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植物診療師放榜!國考共1253人報考 及格率51%
農業部16日表示,首屆植物診療師國考共有1253人報考、1159人到考,計643人及格,及格率約51%;未來植物診療師可自行開業或受聘於農民團體及農企業,帶動產業發展。閱讀更多:「植物診療師」是什麼...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美國對等關稅來勢洶洶,日本、韓國農業在談判過程,均飽受川普敲打;敏感而脆弱的台灣米到底在不在政府割讓清單上,迄今成謎。如今的台灣米,正逐步擺脫20年來台灣加入WTO的悲情,值此復興之際,需要更多人了...
「菜金菜土」循環何解?高麗菜超種達紅色警訊 學者:跟農民賭一把心態有關
農糧署7日發布高麗菜超種的紅色警訊,提醒高麗菜農注意繼續種植恐重現「菜金菜土」狀況,有農業學者認為中秋過後到翌年初春是台灣平原農地最適合種蔬菜的季節,不如建立穩定外銷亞洲東北國家的商業機制,對菜農的...
【專欄投稿】補貼與農業是相輔相成還是一事無成?公共資源到底該支持什麼樣的農業?
補貼守得住價格,卻守不住未來在〈前導篇:美國米進口對台灣農業的衝擊與挑戰〉中,我們已指出,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台灣農業的真正危機,跟價格或產值並沒有太直接關聯,主要是生存與經營條件缺乏被關注與長期穩定...
用綠保種出另一種生計!四分地創百萬營收 一群台灣農民的真實轉型故事
編按:從順月農園四分地的小實驗,到新竹尖石山上五月桃的集體轉型,這些農民走上一條不噴藥、不施肥的路。讓土地恢復呼吸、讓動物回來,就會知道自己種的,不只是農作物而已。綠保農法讓他們找到新的客群,也讓部...
紙膜也可以插秧種稻了!雲林農地用紙膜試種有機米 實測省水又抑制雜草
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實驗推廣「紙膜插秧技術」,突破有機米栽培最難克服的雜草瓶頸,與雲林縣合作試種新品種「台南20號」。9月30日北上農業部介紹新技術節水與抑制雜草與推廣種植成果。閱讀更多:不能燒、不能丟...
【專欄投稿】不是不會說而是沒人聽!農民的「語言權」由誰定義?
農民說不出話,還是沒人想聽?這篇文章不是定義,而是邀請:邀請更多農民說出自己的經驗,也邀請社會重新思考:如果農民沒有發聲的空間,我們又怎能談農業民主與糧食正義?我們要問:農民真的不會說話嗎?還是社會...
溫室一夜瓦解、26億元災損...丹娜絲颱風吹出設施型農業的「制度漏洞」
丹娜絲颱風7月6號從嘉義布袋登陸,颳起13級以上的強陣風,一夜之間摧毀嘉義約8成簡易溫室,根據縣府統計,縣內2938戶受損,面積高達961公頃,整個嘉南平原災損更高達26億元。聯合報影音專題「溫室 ...
【專欄投稿】讓不熟悉農業的人也買單!從「梓感農村文化節」看見農業轉型的新商模
我們的對話對象是誰?不是搶誰的市場在上一篇,我們談到農產品市場需求是穩定不易大幅度變動的,甚至是幾近飽和的,農民之間的競爭多數只是落入「轉移收入」的零和遊戲。要打破這種內耗,就不能只是想著怎麼讓消費...
旱作能救高鐵?雲林棄稻改種雜糧 節水、減碳還能對抗地層下陷
為減緩地層下陷、維護高鐵行車安全,農糧署去年在雲林高鐵沿線地層下陷嚴重區域,試辦「雜糧旱作示範區計畫」,去年推動面積34公頃,水利署監測地層下陷面積趨緩,今年提高獎勵金,鼓勵更多農民契作,面積成長至...
