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先與天地問好-「河邊教室」澆灌孩子部落文化

南島魯瑪社執行長Mayaw Biho(馬躍.比吼)相信夢想總會開花。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南島魯瑪社執行長Mayaw Biho(馬躍.比吼)相信夢想總會開花。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優質教育

台灣在2020東京奧運屢創佳績,其中有多位選手都是原住民族,包含排灣族柔道選手楊勇緯、鄒族舉重選手方莞靈阿美族田徑選手楊俊瀚...等;成功摘金的舉重選手郭婞淳,更在原住民日(8/1)以族語自我介紹,表示自己的阿美族名叫Tana,歡迎大家這樣稱呼她。

在東京奧運舉重摘金的選手郭婞淳,在原住民日(8/1)以族語自我介紹,表示自己的阿美族名叫Tana。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東京奧運舉重摘金的選手郭婞淳,在原住民日(8/1)以族語自我介紹,表示自己的阿美族名叫Tana。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族名和母語,背後代表著原住民各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人努力讓才華開花、榮耀部族,也有人一生奔波奮鬥,即便衝撞體制也要維護原住民權益、守護即將被遺忘的古老傳承。

阿美族出身的 Mayaw Biho(馬躍.比吼) 拍過30多部台灣原住民紀錄片、屢獲影視獎項肯定;曾兩度參選平地原住民立法委員,當過台南市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主委、原住民族電視台台長;後為抗議《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還與歌手巴奈.庫穗等人在凱道靜坐抗爭。

2019年,為了重建南島民族的語言和家園,馬躍.比吼成立南島魯瑪社。「魯瑪」是“LUMA”的音譯,在阿美族語有「家園」的意思。他在花蓮玉里打造 Pinanaman 全阿美語河邊教室,轉身又成了孩子們的「馬躍校長」。從拍紀錄片到當官從政,而後投入幼兒教育;馬躍每一次不畏風雨綻放,底部的根都緊抓著同一片土壤-那是他們被剝奪的家園土地,是南島民族逐漸凋零的語言文化。

南島魯瑪社執行長Mayaw Biho(馬躍.比吼)。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南島魯瑪社執行長Mayaw Biho(馬躍.比吼)。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全「美」語學習空間,從母語認識土地文化

Pinanaman在阿美族語代表「學習的空間」,這間位於秀姑巒溪畔的河邊教室,初成立時連老師在內只有少少5個人。不像一般幼兒園按年齡分班,Pinanaman採3至6歲混齡教育;在這裡,孩子唯一的規矩是「全程母語」,拌嘴吵架都不能例外。

「孩子剛開始來母語基礎可能是0,學會簡單的問候語後,每天進教室前第一件事,就是跟土地、房子、樹木打招呼。」食衣住行,感謝大地母親滋養萬物:族人齊心拔草整地、從無到有搭建的教室,外頭綁著兩個鞦韆的大樹,以及親手種植的蔬果...,阿美族相信萬物有靈,無論到山水田野,上課前老師總會帶著孩子虔心祝禱,祈求課程一切順利平安、感謝草木山川成就學習。

Pinanaman採3至6歲混齡教育;在這裡,孩子唯一的規矩是「全程母語」。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Pinanaman採3至6歲混齡教育;在這裡,孩子唯一的規矩是「全程母語」。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到田裡認識昆蟲、分辨野菜;在河邊學習如何游泳、撒網捕魚;到森林採箭筍、學習觀察動物足跡...,在 Pinanaman 河邊教室,學習從來不限於教室或課本,自然萬物亦師亦友,伴孩子以母語認識土地,探索阿美族的生活文化。「我們不跟政府申請任何經費,也沒跟家長收錢;秉持著阿美族樂於分享互助的精神,家長每周會輪流準備兩天的飯菜,以供餐的方式代替學費。」馬躍說明。

孩子知道「我是誰」,才能清楚未來往哪去

為何原住民孩子,需要專屬的文化教育馬躍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爸爸是外省人,媽媽是阿美族人,但從小到大,學校教的都是爸爸那邊的歷史文化。「還記得以前春日國小外牆,左側寫著『當一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右側則是『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們一群花蓮玉里出生、成天在秀姑巒溪玩耍的孩子,兒時唱的卻是「喜瑪拉雅山,峰峰相連到天邊」-〈中華民國頌〉的歌詞。

