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暗的地方...全球海域有21%正逐漸變暗 透光帶縮減9成海洋生物受威脅

水下生物

科學家發現,在過去20年,全球超過1/5的海洋變得更加黑暗。 圖/shutterstock
科學家發現,在過去20年,全球超過1/5的海洋變得更加黑暗。 圖/shutterstock

海面下的明暗程度,會依海水的深淺變化,不過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全球有21%的海洋在過去20年間逐漸「變暗」,影響範圍約750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歐洲、非洲、中國和北美洲陸地面積的總和,導致9成海洋物種賴以生存的上層水域環境遭到干擾,對漁業、海洋生態系統、碳循環都可能產生嚴重影響。

這裡有最多海洋生物!但面積正在縮減...

透光帶(Sunlight zone,又稱透光層),是指湖泊或海洋中,光線足以讓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為地球產生將近一半的氧氣的區域,通常從水面延伸到水深約80至200公尺之間,具體深度隨著水體清澈程度、海區和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

在透光帶生存的生物體幾乎支撐整個海洋食物網,這裡是各類生物密度最高的水層,許多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其他生物,會選擇在食物豐沛、溫暖的透光帶水域中覓食和繁殖。

透光帶是指湖泊或海洋中, 足以供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深度範圍,也是各類生物密度最高的水層。 圖/shutterstock
透光帶是指湖泊或海洋中, 足以供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的深度範圍,也是各類生物密度最高的水層。 圖/shutterstock

但根據科學期刊《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從2003年至2022年的20年期間,全球有21%的海洋正在變暗。

研究團隊運用海洋衛星數據與光照模型,搭配演算工具,計算出世界各地透光帶的深度,在海洋區域中,有9%透光帶變淺了50公尺,另有2.6%透光帶則變淺了100公尺。

2003至2022年20年間,全球海洋透光層的變化。紅色代表該區域變暗,藍色則代表變亮。 圖/《全球變化生物學》期刊
2003至2022年20年間,全球海洋透光層的變化。紅色代表該區域變暗,藍色則代表變亮。 圖/《全球變化生物學》期刊

海洋變暗的兇手?可能是氣候變遷與洋流變化

當光線難穿透海水,海的顏色就會變暗。這種海水明暗變化經常在海岸線附近出現,因為富含營養的冷水上升流會湧向海面,降雨也會將陸地上的營養物質和沉積物帶入水中,導致光線較難穿過。

不過,離岸較遠海域變暗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科學家認為跟全球暖化、海溫升高、洋流變化有關。

「可能是浮遊生物群落的變化。」研究人員推測,海洋變暗的可能因素包括:受氣候變遷影響,強降雨事件越來越頻繁,導致陸域富含營養的農業肥料、沉積物沖入海中,間接幫助浮游生物繁殖;或是海溫升高導致藻華與浮游生物快速繁殖,進而阻擋光線。

研究作者之一、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海洋保育副教授Thomas Davies表示,因氣候變遷導致海溫升高或海洋環流發生重大變化的區域,似乎都正在變暗,例如南極洋和通過格陵蘭的墨西哥灣流。

藻華是指營養物質進入水生系統並導致藻類過度生長的現象。 圖/shutterstock
藻華是指營養物質進入水生系統並導致藻類過度生長的現象。 圖/shutterstock

10%的海洋卻變得更亮?並非好消息

儘管整體海洋呈現變暗趨勢,但研究也發現,在過去20年間,約10%的海洋(即3700萬平方公里)變得更亮。例如,在愛爾蘭西海岸附近,有一大區域變得更亮,然而再往外海則變得更暗。

Davies指出,「海洋生物利用太陽和月亮的光線,進行各種活動,包括覓食、交配、調節繁殖的時機,基本上生物學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光線。隨著海洋變暗,牠們不得不往水域上方移動,空間不足,所有生物都被擠壓到水面附近。」

德國萊布尼茨波羅的海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Baltic Sea Research)所長Oliver Zielinski則表示,廣大的海洋區域變暗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Zielinski說,「這些變化可能破壞海洋食物網、改變物種分布,並削弱海洋支持生物多樣性和調節氣候的能力。」他強調,沿海海域由於最接近人類活動而特別脆弱,其恢復力對生態健康和人類活動都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綠電可以團購?看台達電如何用「共享」思維 突破範疇三減碳挑戰

沒有紅綠燈、不用電、事故很少!為何「萬事皆好」的圓環在日本不受歡迎?

沒有紅綠燈、不用電、事故很少!為何「萬事皆好」的圓環在日本不受歡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閒置魚塭、鹽田變「藍碳基地」...紅樹林碳匯方法學是一場豪賭嗎?

最新文章

是福還是禍?地中海章魚大量入侵英國 漁民發「意外之財」背後代價是?

是福還是禍?地中海章魚大量入侵英國 漁民發「意外之財」背後代價是?

小琉球海保區淪「保育空殼」!去年291件違規漁業行為 結案率為0

小琉球海保區淪「保育空殼」!去年291件違規漁業行為 結案率為0

動作、體溫、氣味都像真兔 美國家公園雇上百機器兔誘捕入侵種巨蟒

動作、體溫、氣味都像真兔 美國家公園雇上百機器兔誘捕入侵種巨蟒

大安森林公園松鼠超「穩重」!不只過胖 還大啃樹皮影響生態

大安森林公園松鼠超「穩重」!不只過胖 還大啃樹皮影響生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富士山頂空氣也驗出微塑膠!科學家:趁現在搞懂微塑膠之謎

富士山頂空氣也驗出微塑膠!科學家:趁現在搞懂微塑膠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