光害、鼠患、噪音!設置後才知道光電問題多...農民與居民都無奈
中央認定彰化縣芳苑、大城兩鄉數百公頃土地為低地力,光電業者競相租地開發設置太陽能光電發電系統,引發支持光電、反光電及地主、居民和農民的對立;地主出租閒置土地沒錯。居民和農民維護生存權也沒錯,地方士紳...
2/3還是非法種植!農友花20年研發「寶島甘露梨」 難擋偷種、陷品種權亂象
被譽為「梨界LV」的寶島甘露梨,是苗栗卓蘭梨農劉申權耗費20年心血研發的台灣本土品種,7年前取得品種權後迅速竄紅,成為最熱銷的梨王,卻也衍生大量偷接搶種亂象,他告過1名農民。最近苗栗大湖農會協助農民...
減碳「膜」法!從仙草到西瓜 環保紙膜應用奏效、收成與傳統農膜無差異
桃園市政府基於環保永續,近年大力推廣環保紙膜栽種農作,今年首度推廣到西瓜、香瓜作物,6月30日舉辦收成觀摩會。走入田間比一比,傳統塑膠膜、環保紙膜種的西瓜品質無異,農友肯定成效「種出來都不錯」,但也...
無固定蟻巢、快速繁殖!疣胸琉璃蟻季節性爆量 專家傳授防蟻秘訣
疣胸琉璃蟻季節性數量大增,侵擾農園及入侵住家環境,干擾農民農事操作及騷擾民眾居家生活。專家表示,疣胸琉璃蟻非新入侵蟻種,且為多蟻巢、多蟻后族群,可短時間大量繁殖擴散,整體複合性的超級蟻巢可超過數千萬...
精品咖啡新紀元:導入智慧監測系統輔助種植 節省資源、還能複製得獎風味
嘉義縣府自111年起補助咖啡園建置智慧化農業設備,長期收集阿里山區氣象資料,透過溫濕度監控、土壤感測器與遠端控制系統,咖啡農得以即時掌握環境資訊,接連種出得獎咖啡。閱讀更多:台南「東山咖啡」碳排降低...
免驚做白工!雲林花生引入「木黴菌」改善土壤 有效預防果莢黑斑病、提升產量
國內花生產量最大的雲林縣,今年氣候影響採收延後,但品質佳價格好,產地價每台斤逾50元,近來雨多農民擔憂引發果莢黑斑病影響收成;台中農業改良場與業界研發木黴菌改善土壤的肥料,26日在雲林舉辦觀摩會,吸...
票投川普卻「自食惡果」?美國逮捕非法農工 導致加州農場減少超過25%人力
川普總統加強打擊非法移民,聯邦執法人員在加州全面展開逮捕行動,直接闖入非法移民就業場所逮人,包括高度仰賴移工的農場也不放過,導致缺工危機,影響供應鏈正常營運。根據美聯社報導,聯邦移民執法人員最近突襲...
朋友來柑一杯!石岡滯銷柑橘釀成「柑杯酒」 獨特風味為農民找到新出路
2020年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石岡區柑橘產業面臨嚴峻挑戰。原本依賴內銷與部分外銷的市場因貿易受阻,導致柑橘滯銷、價格驟降,農民無法負擔採收與運輸成本,被迫放棄採收,造成資源浪費與病蟲害風險。為解決此問...
務農不用再彎腰了!農改場研發「坐著種田」機械化裝置 高效率、省時又省力
為提升紙穴盤移植效率並擴大其應用,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紙穴盤移植裝置,該裝置可附掛於不同車輛,每次可移植4行,除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外,人員可以採用乘坐方式操作,不需人力拉動,減少作業辛勞。該裝置...
土地也要把脈!「土壤醫生」陳興宗前進高雄那瑪夏為農地開處方箋
編按:土壤是孕育生命的母體,萬物若想存活,便要先摸清楚他的脾性。土壤醫生陳興宗以「與人相處」來比喻農民和土地的關係,每一片農地都有其特質,若想直達核心、解決問題,透過觀察土壤剖面、實地踏查的「土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