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當老師放下麥克風-課堂會失控?還是會學更多?

2021/04/08 陳宏立

協會講師群提供了「同理心地圖」這樣的教學工具,從聽到、看到、感受到、外在表現與情...
協會講師群提供了「同理心地圖」這樣的教學工具,從聽到、看到、感受到、外在表現與情緒等能有效地讓學生去盤點使用者的現況。圖為「第一屆種子學校-花蓮國風國中共備課程」。 圖/「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提供

教育現場,教導孩子「找答案」要緊,還是「解決問題」重要?如果一堂課,要求老師放下麥克風,不教孩子找答案,卻是跟孩子互動,帶領他們找問題解方,而且沒有標準答案,老師該怎麼做呢?

長期推廣「感受」、「想像」、「實踐」、「分享」四個步驟,點燃孩子學習動機的「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DFC臺灣)」,2019年改變過去辦理孩子參與DFC挑戰,再啟動「種子學校認證計畫」,重點不變,但改前進校園建立「教師社群」,為孩子共備「解決問題」的核心課程。「只要老師變了,孩子也會不一樣!」執行長許芯瑋說。



是「陪伴」非「培力」

108課綱上路,打破部定課程傳統,強調學校訂定「校訂課程」,培養學生素養能力。DFC團隊也改變過去培育種子教師的方式,進入校園成立「老師社群」一起備課,加入校訂課程規劃。

為何是「陪」,而不是「培」? 以「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說,「教學現場的老師比我們還熟悉,我們只在旁協助,把既有的能力系統化,變成教學步驟,啟發學生,角色如同社團教練,在旁陪練球員。」營運長蔡長寧說。

放下麥克風,解決問題

「一開始,有些老師不知所措,甚至想逃避!」在班上使用DFC學習法的老師,適時放下麥克風,結果教室變得很吵,與過去大不同而難以習慣。不過,背後的原因是,孩子和老師都還在練習,何時該讓自己站出來說話,蔡長寧說。而「實踐」和「分享」,正是DFC給師生的習題。

藉由協會講師群的帶領,使用 DFC 教學法設計校定課程,期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
藉由協會講師群的帶領,使用 DFC 教學法設計校定課程,期待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觀察並發現問題。圖為「第二屆種子學校-桃園文化國小教師社群」。 圖/「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提供

她分享,有個班級無論上課、分組溝通,孩子都不敢說出想法,師生互動沉悶,原來這間學校的孩子普遍成績較差,連帶自信心也低落。DFC與老師共備課程後決定,強化學生提出意見,與同學討論,上台做簡報的步驟,讓孩子主動與夥伴一起解決問題,而且勇於分享。「老師不要拿麥克風,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蔡長寧強調。

發現孩子缺乏自信心,同理心,DFC就透過與老師共備課程,一起找解方,相同模式也適用解決社區議題。桃園縣霄裡國小旁有個百年埤塘,過去的學生與埤塘的連結,通常都是由老師帶學生參觀景點,認識動植物;但現在,DFC導進解決問題的模式,不僅找來相關領域的教授和生態保育專家來為學生上課,讓孩子瞭解如何保育埤塘生態,更帶動生態觀光,成功解決了傳統教學走馬看花,與生活環境脫節的窘境。

不同於傳統教室裡,上對下的主客權力關係,當老師放下麥克風,鬆開了威權,有助於形成平等互動的氛圍,學生就有機會反客為主,主動運用所學,解決問題,這正是DFC亟欲培養孩子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協會講師群透過 DFC 學習法,幫助老師們在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學設計,有共同前進的...
協會講師群透過 DFC 學習法,幫助老師們在不同學科領域的教學設計,有共同前進的方向和架構。圖為「第二屆種子學校-桃園文化國小教師社群」。 圖/「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提供

DFC與老師博感情 影響力跨學科

捨棄快速填鴨模式,講究長期陪伴的DFC,與老師建立線上線下社群,培養長期關係。公開說明、共備課、觀議課,總共9次,看似緩慢,卻在一次又一次的陪伴中,深化影響力。

不少老師們轉而反思,既然DFC上課已能夠引導孩子往解決問題的方向思考,那麼,學科課堂不妨也改變單向教法,「會想多問台下一句,為什麼?也更願意與孩子討論想法」;甚至要求學生移動一整排座位,改為分組討論,「就算課堂變得很吵,但知道學生討論是正向的」。

雖然,著力陪伴種子教師群,無疑少了以孩子作為焦點的吸睛度,更少了直通家長的號召力,但作為教育工作者,DFC想走更深化長遠的路線。

未來,希望多幫助學校發展特色,讓家長選校,除了考慮雙語、學科資源以外,也多了「解決問題能力」這個項目,是DFC的願景,因為「我們不確定學科能力能否跟著孩子一輩子,但解決問題的能力,絕對影響未來人生道路。」蔡長寧強調。

延伸閱讀

>>因為用,所以學!「因為所以協會」:用中學英文

>>DFC臺灣/播種教育10年了,鄒族青年茁壯成樹

>>DFC台灣/「擒賊先擒王」 教育轉型要主攻老師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寶特瓶別丟!10個環保創意DIY 變身廚房陽台好物

2023/11/30
歐盟明年起將對航向歐洲港口的船舶開徵碳排費。 圖/unsplash

歐盟明年徵港口碳費 7國籲喊停「會把生意趕離歐洲」

2023/11/30
世界各國政府兩年前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的COP26氣候峰會上同意逐步...

沒把氣候峰會放眼裡?國際化石燃料補貼 不減反增2兆美元

2023/11/30
人們可以走進三省堂看畫、聽講座。

台東獨立書店「三省堂」 陪伴精神病友的友善日常

2023/11/30
「2023 年淨零排放準備度報告」指出種種阻礙將難以實現2050全球淨零排放目標...

KPMG:台灣永續報告書TCFD表現好 未來關鍵是TNFD

2023/11/30

【倡議圈活動】回到夢想起點 分享臺灣孩童改變世界的故事 前進印度2023 DFC世界孩童高峰會

2023/11/29

最新文章

越來越多國家開始重視並將氣候變遷課程納入教育體系中。 圖/Unsplash

歐美中小學生的氣候課程上什麼? 「社會情緒學習」也不可少

2023/11/13
為求學生安全,調查顯示有7成學生課間被限制出教室。 圖/Unsplash

上廁所都來不及…中國「課間圈養」誰偷走下課10分鐘?

2023/11/10
兒福聯盟今(2日)公布2023年「台灣兒少遭微歧視經驗與校園霸凌調查報告」,「微...

校園霸凌新議題 兒盟:每3兒少就有1人被「微歧視」

2023/11/09
讓學生對氣候變遷有感,是實踐氣候教育的第一步。 圖/蔡宗儒攝影、陳靖宜設計

培養兒少氣候行動派 台灣老師推「有感」氣候變遷教育

2023/11/09
「蘿蔔刀」在校園風行,不少家長擔心有安全隱憂。 圖/劉明岩攝影

蘿蔔刀不到50元 卻可穿破水果…國小爆紅家長憂心

2023/11/07
Foodeast培訓新二代與第一線老師,走入校園推廣文化。 圖/Foodeast...

曾對自己的文化感到疏離…新二代成立Foodeast 用美食和桌遊認識東南亞

2023/10/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