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投稿】開放美國農產品零關稅進口會怎樣?台灣農業會步上墨西哥後塵嗎?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台灣與美國之間關稅談判,持續協商。圖為台灣農民擔心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犧牲台灣農業。 圖/美聯社
台灣與美國之間關稅談判,持續協商。圖為台灣農民擔心開放美國農產品進口,犧牲台灣農業。 圖/美聯社

在WTO架構下,全球貿易致力於減少障礙與對等貿易,雖然WTO運作機制可能成效不彰,才會出現今天所看到的,美國以一己之力利用關稅將國際貿易架構全部重整,當然許多媒體或評論家也不斷強調,此次的對等關稅實際上劍指中國,特別用來扭轉中國在國際上濫用最惠國待遇所造成美國極大的貿易逆差。不管美國川普總統內心真實的想法為何,被點名的世界各國都一併被拖下水,必須要親自與美國政府重新談判對等關稅,而農產品毫無意外成為談判桌上的必要談判內容之一。

當台灣的農業還在煩惱如何解決產銷失衡、農業補貼與農村人口老化等問題,因為國際貿易所帶來的低價農產品可能一夕之間改變整體農業生態系。這不只是產業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穩定基礎是否穩固的考驗。非常值得我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首先先了解一下國際案例。

墨西哥的前車之鑑:自由貿易與農業的失衡

以玉米為主食的墨西哥,原本是世界上食用玉米品種與產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自從1994年,正式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之後,事情變出現了極大的變化,依照協定,墨西哥必須全面開放包括美國玉米在內的農產品進口,並在15年內逐步取消玉米進口關稅,然而墨西哥政府僅用30個月的時間便將玉米進口關稅降至零,因為當時政府認為這是邁向現代化的機會,卻沒想到帶來了長遠的傷害。

美國玉米因政府高額補貼,價格遠低於墨西哥本土生產。短短幾年內,墨西哥玉米價格崩跌,小農無法維生,數百萬人放棄耕作,離開土地。他們湧入都市尋找工作,卻因缺乏技術與資源而陷入貧困,形成龐大的都市邊緣人口。不僅城市社會資源面臨壓力,治安惡化,也加劇了大量非法移民跨越邊境進入美國的問題,也造成美墨邊境極大的非法移民問題。

這場自由貿易為墨西哥所帶來的不是更便宜的農產品,而是農業的崩盤,與農業文化及飲食文化的崩解,甚至基改玉米也跟著流入墨西哥。讓我們看見:一旦失去農村、農地、農民,社會將失去穩定的根,國家將陷入動亂。

台灣會走上墨西哥的後塵嗎?

若美國農產品以零關稅大量湧入,台灣現有的稻米、雞肉、乳品等產業將面臨正面衝擊。在缺乏價格競爭優勢與強而有力政策支撐下,本土農民將可能因此失去生計而選擇離農,年輕人更不可能返鄉從農,農村人口加速外流,城市問題也將隨之蔓延。

然而,危機也可以是轉機。我們可以透過「三個升級」來反轉局勢:產品升級、制度升級、消費者升級。這三項策略,將不僅是因應,更是讓台灣農業脫胎換骨邁向下一個階段的動能。

一、產品升級:從傳統上的價格競爭轉向「價值創造」

當價格已經無法成為產品優勢時,唯一能突圍的方法,就是讓產品展現無法被取代的價值,因此:

1.發展特色與高附加價值產品:以在地品種、有機、友善農法為核心,強化產品的本土、風味、健康與環境價值。例如台灣自己選育出來的特色優質米種(如高雄147),本土專有品種(如紅藜)、小農蔬果等。

2.推動農產品加工與品牌建立:將農產品轉化為加工品、便利用品、調理包,並建立品牌故事與產地認同,如米穀粉、蔬果乾、地方農夫品牌。

3.導入科技提升生產效率與穩定性:運用智慧農業、感測器、自動化工具、機械化生產等,克服少子化與高齡化所帶來的殺傷力,減少人力依賴並降低成本。

這些策略的核心,是將農產品從單純「食物」與「飲食」的概念轉型為「文化」與「價值」的傳承載體。

二、制度升級:具體建立支持農業的政策與法規

農業的核心價值其實是公共財,良好的農業環境是讓每一位與農業連結的我們共同受益,因此不應該讓農民獨自承擔因為氣候因素、環境因素、國際因素所造成的衝擊,影響產量、品質與價格,導致農民生計受影響,如果能夠確實照顧農民,提高農民的社經地位與生活保障,都有機會提高農民持續務農的意願與動機。因此要讓農民願意持續耕作,制度必須給予穩定與保障。

