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金菜土」循環何解?高麗菜超種達紅色警訊 學者:跟農民賭一把心態有關
農糧署7日發布高麗菜超種的紅色警訊,提醒高麗菜農注意繼續種植恐重現「菜金菜土」狀況,有農業學者認為中秋過後到翌年初春是台灣平原農地最適合種蔬菜的季節,不如建立穩定外銷亞洲東北國家的商業機制,對菜農的保障勝過農業保險。
有機農業學者、前明道大學校長陳世雄表示,台灣夏季平地燠熱較不適合種蔬菜,靠中海拔山區農田供應,中秋以後天氣漸涼,農民種菜比例升高,政府很難硬性規定禁種或少種,只能透過各種管道宣導和發布超種預報提醒,其實這個季節亞洲東北國家蔬菜產量很少或沒有,台灣可開拓外銷新鮮蔬菜、醃製蔬菜的市場,增加農民收益又避免菜金菜土。
陳世雄認為,高麗菜等冬季蔬菜生產過剩的情形幾乎每年發生,跟農民看到價格好就「賭一把」心態有關,能賺到就賺,如果慘賠政府可能啟動搶救、補助等機制,造成農民投機心理,因此農業保險不適合用在這方面。
林姓芒果農說,農業保險出發點是彌補天然災害損失,尤其是颱風,必須達到農業部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的農作物才能申請理賠,申請條件並不寬鬆;水稻颱風災害損失明顯可辨識而適合農保,水果方面常因自然生長有的本來就無果、落果,有時不易辨識是否風雨釀災,時見保險公司與農民的爭執,所以農民大概知道何種作物適合農保,若保費高、保險公司審核很嚴格,投保就興趣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