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中正USR-把科技放進大自然,部落智慧傳雲端

2021/09/02 楊鎮州

 圖/中正大學提供
圖/中正大學提供

在科技進步推動人類生活的同時,也讓人們更容易忘記祖先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為了保存民族智慧,中正大學竹光發熱綠金計畫與阿里山鄉山美國小、新美國小合作,於8月30、31日舉行「尋找鄒族文化竹跡-植物科技辨識體驗營」。透過中正團隊開發「植物辨識APP」,讓新科技走入鄒族部落,帶領青年學子認識鄒族民族植物與經濟竹作物,並從生活周遭找到「美」的蹤跡,將一草一木的智慧永續相傳。

中正大學研發長、竹光發熱計畫主持人黃士銘舉辦「尋找鄒族文化竹跡─植物科技辨識體驗...
中正大學研發長、竹光發熱計畫主持人黃士銘舉辦「尋找鄒族文化竹跡─植物科技辨識體驗營」,讓新科技走入鄒族部落,帶領青年學子認識鄒族民族植物與經濟竹作物,並從生活周遭找到「美」的蹤跡,將一草一木的智慧永續相傳。 圖/中正大學提供

在為期兩天的「尋找鄒族文化竹跡-植物科技辨識體驗營」中,中正大學竹光發熱計畫團隊透過靜態教學、動態實作,把自然、文化、科技融合一體,一一剖析鄒族的植物故事,讓鄒族學子更加體會部落林地的神秘力量,及捕捉與植物相處的生態之美。此外,營隊也透過傳統竹食製作,運用簡單的材料和做法,讓學子瞭解鄒族的美食文化。

中正大學研發長、竹光發熱計畫主持人黃士銘表示,鄒族文化是嘉義在地重要的文化資產,不僅許多民族智慧都體現在植物應用之中,在阿里山上更有著做為經濟作物的特有竹種「轎篙竹」,但一般人往往到了山上還是對這些植物無感。於是,中正師生團隊開發植物辨識APP,針對鄒族常用植物一一建檔資料庫,只要使用手機鏡頭拍照後上傳雲端,就能知道植物背後的鄒族相關的文化意涵。

 圖/中正大學提供
圖/中正大學提供

鄒族的民俗植物蘊含各種意義,且用途廣泛,例如鄒族yoifo(巫師)的法器都是使用在地動植物製成,甚至利用大葉骨碎補施法戀愛魔咒等,文化融合日常生態相當具有獨特性。新美國小校長黃奕仁表示,透過注入新科技,帶領部落學生熟悉自然與生活密不可分,多元的營隊活動也增添不少樂趣。山美國小校長洪榮正則指出,學生藉由實際烹飪發現傳統飲食的智慧,並激起學生學藝潛能。

營隊主持人、中正大學學務長詹盛如表示,「植物辨識APP」是中正資管系學生的專題成果,兼具新科技及文化資產保存意義,也邀請中正學生擔任營隊隊輔,讓大學生與在地連結,以及讓科技辨識從小做起。其中,協辦的飛霧文創工作室更是中正畢業校友的創業團隊。

 圖/中正大學提供
圖/中正大學提供

未來該APP將正式上架IOS與Android系統,提供來訪嘉義阿里山或對鄒族文化有興趣的民眾下載。中正團隊表示,透過手機程式結合科技與鄒族原住民文化,讓科技從文化斷層的幫凶,變成文化傳承的利器,在生活進步的同時仍守護傳統文化與智慧。

延伸閱讀

>>路邊撿菸蒂爆紅-南一中同學揪高中生一起「淨街」

>>村落重生「好深活」!原民田裡養文化,粒粒皆傳承

>>盤中飧自己種-小學童幫自己農田雜糧打傘擋雨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屢屢榮獲金鐘獎和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麥覺明,費時17年拍攝山椒魚生態,再次推出第二...

冰河世代與恐龍為鄰 麥覺明耗17年紀錄高山微笑精靈 「山椒魚來了!」

2023/03/20
在掃墓期間減少焚燒紙錢或雜草,保護環境也避免火災發生。 圖/freepik

清明掃墓「少香、少金、少鞭炮」!消防、環保署攜手呼籲減少焚燒

2023/03/20
台北市首座電動公車快充充電站,可增加公車使用效率,與同業分享資源。 圖/北市交通...

北市公車朝全面電動化邁進!首座公車「快充站」啟用

2023/03/19

最新文章

在黑松教育基金會長期陪伴、臺美生態學校校長社群的共同努力下,「黑松綠⁺校園計畫」...

讓孩子成為校園永續行動的主導者,黑松教育基金會陪伴學校翻轉教學

2022/12/28
根據明台產險統計,2019年度高中以下學校理賠通報案件超過千件。 圖/倡議家 提...

校園安全教育「疊疊樂」!瓦斯有沒有毒?考倒小學生

2022/11/02
Open Taiwan、Key Taiwan、Resilient Taiwan ...

主流的邊境、創新的激盪點:面對全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用 OKR 想像台灣教育

2022/08/25
蒲公英關懷教育基金專戶長期支持南投偏鄉學校,期許偏鄉的孩子能自信成長。 圖/宏將...

宏將傳媒林逢春傳遞善的種子進偏鄉 看見公益資助的永續新風景

2022/07/13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Instagram報導108課綱觀察報告,吸引超過13000個按...

「108課綱論壇」-來自第一線學生的真實聲音

2022/06/20
「閱讀陪伴」是許多安置家園回應照護孩子核心價值的方式。 圖/unsplash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2022/05/1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