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費「打假球」?調查:碳費公布至今 僅2.3%企業實施內部碳定價

氣候行動

台大風險中心11日公布「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指去年台灣碳費公布至今,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差距。 圖/中央社
台大風險中心11日公布「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指去年台灣碳費公布至今,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差距。 圖/中央社

台大風險中心11日公布「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指去年台灣碳費公布至今,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差距。

台大風險中心11日發布「第4屆2025企業永續揭露準備度調查」報告,調查於今年3月至4月間進行,對象為台灣年營收新台幣1億元以上企業,並針對重點產業(傳統高碳排製造業、電子高碳排製造業、營建工程業、運輸及倉儲業、不動產業、金融服務業),以及其餘製造業,依比例分層隨機抽樣906家。

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分析,去年10月定調碳費制度至今,因價格與國際相比過於寬鬆,並未驅動企業積極訂定減碳目標、進行內部碳定價、強化供應鏈碳盤查等。

周桂田提到,碳定價、綠色金融、用電大戶條款等相關氣候政策與法規也缺乏清晰目標,在永續金融上未見銀行與企業有更多氣候議合、綠色貸款等成長,顯示綠色金融政策推動向下滲透率仍有相當的差距。

台大風險中心指出,此調查分為「氣候揭露」、「永續金融」及「勞動人權」3大面向。

根據調查,2成受訪企業有進行氣候揭露,上市櫃企業有氣候相關揭露的比例逐年成長,「然而國內碳定價政策鬆弛,導致企業在溫室氣體揭露及訂定淨零目標方面停滯,甚至在供應鏈碳盤查及訂定減量目標方面退步」。

調查指出,全體受訪企業僅2.3%有實施內部碳定價,且企業有進行氣候揭露評估中長期風險的比例,今年較去年降低約10%。

永續金融部分,僅1成企業曾與金融機構進行氣候相關議合,議題以碳盤查占約7成最多,然而企業受金融機構要求而獲得更優惠融資條件未見成長;此外,碳定價與用電大戶條款等政策過於寬鬆,企業對綠色貸款需求偏低,有6成企業不清楚或不需要氣候相關金融商品。

勞動人權部分,近7成企業表示有僱用重返職場的中高齡或高齡者,傳統高碳排製造業略高於其他產業;僅約6成企業表示男女薪資無明顯差異,主管人數則是男性明顯高於女性。

調查指出,約53.4%企業表示若減碳計畫對員工產生重大影響有建立溝通管道,但僅16.2%企業有評估減碳計畫對員工影響。整體而言,電子高碳排產業及有進行氣候揭露的企業,有較高比例進行工廠或營運據點及供應商人權盡職調查,大多是來自客戶供應鏈的壓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性別戰爭的根源:J.K.羅琳事件帶你拆解複雜的性別光譜語言

性別戰爭的根源:J.K.羅琳事件帶你拆解複雜的性別光譜語言

日薪2700、時薪僅100...揭密醫院看護「長工時低薪」背後的生存哲學

日薪2700、時薪僅100...揭密醫院看護「長工時低薪」背後的生存哲學

育兒文是流量密碼?照顧長者與育兒勞務相似 為何社會支持卻截然不同?

育兒文是流量密碼?照顧長者與育兒勞務相似 為何社會支持卻截然不同?

台灣道路新死角!電輔車、微型電動車多亂象:法規停滯、執法鬆散、宣導不足

台灣道路新死角!電輔車、微型電動車多亂象:法規停滯、執法鬆散、宣導不足

最新文章

台灣科技業第一筆!友達成功出售國內25噸碳權 每噸3800元成交

台灣科技業第一筆!友達成功出售國內25噸碳權 每噸3800元成交

減碳將從選修變必考題!環評大變革 氣候變遷成為未來審查重點

減碳將從選修變必考題!環評大變革 氣候變遷成為未來審查重點

碳費的下一步!碳封存管理專法 環境部預計2026年發布

碳費的下一步!碳封存管理專法 環境部預計2026年發布

國有地造林!財政部開放企業租國有農地「種碳匯」 底價每公頃3萬元

國有地造林!財政部開放企業租國有農地「種碳匯」 底價每公頃3萬元

台版ETS試水溫!17家大廠搶先模擬碳交易 瞄準2027年正式上線

台版ETS試水溫!17家大廠搶先模擬碳交易 瞄準2027年正式上線

2026邁入台版CBAM元年!環境部推12月底完成試申報 水泥、鋼鐵業打頭陣

2026邁入台版CBAM元年!環境部推12月底完成試申報 水泥、鋼鐵業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