長久以來,原住民的身分證上印著漢人姓名,努力調整口音腔調,也逐漸遺忘母語如何發音、部落歌謠的旋律;跟著漢人一起過每個節日,為部族祭典請假時卻備受刁難...。原住民族語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指標中,已經被列入了「脆弱」到「極度瀕危」的分級,當部落的生活、文化、語言逐漸消失,「我是誰」成了原住民難以回答的問題。

「拍《如是生活如是 Pangcah》紀錄片時,我認識了當時80幾歲的阿美族阿公Lekar Makor,是他身體力行,建構起我對原住民主體性的認知觀察。」馬躍充滿敬意的表情裡,摻了幾分擔憂。如果他有一點點成就,那是因為Lekor Makor教了他很多事,但現在的阿美族小朋友,他們未來要成為什麼樣子?能跟誰學習?

阿美族文化底蘊之深厚,自己會的,或許連Lekor Makor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但馬躍想,他還有族人、還有部落跟耆老;眾人齊心打造的 Pinanaman 河邊教室,或許能將你的、我的、他的生活記憶拼湊成圖-孩子知道自己從哪來,對未來的輪廓也才能清晰。

在Pinanaman河邊教室,學習從來不限於教室或課本。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在Pinanaman河邊教室,學習從來不限於教室或課本。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教育方式自定義,成就孩子的獨特美好與自信

「你希望部落20年後是什麼樣子?」

「你希望自己10年後是什麼樣子?」

「你希望孩子長成怎樣的人?」

籌辦Pinanaman 河邊教室時,馬躍.比吼與部落族人一起思考了這3件事。當各自延伸出的想像有了共同方向,他們就往前推進討論。在Pinanaman,家長和老師每兩個禮拜就要開一次會,練習開展對孩子成長的想像,討論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學什麼?怎麼學?在哪學?誰來教?過去被限制、安排好的事,這回他們要自己做決定。

「如果教育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美好的人,那個『美好』誰來定義?」馬躍坦言,部落裡還是有人很在乎孩子的競爭力,認為母語文化沒什麼用、沒必要花時間學。「可能成績未必會是頂尖吧?」馬躍笑了笑。「但我確信,Pinanaman的孩子會懂得尊重萬物,與自然的關係也會是和諧的,不會去做破壞土地環境的事。」。

「Pinanaman 河邊教室」家長分享會。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Pinanaman 河邊教室」家長分享會。 圖/南島魯瑪社提供

「孩子想學小提琴、對設計有興趣,我們就努力幫他找好老師;即便只能學到70分,可能因為他會原住民音樂、圖騰、部落傳說,作品就因為這些獨特元素變成90分。」

不是只有說母語、依傳統文化生活才是「美好」。Pinanaman要給孩子可回溯的根,擁抱他們未來的無限可能;相信經原住民文化洗練的靈魂,會長出自己的美好獨特,讓他們擁有自信,在哪裡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們希望每個族群的每個孩子,都能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開出屬於自己族群色彩的花朵。」

體制外的教育路,集眾人助力持續前行

乘載著文化傳承的使命,來到第4學期,Pinanaman 河邊教室已從初成立的4個學生成長為10個,也有了2名全母語師資;孩子能用簡單母語和爺爺奶奶對話,部落裡也有越來越多長者和家長願意參與傳承。然而,2年前倉促整建的學習空間,隨著孩子的成長,如今已不敷使用;教室擴建、課程教材、教師薪資,以及維持基本營運的經費,在在都需要外界支持。

「找錢已經很難,但找師資更難。」馬躍指出,來Pinanaman教課的老師,光是要把母語練會就得花很長時間,還要跳脫課本思考教學內容,不斷與家長開會;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接受新知,老師的教學也不能停滯不前。

因此,2021年南島魯瑪社發起《全母語河邊教室》集資,希望透過群眾之力,籌措教室擴建、硬體設備更新的教育基金,預計至少培育4名全母語師資、36名文化推廣專業志工,讓更多阿美族的孩子接受族群文化教育。 2021下半年,他們還預計在屏東成立全魯凱語的「山上教室」,讓更多族群的孩子都可以在全母語環境中長大。

「Pinanaman 河邊教室」集資頁面。 圖/全母語河邊教室 
「Pinanaman 河邊教室」集資頁面。 圖/全母語河邊教室 

除了資金挹注,團隊也希望藉由集資,讓大家更認識台灣語言文化的多元性。「動物跟生物的多樣性很多人在乎,但談到語言文化的多元,大家還是會有點敏感。」馬躍認為,想實踐夢想、倡議動員,群眾集資是一個很好的管道,讓台灣有更多改變的可能。「在體制外做事,真的每天都超級超級辛苦。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與平台,讓彼此不認識的人也可以互相幫助。」

