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編按:台灣曾被外媒評為行人地獄,每年因交通意外死傷的行人多達數千人,行人究竟是意外事件中的無辜受害者?還是引爆事故的主因?潔西.辛格在《並非意外》書中挖掘了美國汽車遊說團體的歷史,直指20年代的美國,竟流行將交通意外怪罪到行人頭上。

行人究竟是意外事件中的無辜受害者?還是引爆事故的主因? 圖/freepik
行人究竟是意外事件中的無辜受害者?還是引爆事故的主因? 圖/freepik

汽車遊說團體針對各種紀念碑與抗議設計了兩款反制物:教育與執法——以法律去規範誰可以或不可以上街,然後用各種教育洗腦大眾,讓他們接受這些新規定。

交通安全宣導像在洗腦 行人死傷是因為他們「亂走」

一些從賣車賺到錢的族群,開始推動各地市府通過在地交通規則限縮行人的路權;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則特別專注在教育上,例如他們發起和資助在全美的校園開展交通安全推廣運動。

如何過馬路變成了課綱的一環,而那些道安課程都在強化的一種新觀念是:車輛優先,行人要等車子過了再走。這種教育的本質就是一則訊息:如果人沒有等車先過而在街上被撞死了,那他們就不是死於車速過快,而是死於「像樫鳥一樣亂走」——換句話說,是行人的錯。

這種洗腦教育的目標是讓下一代知道,路的主人是車而不是人。由於車子是新玩意兒,而行人長年在市街上暢行無阻,所以需要有人出來為汽車發明一個新觀念,那就是人在街上走路有正確的走法,也有錯誤的走法——汽車遊說團體就做到了這一點。

車禍是誰的錯?汽車商會:像樫鳥的不長眼行人

汽車遊說團體還想方設法把人為失誤的概念偷渡進以車禍為題的對話中。諾頓發現,各地的駕駛俱樂部——像是芝加哥汽車俱樂部——開始投稿報紙,好確保「jaywalker」一詞可以獲得媒體能見度。

在洛杉磯,南加州汽車俱樂部甚至自掏腰包漆了洛城的第一批人行道,並製作張貼上頭寫著「如樫鳥般亂走為明令禁止行為——警局留」的標誌——但其實該詞彙在地方交通法規中根本找不到。在紐約市,全美汽車俱樂部在1923年的一本手冊中如此描述這個「問題」:行人常常看上去很愚蠢、很不小心,事實上他們很多人也確實如此。

這類帶風向的做法並不只是地方性的行為。1924年初,美國國家汽車商會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意外統計新聞服務,而且還無償將資料提供給報社,擺明了就是要藉此讓大眾對於車禍時該怪誰這個問題,產生不同於以往的認知。

美國國家汽車商會的新聞社所提供的不是中性的數據——而是一個又一個人為失誤的小故事。每一個案例裡,都包含有一個我們可以去責怪的人,而遭到指責的這個人10個有9個半是不看路的駕駛或不長眼的行人——至於內建於汽車設計裡的危險性則在這個等式中被抹除得一乾二淨。

發生交通意外先怪路人 連名車總裁也贊同

隨著樫鳥行人概念的問世,行人尤其變得千夫所指。在這個新聞社對全美供稿幾個月後,就連地方官員都注意到了人與車的主客易位。1924年底,紐約交通法庭的法官提及,「現在好像很流行把7到9成的交通意外怪到亂走路的樫鳥行人頭上。」

大名鼎鼎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總裁華特.克萊斯勒(Walter Chrysler)也親手推了一把。1927年,克萊斯勒寫了篇文章登在了《展望週刊》(The Outlook),標題叫作「汽車意外的唯一解決辦法」,而文章一開頭說的是:

要說這世上有什麼事情讓我最受不了,那就是在報紙上看到某個孩子死於車禍意外。我是做車子的,機動車輛為美國人的幸福快樂做出了多少貢獻,我比誰都清楚。但我也很清楚一項事實,那就是我們必須拿出辦法,必須在車禍傷亡增加的遏止上有所作為。

維護道路安全唯一解方 竟是教育「野行人」

克萊斯勒所謂的「唯一解方」,是要去教育那些老鼠屎。他在筆下提到我們要教育小孩不能在街上玩,不能四處追球,也不能穿著直排輪或踩著滑板車,然後抓著車屁股一起前進。

他還寫到我們必須訓練警察,讓他們落實這些法規教育。車禍傷亡人數上升的慘劇,他寫道;是那些「野」行人犯錯所造成的問題,是行人不該在下雨天用雨傘遮擋了自己的視線,是行人不該邊過馬路還邊拿著書本在看。

