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讀」跟「有閱讀素養」不一樣-何謂「素養」?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優質教育

108課綱》上路逾2年,這場橫跨國小至高中,被視為是台灣20年來改變幅度最大的教育變革,一改過去由「學科知識」領導的課程教學,讓學生不必再博學強記,轉而強調跨領域學習能力的「核心素養」。

但,何謂「素養」?簡單來說,在快速翻轉的世界浪潮下,新課綱期待台灣的孩子不只要具備「帶著走的能力」,還要成為一位能夠持續學習的人,才足以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國小課綱目標更明確地指出「素養力」就是「閱讀力」,一項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應課綱調整,教育現場正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無論是教學方法或評量題目,都做出大幅度修改,摒棄單項科目的教學方式,轉以生活情境、跨領域知識結合的設計為主。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人力有限、授課時數不變下,為了教學疲於奔命的老師們,是否還有餘力帶著學生認識「素養」、學習「素養」,甚至做到課綱期盼的「適性揚才」?

體制內的教育現況都已經發展至此,更何況是校門外的非典型教育現場?城鄉差距、家庭弱勢所造成的學習貧窮,是否會在這一波素養教改裡,成為被更加忽略的一環?


「素養能力無法速成,更不是靠評量卷堆砌而成」—以恩關懷協會彭怡萍主任


「學科能力不代表孩子的學習力」—花蓮善牧中心江秉齊社工


「閱讀,讓孩子在面對問題的第一時間就想打退堂鼓」—北區兒童之家楊雅琪社工

在台灣,許多弱勢兒少放學的第一站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前往課輔班、兒少課輔單位,或是回到安置機構,這些地方不只提供家庭的照顧功能,也承接了孩子們放學後的學習責任。

《108課綱》上路,擴大對自主學習及核心素養能力養成的重視,許多弱勢兒少照顧陪伴機構也注意到與孩子的互動必須做出改變,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只是陪著孩子完成回家作業,然而,教育環境的劇變,不禁讓我們擔憂,這些機構是否已經準備好?

2020年,PaGamO開始推動買一捐一的素養教育公益支持計畫,運用數位學習深耕閱讀素養的方式,與全台多家不同類型兒福機構合作。從NPO夥伴在第一線的觀察與回饋,便會發現要陪伴弱勢兒少一起面對「改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們就從過去一年多來,台南以恩關懷協會、基督教門諾會花蓮善牧中心、衛福部北區兒童之家等三所機構的合作經驗中,來瞭解導引弱勢兒少參與素養數位學習的挑戰與解方。

花蓮善牧的孩子和課輔老師一起討論PaGamO。 圖/PaGamO
花蓮善牧的孩子和課輔老師一起討論PaGamO。 圖/PaGamO

挑戰一:讓孩子前進,也讓家長跟上

在台南以恩關懷協會主任彭怡萍眼裡,弱勢家庭的家長思維普遍有個樣貌:好成績才是一切,「就算家庭功能不全,但他們大部分還是分數導向,認為小孩成績好才有用。」彭怡萍說。

新課綱上路後,比起學校老師,更擔心的莫過於對課綱既模糊又茫然的學生家長。看著由「核心素養」延伸出的各類學習目標,還有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教育方針,他們的恐慌反映在一間又一間,打著「素養課程」為招牌的安親班和補習班上。

城市的家長尚可透過外部資源調整腳步,但偏鄉或弱勢家庭的孩子呢?原生家庭沒辦法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加上家長參與度本來就不高,更遑論要讓他們理解「素養」是什麼,甚至成為孩子的後盾。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挑戰二:除了學科能力,我們還能給孩子什麼?

