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碳匯方法學獲認可!農業部鼓勵民間產出示範專案

氣候行動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地球陸域系統上最大的自然碳庫。 圖/梁偉樂攝影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地球陸域系統上最大的自然碳庫。 圖/梁偉樂攝影

農業部20日表示,接續「加強森林經營」及「竹林經營」2項森林碳匯方法學,「改進農業土壤管理方法學」20日通過環境部審議,新增納入土壤碳匯,將鼓勵民間明年底前產出示範專案。

閱讀更多:【為土地續命】過量的化肥正在殺死土壤...下一步我們如何「救土」?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副司長黃新達告訴中央社記者,113年2月22日申請新增「改進農業土壤管理」自願減量方法學,20日在環境部審議通過,結合去年10月通過的「加強森林經營」及「竹林經營」2項森林碳匯方法學,共計3項。

他並說,農業部規劃今年提供經費,鼓勵企業與農民團體合作,規劃以2年為期產出農業碳權示範專案,提供企業發揮企業社會責任(CSR)、揭露ESG績效及碳抵換等需求,創造自然碳匯轉化出碳減量價值。

關於土壤增匯的原理,黃新達說明,就是透過持續投入有機質,並減少土壤擾動,使有機質經腐化過程逐步轉化為難以分解狀態的腐植質,藉此增加土壤有機碳,同時也能提升土壤健康程度,達到移除大氣中溫室氣體與提升農業生產雙重效益。

實際執行項目,資源永續利用司補充,參考國際操作實務,並依據國內農產業特性設計操作項目,涵蓋多項田間管理措施,包含施用有機資材、減少耕犁、作物殘體回田、草生栽培、休耕轉種綠肥等,同時參考國際共通性原則,規範專案操作不得造成產量減產逾5%,以避免為了減碳損及農業經營本質。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沒有垃圾車!日內瓦的環保密碼:全靠環境教育、精細分類實現8成高回收率

沒有垃圾車!日內瓦的環保密碼:全靠環境教育、精細分類實現8成高回收率

環保模範生也觸礁!日內瓦推新法禁用一次性塑膠餐具 卻踢到經濟自由鐵板

環保模範生也觸礁!日內瓦推新法禁用一次性塑膠餐具 卻踢到經濟自由鐵板

減碳趕不上碳排?台北市住宅用電量連3年增加超過1億度 環保局點名3大主因

減碳趕不上碳排?台北市住宅用電量連3年增加超過1億度 環保局點名3大主因

「鳥潮」奇景!旗山老街出現燕子大軍 3.4萬隻齊聚電線桿

「鳥潮」奇景!旗山老街出現燕子大軍 3.4萬隻齊聚電線桿

最新文章

國有地造林!財政部開放企業租國有農地「種碳匯」 底價每公頃3萬元

國有地造林!財政部開放企業租國有農地「種碳匯」 底價每公頃3萬元

台版ETS試水溫!17家大廠搶先模擬碳交易 瞄準2027年正式上線

台版ETS試水溫!17家大廠搶先模擬碳交易 瞄準2027年正式上線

2026邁入台版CBAM元年!環境部推12月底完成試申報 水泥、鋼鐵業打頭陣

2026邁入台版CBAM元年!環境部推12月底完成試申報 水泥、鋼鐵業打頭陣

台灣碳費「打假球」?調查:碳費公布至今 僅2.3%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

台灣碳費「打假球」?調查:碳費公布至今 僅2.3%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

全國先例!台江國家公園啟動複合式養殖紅樹林 驗證「藍碳」減碳效益

全國先例!台江國家公園啟動複合式養殖紅樹林 驗證「藍碳」減碳效益

減碳還是生態災難?紅樹林「藍碳」方法學爭議多 初審決定限縮適用範圍

減碳還是生態災難?紅樹林「藍碳」方法學爭議多 初審決定限縮適用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