已造成12人送醫,3人死亡,衛福部緊急檢驗小米粽的五種食材,材料包括血桐葉、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其中,小米的有機磷農藥托福松濃度最高,案件進度陷入膠著,外界也好...
南投九九峰成稀有植物天堂!21種受脅紅皮書植物現跡、保育成果豐碩
透過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的畫設,保存了珍貴的特殊地景與生物資源,林業署南投分署去年起委託嘉義大學進行調查後,發現,保留區內共有21種屬於受脅紅皮書物種的植物,其中包含竹柏、九九峰秋海棠、尖葉水絲梨、垂枝...
沒有壓力才能獲利?「馬修嚴選」將共好寫進DNA 扶植青農、創造三贏
宜蘭頭城的3月天,太陽已開始發威。由小學老師改務農的陳文正一頭汗,跑來迎接採購者「馬修嚴選」優格的執行長王世煌,直入更熱的溫室,就為看今夏可能採購的哈蜜瓜。「他種的瓜,『哈』味很濃,搭優格是季節限定...
阿美族野菜智慧!吃出人與自然植物共生之道
活成真正的「植物人」午後溫暖的陽光,照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的空中露台上,劉璧榛研究員穿梭在植物群中,為我們尋找她的「野菜」好友。將野菜擬人化看似童趣,但對於阿美族來說,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族人更...
香蕉皮也能變肥料?但這招你可能用錯了
常滑短片的民眾最近可能看到一個園藝小妙招:將香蕉皮浸泡在水中,然後再將此「自製香蕉水」澆在室內植物上,號稱香蕉皮浸泡在水中可以釋放營養素(如鉀和維他命C),相當於肥料泡水,有益於您的植物生長。但這真...
他們創造台灣最溫柔的光-從植物園到蘭嶼如何降低人造光害
本文轉載自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傍晚時分,街上的路燈微微亮起,代替日光,照亮街道、公園、商店、住宅,讓整座城市在黑夜裡也能燈火通明,電燈改變了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然而,大量的人造光源卻也讓...
台灣有200多種雜草可食!大橋頭老宅「雜草町」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雜草或許在我們的視野中顯得不起眼,時常被忽視。然而,這些雜草卻擁有強韌的生命力和多樣的潛力,雜草在生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土地中的先驅植物,為土地開路並維持生態平衡、增加有機質,對環境是不可或缺...
沒蛋奶也能做布丁?純素布丁、肉桂捲食譜分享 吃甜點也能救地球!
編按:根據衛福部,若用每人每天吃5份肉類推估,每個人只要一周挑一天吃素,一年就減少101.4公斤碳排放,愈來愈多人意識到少吃肉、多吃蔬食,不只對健康有益,也對地球友善。素食烘焙YouTube頻道「a...
【倡議圈活動】《移動的植物園》銘傳建築系攜手學生一起打造永續與人們之間的對話
銘傳大學建築系在李芝瑜副教授帶領該系同學(楊上正、鍾怡杏、林湘君、苗宗儀、黃婕妮、何宇修、徐宗煒、劉子怡),跨領域連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林翰佐主任的銘傳魚菜共生農場,執行《移動的植物園》計畫,10/...
綠色療癒正夯-香蕉研究所推出三尺蕉 淨化空氣、輕鬆採蕉
近年來綠色療癒力正夯,台灣香蕉研究所搶搭這股觀葉植物風潮,推出三尺蕉植株,觀賞食用兼具,放在室內,欣賞綠葉,造型猶如捧花,品種植株高約100公分,若放在室外結果,還可以輕鬆採蕉,食用的口感跟一般香蕉...
一個果莢現生機 公私協力帶瀕絕「櫻石斛」重回原棲地
野生蘭花生長在荒郊野外,常因其美麗的花兒面臨採集的壓力受脅。櫻石斛也是相同的遭遇,幸運的是,蘭科專家余勝焜保留在原生地採集的果莢,交由農業部生多所的研究團隊,進行繁殖保存,兩年培育出實生苗,今(20...
美濃選擇題 種給下一代的解答
這幾年的農人,異常辛苦。一陣暴雨,打得水稻倒伏不起、木瓜泡爛水傷;一場大旱,曬得茶樹萎凋枯竭、番茄瘋欉裂果。極端氣候宛如一位嚴師,向每一名腳踏黃土背朝天的學生發問,回答晚了就得受懲罰。面對上天的叩問...
研究:復育微生物群落 有助於提升植物生長率64%
解決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巨大危機,或許可以從非常微小的地方著手。一份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的研究顯示,若能復育細菌、真菌、藻類與古生菌微生物群落,平均能提升植物...
夜間植物園為穿梭行人打光 植光計畫植人都得益
位處台北市區、佔地達8.2公頃的台北植物園,開放時間含括夜晚。為了兼顧植物與行人的需求,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及與中強光電藝術文化基金會合作展開「台北植物園植光計畫」,改造園區內和平西路口至博愛路出...
從熱帶雨林到台灣森林-孫義方打造全台第一個「森林樣區」
植物群落生態學家,時任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孫義方,長年關心森林物種共存機制,主要研究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返鄉打造台灣第一個森林樣區回顧孫義方求...
英國曼徹斯特新地標!改造荒廢高架鐵路重生為城市「空中公園」
今年夏天,位於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 Castlefield 高架橋作為空中公園(Castlefield Viaduct Sky Park)開放,成為市民在城市中親近大自然的一個機會...
拯救地球超級任務 保種之後,李家維啟動「重建自然」計畫
編按:4月22日,2023年世界地球日即將到來,在疫後復甦的此刻,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銳減,地球面臨的環境陰影依然籠罩。為此,本月《倡議家》邀請清華大學生科系特聘教授、亦是國際級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