1.設立農業保護與發展基金:對於受到進口衝擊的農民給予短期補貼,長期則以政策引導農民生產技術與觀念上的轉型升級。

2.強化進口農產品檢驗與標示:杜絕不肖商人以洗產地或者低品質產品混淆市場,傷害本土農民的實質權益,同時要確保消費者各項生產資訊的確實透明,提升生產與消費之間的信任度。

3.盡速推動《農業基本法》立法:確認農業作為國家戰略資產的重要性,設定糧食自給與農村永續指標,讓政策有法可依、農民地位更受保障、農民生計更獲確保。

農業的難題決不是單純用補貼來解決,必須協助建立生產與消費之間信任的關鍵機制。

三、消費者升級:從價格導向轉向價值導向的消費

農業不是農民的農業,而是全民的農業。農業能否永續,有意識的消費者是非常關鍵的存在,他們是否願意用行動支持牽涉到農民的努力能否獲得實質的肯定與回饋。

1.推廣食農教育與土地教育:從小扎根,讓孩子知道食物從哪裡來,也理解如何選擇與正確選擇的重要性。

2.建立產地直銷與CSA模式:讓消費者直接支持農民、參與農業,不管是生產上的支持,或者消費上的支持,都很重要,因此必須透過政策引導建立信任關係與責任感。

3.倡導綠色消費與公平貿易:讓消費者充分理解,每一次的購買行為都是對生態環境與本土農民尊重與肯定的表現。

消費者決不是局外人,而是農業轉型最關鍵的力量之一。

讓每一次消費成為穩定台灣的力量

農業的價值,不該只看得見價格。在「植未來電子報」中,我們長期強調農業的多元價值:不只是生產糧食,更是守護環境、文化、社區與世代的根本,也是為我們的下一代維護一個可傳承的環境資本。

當外來的低價產品來勢洶洶,台灣不是只能守,而是要有勇氣升級。我們不該讓自己走上墨西哥的後塵,而應該讓這波動盪成為我們重新定義農業與國家韌性的契機。

農業不是多餘的存在,不是可以隨意捨棄的產業,農業是國家與人類社會穩定永續發展的關鍵基礎。讓我們一起用正確的生產行動與消費行動,支持台灣政府,同時捍衛我們的土地與生活方式。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本文授權轉載自《植未來電子報》(原文標題:特別號:美國農產品零關稅進口若成真,台灣農業該怎麼辦?)。更多資訊請見→《植未來電子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10240.jpg

李法憲

「李法憲有機農園」經營者,英國社會學博士。關注食安與永續,自學農業、投入有機耕作,以生態友善方式實踐韌性農業,並推動「梓感農村文化節」,串聯教育、社區與地方創生,致力讓更多人看見農業的真正價值。

作者文章

【專欄投稿】誰來決定吃什麼?從糧食安全到糧食主權 光有食物「買得到、吃得飽」遠遠不夠

【專欄投稿】誰來決定吃什麼?從糧食安全到糧食主權 光有食物「買得到、吃得飽」遠遠不夠

【專欄投稿】補貼與農業是相輔相成還是一事無成?公共資源到底該支持什麼樣的農業?

【專欄投稿】補貼與農業是相輔相成還是一事無成?公共資源到底該支持什麼樣的農業?

【專欄投稿】有機不等於無毒!有機認證、農產標章百百種 別被這些名詞騙了

【專欄投稿】有機不等於無毒!有機認證、農產標章百百種 別被這些名詞騙了

【專欄投稿】不是不會說而是沒人聽!農民的「語言權」由誰定義?

【專欄投稿】不是不會說而是沒人聽!農民的「語言權」由誰定義?

最新文章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健康殺手!還是「黑箱高手」 隱藏的環境代價無法量化

法國零售業群起反對!Shein將在巴黎百貨公司開首家實體店 引發爭議

法國零售業群起反對!Shein將在巴黎百貨公司開首家實體店 引發爭議

中秋不只產柚子?也是豐原特色水果「油柑」產季 酸香回甘還可泡茶、煮湯

中秋不只產柚子?也是豐原特色水果「油柑」產季 酸香回甘還可泡茶、煮湯

手持電風扇——從溫網討論度最高的配件 到快科技的環境代價

手持電風扇——從溫網討論度最高的配件 到快科技的環境代價

不用花錢買清潔劑!善用廚房10大常見備品 打理家務省錢又省力

不用花錢買清潔劑!善用廚房10大常見備品 打理家務省錢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