跌倒多少次,都要走向夢想開花的地方

年過半百回頭望,馬躍說,自己一輩子都在失敗。年輕時拍原住民紀錄片探討族群主體性、原住民姓名、土地流失等議題;得了許多獎,但土地始終沒有回來。後來他嘗試從體制內施力,但參選沒成功、抗議也沒成功,過去做的事情都沒有成功。

「我不知道成功是什麼。」他頓了頓,「勉強解釋的話,我覺得成功是某種和諧的狀態。人跟土地、人跟海洋、最難的還是人跟人的和諧。」馬躍說,自己不會怕失敗,就是不斷努力去做想做的、覺得正確的、美好的事。他總記得Lekor Mekor說的話:「無論你是天空的雲、山中的霧氣、湍急溪流或寧靜池塘中的水,終要奔向大海。未來不一定會一切順利,但跌倒時記得:明天的太陽總會在同個地方重新升起。」

「偷偷告訴你,我們未來希望能做到高中跟大學。」他帶著淘氣的笑,怪腔怪調地模仿那些奚落訕笑:「怎麼可能?」、「馬躍一天到晚在作夢」、「做不到啦!」但做不到又如何?明天的太陽總會升起,而馬躍不怕失敗。從幼兒園開始往上,做到國小、國中或高中都好。未來誰接手,至少都不是從0開始。

「我們努力做出一些成果後,也想邀請大家一起參與。」只有他自己可能不夠。但加上老師、孩子、族人,以及群眾的參與支持,即便只是每個月幾百塊的捐助,很多事就得以往前推進。2021年4月尾聲,馬躍在社群平台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油桐樹能夠一年盛開油桐花一次;人能夠一年盛開一次什麼嗎?」

人或許不像油桐樹,每年能盛開一次油桐花,在微熱的五月下一地清香白雪。但沿著河畔栽下一株株幼苗,以文化覆土、族語歌詠、集眾人之力日日澆灌;終有一天,土地的傷痕癒合、時間長流的彼岸會有繁花盛開-每一朵都獨一無二、都懂得欣賞彼此的燦爛美好,更能打從心底,為自己獨特的色彩而驕傲。

本文轉載自《群眾觀點CrowdWatch》(原文標題:打造「全阿美語」學習空間!專訪南島魯瑪社執行長馬躍.比吼:失敗幾次,都要讓多元文化繁花盛開)。

延伸閱讀

>>村落重生「好深活」!原民田裡養文化,粒粒皆傳承

>>大家都是局內人-她盼:讓原民坐上氣候變遷談判桌

>>中正USR-把科技放進大自然,部落智慧傳雲端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美國耶誕樹農今年好慘!疫病、缺工、颶風樣樣來

美國耶誕樹農今年好慘!疫病、缺工、颶風樣樣來

不~全台首例狐蝠「蝠寶」 野放未滿月殞落、疑遭猛禽掠食

不~全台首例狐蝠「蝠寶」 野放未滿月殞落、疑遭猛禽掠食

一條線之隔?廢棄物、土方認定標準不一 成執法漏洞縱放土蟲

一條線之隔?廢棄物、土方認定標準不一 成執法漏洞縱放土蟲

太奴?台灣去年平均總工時2020小時 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太奴?台灣去年平均總工時2020小時 亞洲僅次於新加坡

最新文章

虱生共學!漁村小學逆襲 用永續課程創造學校、社區、產業三贏

虱生共學!漁村小學逆襲 用永續課程創造學校、社區、產業三贏

6年了!苗栗11所學校光電球場仍未完工 學生沒有戶外籃球場可用

6年了!苗栗11所學校光電球場仍未完工 學生沒有戶外籃球場可用

全美第5州!伊利諾州全面禁止公私立學校體罰

全美第5州!伊利諾州全面禁止公私立學校體罰

永續原文書變生活教科書 文化大學「綠色學分」地方修

永續原文書變生活教科書 文化大學「綠色學分」地方修

做偏鄉學子的推手 博幼基金會用教育為孩子賦能

做偏鄉學子的推手 博幼基金會用教育為孩子賦能

博幼基金會攜手滙豐台灣 替偏鄉孩子儲備未來力

博幼基金會攜手滙豐台灣 替偏鄉孩子儲備未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