時間久了,車廠又在樫鳥行人的基礎上追加了更多無中生有的替罪羔羊——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方向盤後的瘋子」——這是一個出現在1920年代,我們會在本章尾聲認識的新發明。

時代改變了!路怒、酒駕、分心的行人成代罪羔羊

這類靠著把人為失誤妖魔化、紮出的稻草人,在車禍史上不乏戲份:易出意外的工人、喜歡鋌而走險的人、癮君子、罪犯。時至今日,方向盤後的瘋子與樫鳥行人可能比較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但路怒者、酒醉駕車者、不專心的行人等,都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稻草人。

交通意外在今天造成的死亡,跟「jaywalker」一詞流通起來的當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數大抵相同,只不過不管橫看豎看,如今的我們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如今我們已經看不到義憤填膺的群眾去包圍肇事者,也看不到有人去繪製汽車殺人的地圖;取而代之的是新聞主播報導起車禍意外,就跟報導天氣預報一樣理所當然而平凡無奇——明天記得帶傘,早點出門免得塞101公路上。我們可以將之歸因於,車廠已經將他們關於樫鳥行人的那一套,升級為21世紀的版本。

行人多死於「不專心走路」?其實只佔總死亡人數 0.2%

在近期行人死於交通意外的漲勢當中(始於2009,並於2019年達到30年來的高點),不專心的行人引發了很多關注。隨著死亡率開始爬升,福特汽車公司也試著在美國的英文字彙中引進又一個新創的混成單字——「petextrian」,也就是一邊走路一邊打簡訊的行人;這個字沒有流行起來,但「行人不專心走路」的概念被記下了。

這個說法是如此地切中人心,以至於在2018與2019年的一份交通運輸官員調查中,3分之1的受訪者認為,不專心走路是一項嚴重的安全隱患。那些道路設計師與工程師估計,有4成的行人死亡是因為走路不專心(而實際上在行人死亡的成因中,不專心走路只佔0.2%)。

同樣的錯誤觀念推著紐約市的立法者通過了一項法律,讓該市的交通運輸局不得不去研究行人分心問題的嚴重性。該單位基於依法行政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他們發現這種問題的證據並不存在。

《並非意外:從車禍、工傷、空難到核災,拋開「意外」思維,探究事故背後的社會失靈與卸責代價》 圖/臉譜出版提供
《並非意外:從車禍、工傷、空難到核災,拋開「意外」思維,探究事故背後的社會失靈與卸責代價》 圖/臉譜出版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66.png

臉譜出版

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他要的書,每本書都能找到讀它的人,讀書可以僅是一種樂趣,甚或一個最尋常的生活習慣。

作者文章

意外死亡與種族歧視有關?美國黑人與原住民竟比白人更常出意外

意外死亡與種族歧視有關?美國黑人與原住民竟比白人更常出意外

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千錯萬錯都是行人的錯!為何交通意外總歸咎路人身上?

女性的力量 打造「人與人連結」的社區設計

女性的力量 打造「人與人連結」的社區設計

從被遺忘的島嶼到現代藝術聖地:直島的誕生

從被遺忘的島嶼到現代藝術聖地:直島的誕生

最新文章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嘉縣推「菸蒂不落地」-菸蒂塞滿1罐寶特瓶,購物折10元

巴黎奧運倒數:在塞納河漫「游」的世紀之夢能否實現?

巴黎奧運倒數:在塞納河漫「游」的世紀之夢能否實現?

吃昆蟲有助文化、環境永續?台灣僅4種可合法食用

吃昆蟲有助文化、環境永續?台灣僅4種可合法食用

空汙無國界 全球汙染最嚴重機場TOP20出爐

空汙無國界 全球汙染最嚴重機場TOP20出爐

清淤工程如何突破難關 提高石門水庫、高屏溪水庫容量與壽命?

清淤工程如何突破難關 提高石門水庫、高屏溪水庫容量與壽命?

去年破2萬人因自行車死傷 「沉默的騎行」為亡者默哀

去年破2萬人因自行車死傷 「沉默的騎行」為亡者默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