和其他偏鄉地區相比,後山花蓮市擁有相對足夠的課輔資源,但在這裡蹲點超過10年的善牧中心飛炫屋專員江秉齊則認為,這樣的環境反而凸顯台灣教育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學科至上,「家長非常在意孩子的學科能力,為了加強競爭力甚至過度超前部署,很多孩子從小一就得開始補習」他說。

即便素養教育推動迄今將近3年,多數家長仍舊走不出成績掛帥的思維,但江秉齊認為,多數家長恐怕都搞錯一件事,學科能力不見得可以加強孩子的學習能力,學科能力也不等於孩子的學習能力。

但,學習能力又是什麼?簡單來說,學習分成三個階段:知識輸入、消化統合以及內化再輸出。江秉齊觀察,過去父母因為重視課業表現,送孩子到補習班,其實僅是不斷重複輸入的過程,一旦沒有跟上節奏,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因為補習被犧牲的遊戲與親子時間,反而卻是學習能力發展的關鍵,「當家長忽略了孩子需要發展人際互動、推理能力、空間邏輯、口說表達時,素養能力的第一個M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挑戰三:別讓「閱讀素養」成為跨不過的學習門檻

為了讓孩子能建立知識融會貫通的學習能力,北區兒童之家的社工們媒合了許多資源,想用更多「有趣」方式,給孩子不一樣的學習體驗。但,他們萬萬沒想到創新的第一步就踢到大鐵板。

回憶第一次帶著孩子們使用PaGamO的情況,社工楊雅琪依舊歷歷在目。她說,原本期待這是堂能讓孩子們開心做題的線上閱讀課,腦中美好的想像卻在連上網、點開文章的那一刻旋即幻滅。

一看到文章字這麼多,各地哀鴻遍野,孩子們紛紛向她反應文章太長、太難看不下去,甚至根本找不到文章的重點,這才讓她驚覺孩子們的閱讀能力遠比想像中落後許多。

具備基礎閱讀能力的孩子,在面對閱讀素養時已經狀況百出、各種崩潰,那麼,其他缺乏資源、學習意願低落,或是學習成效不佳的孩子們呢?新課綱會不會反而更抬高了學習門檻、加大了差距,讓弱勢孩子更加難以跨越?

弱勢兒少因為種種因素不得已在學習中脫隊,甚至失去對學習的渴望,逐漸失速,最後只能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斷裂中擺盪。面對弱勢兒少學習隨時可能失速的挑戰,長期陪伴照顧弱勢兒少的社福機構又能用什麼方法點亮孩子學習的光?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解方一:化被動為主動,邀請家長歸隊

從第一線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有心想要接住弱勢孩子學習能力的課後照顧機構,其實費了不少心力在拉住家長。

大部分偏鄉或弱勢家庭的家長,對子女的課業照顧能力有限,也較少參與孩子的教育事務。因此,彭怡萍認為與其被動等待家長出現,不如主動出擊,讓他們知道,孩子現在面臨的學習環境與困境,已經和過去截然不同。

以導入PaGamO素養品學堂的數位學習為例,機構會事先邀請家長參加說明會,甚至提供帳號,讓他們實際進入遊戲學習的情境進行瞭解;如此一來,家長不僅對於孩子的學習有更多的參與,也能透過孩子的視角重新定義「學習」這件事,甚至翻轉過去強調「博學強記」的觀念,才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友伴。

解方二:善用各種資源,強化學習能力

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而閱讀是發展素養能力的基礎,怎麼讓孩子從排斥閱讀,到習慣甚至喜歡上閱讀,是一段非常需要長期投注人力與心力的學習旅程。

有的機構努力引進各種外部資源,在課後為孩子進行各種補強。例如,將PaGamO素養品學堂納入每週課後的固定課表,利用線上閱讀搭配紙本閱讀交叉練習。

有的機構則運用生活裡的大小新聞、流行話題為孩子安排口頭討論的時間,強化邏輯整理與表達能力,同時再搭配數位閱讀的穩定練習,讓孩子習慣去理解題目、推理思考,深化這一整段「輸入到輸出」的學習能力。

解方三:啟動多元化陪伴,深化孩子的學習動機

當機構拉住家長、整合資源,各方面都陸續就位後,要讓孩子跟緊隊伍、持續有效學習,滾動式的調整就更顯重要。

新課綱標榜的「閱讀力」跟過去的單純強調知識學習的教學很不一樣,不是記住答案、填進空格就好的一場記憶考試,而是得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整合應用各個領域的知識。此時,每個孩子之間的能力差異就會更加明顯。

一旦能力低落的孩子,無法在初期獲得正面回饋時,挫折感就會變成最大的學習障礙。為了兼顧個別需求,機構紛紛啟動老師一對一陪讀、小組分隊、獎勵機制等,各種連推帶拉的「政策」,其實最終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建立孩子在學習路上的正向循環,進而能夠跟上素養能力的學習養成。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在素養課綱的挑戰下,弱勢兒福機構要彌補由偏鄉與弱勢所造成的學習落差,並不容易。

作為利用數位學習深耕閱讀素養的學習平台,PaGamO在第一線看到了教育現場的困難與努力,在這波教學改革下,PaGamO素養品學堂試圖透過文本設計的深度與廣度、學習的遊戲化與立體化,深化學習內容,並利用數位學習縮減城鄉造成的落差。

當過去的平面式教學不再適用,學習成為一項跨領域的立體工程時,大人只能陪伴孩子去學習「如何學習」,找到自己適用的學習方式,才能對知識一直擁有好奇心,也才可能,在學習的路上不脫隊。

延伸閱讀

>>輕鬆自學25種語言 全靠「聽說讀寫」

>>因為用,所以學!「因為所以協會」:用中學英文

>>當老師放下麥克風-課堂會失控?還是會學更多?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4588.png

PaGamO素養品學堂

未來弱勢孩子的最大困境:缺乏資源養成閱讀素養。如何讓偏鄉弱勢的孩子有平衡發展素養能力的機會,是「未來素養學堂」努力的目標!
PaGamO遊戲化學習平台創辦人葉丙成教授,串連黃國珍老師帶領的品學堂團隊成立PaGamO素養品學堂,發起「ONE for ONE弱勢兒少提升閱讀素養支持計畫」及「未來素養學堂-偏鄉閱讀素養典範學校計畫」,號召不同領域的專業一起關心素養教育,支持偏鄉弱勢兒少提升關鍵素養能力,並培力素養教學師資,強化素養學習品質。

作者文章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培養閱讀素養-讓孩子「搶著閱讀」的方法

網路代替馬路 -孩子在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網路代替馬路 -孩子在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靠閱讀拉近城鄉-企業CSR發揮「看得見」的影響力

靠閱讀拉近城鄉-企業CSR發揮「看得見」的影響力

以閱讀做伴-「孩子的書屋」當偏鄉家庭的浮木

以閱讀做伴-「孩子的書屋」當偏鄉家庭的浮木

最新文章

雜學校10年孵化無數新創團隊 蘇仰志下一步盼「經驗輸出」

雜學校10年孵化無數新創團隊 蘇仰志下一步盼「經驗輸出」

兒少陷入社群沉迷、恐慌 調查:近3成每週使用超過42小時

兒少陷入社群沉迷、恐慌 調查:近3成每週使用超過42小時

校園自殺攀升-高中職「身心調適假」 8月上路 每學期可請3天

校園自殺攀升-高中職「身心調適假」 8月上路 每學期可請3天

兒童網路霸凌比例增 董氏籲注意情緒、「12點引導」劃下社群邊界

兒童網路霸凌比例增 董氏籲注意情緒、「12點引導」劃下社群邊界

網路社群加重容貌焦慮 兒盟調查:近7成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

網路社群加重容貌焦慮 兒盟調查:近7成青少年對外表不滿意

邊緣青年登台演出「自傳劇」 戲劇治療不只抒發情緒也紓解困境

邊緣青年登台演出「自傳劇」 戲劇治療不只抒發情緒也紓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