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水下生物

2024年10月,赫里福德(Mark Hereford)在美國俄勒岡州克拉瑪斯河(Klamath River)的上游看到一條大魚,他緊張又期待,但是光從背鰭還無法確認這是什麼魚。接下來的兩天,他與團隊繼續尋找,終於拍下牠的身影,確認是100多年來第一隻重返克拉瑪斯盆地的帝王鮭(Chinook Salmon,又稱切努克鮭)。

2024年10月16日,奧勒岡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ODFW)在克拉瑪斯河的一條支流中看到帝王鮭,這是1916年以來第一隻抵達克拉瑪斯盆地的帝王鮭。 圖/Mark Hereford, ODFW
2024年10月16日,奧勒岡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ODFW)在克拉瑪斯河的一條支流中看到帝王鮭,這是1916年以來第一隻抵達克拉瑪斯盆地的帝王鮭。 圖/Mark Hereford, ODFW

拆除四座水壩後

克拉瑪斯河發源自俄勒岡州,流經423公里後,從加州進入太平洋。鮭魚在太平洋成長,最終返回冰冷的山區溪流產卵。克拉瑪斯河盛產鮭魚,曾是美國西岸第三大產地,對附近的原住民部落來說,鮭魚是食物、文化、也是生命力。

但是,1908年至1962年間,克拉瑪斯河陸續興建了四座水壩。河道限縮、水量驟減、水質變差後,鮭魚容易染病。根據《BBC》,大壩興建後鮭魚數量大減,秋季的帝王鮭少了九成,春季則少了98%。麥奇鈎吻鮭(Steelhead,俗稱虹鱒),銀鮭(Coho salmon)也急速減少。

建水壩的目的是發電,約可提供7萬家戶用電,這對太平洋公司(PacifiCorp)的發電業務來說,占比並不高。附近的部落族人在多年抗爭後,終於換得拆壩的決議。2024年8月,四座水壩拆除完畢,寫下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除水壩工程的紀錄。

克拉瑪斯河拆除的四座水壩,分別是科普科(Copco Dam)1號與2號、鐵門(Iron Gate Dam)以及最上游的JC博伊爾(J.C. Boyle Dam)。圖為鐵門水壩的拆除作業。 圖/Bob Pagliuco / NOAA Office of Habitat Conservation
克拉瑪斯河拆除的四座水壩,分別是科普科(Copco Dam)1號與2號、鐵門(Iron Gate Dam)以及最上游的JC博伊爾(J.C. Boyle Dam)。圖為鐵門水壩的拆除作業。 圖/Bob Pagliuco / NOAA Office of Habitat Conservation

赫里福德是奧勒岡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ODFW)魚類復育計畫主管,他發現帝王鮭的地點是J.C. Boyle水壩舊址的上游,換言之,鮭魚在短短幾周間就一路越過四座水壩,到達傳統棲地。原本大家期待拆壩後,將逐漸看到鮭魚返鄉,卻想像不到,鮭魚這麼快出現,游了370多公里,直抵達奧勒岡。團隊大為興奮,消息很快傳遍部落。

這是1912年以來,第一次有溯河洄游魚(Anadromous fish)重返克奧勒岡拉瑪斯盆地。赫里福德和團隊直言當下「欣喜若狂」。尤洛克部落漁業生物學家麥考維(Barry McCovey)也不敢置信,他說聽到消息的回應是,「等等,已經到了?!」

他們說:別傻了

部落拆壩的意志堅定,但誰也沒想到真的能成功。「他們說,別傻了,光拆一座都不可能,你們還想拆四座!」北加州尤洛克部落(Yurok)的湯普森(Brook Thompson)告訴《BBC》。

「鮭魚之死就是我們的死亡。」他說起小時候,打從剛會在船上站立,就開始在克拉瑪斯河捕魚了。對族人來說,捕魚是第二天性,「河流就是雜貨舖」。

2002年9月,克拉瑪斯河3萬多隻魚死亡,死的大多是帝王鮭。「當時我7歲,個頭和鮭魚差不多。看著數千條魚屍堆在河岸,腐臭味傳來,像是世界末日的預言。」

2006年克拉瑪斯河部落與盟友共同抗議,拆掉四座水庫換鮭魚返鄉。 圖/Patrick McCully(CC BY 2.0)
2006年克拉瑪斯河部落與盟友共同抗議,拆掉四座水庫換鮭魚返鄉。 圖/Patrick McCully(CC BY 2.0)

20多年的談判,終於贏來成果,陸陸續續,更多鮭魚返鄉了。10月底,尤洛克部落在拆掉的鐵門水壩和科普科水壩間拍到上百隻的鮭魚與麥奇鈎吻鮭正重返河道上游,準備產卵。部落主席感動的說,「我們的鮭魚正要回家」。

尤洛克部落漁業計畫經理索托(Toz Soto)表示,水壩拆除後,有害藻類的濃度降低,10月白天的水溫比過去九年同期的均溫低了8°C,「整體而言,今年的魚很健康,還沒出現細菌感染。」

每年的8月,尤洛克部落會舉辦盛大的鮭魚節,慶祝鮭魚迴游到克拉瑪斯河。過去幾年,雖然維持著慶典的形式,但是鮭魚產量太少,甚至要購買別處的鮭魚來補。他們期待,之後會有一個真正的克拉瑪斯河的鮭魚節。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克拉瑪斯河的奇蹟 美國史上最大規模拆壩見證鮭魚返鄉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北海道昆布產量創新低 企業出招搶救「高湯的靈魂」

北海道昆布產量創新低 企業出招搶救「高湯的靈魂」

美國二手太陽能板市場興起 台幣一千多元就能買到

美國二手太陽能板市場興起 台幣一千多元就能買到

佐賀鄉土美味恐成絕響 IUCN將九州大彈塗魚列為「易危」

佐賀鄉土美味恐成絕響 IUCN將九州大彈塗魚列為「易危」

跨境電商成玩具安全漏洞 歐盟擬祭「數位護照」嚴禁PFAS

跨境電商成玩具安全漏洞 歐盟擬祭「數位護照」嚴禁PFAS

最新文章

警訊!金門4月鯨豚連5起擱淺 數量異常高 原因則待釐清

警訊!金門4月鯨豚連5起擱淺 數量異常高 原因則待釐清

最美海草床!台江流域再發現瀕危物種「貝克氏鹽草」 初估約有0.42公頃

最美海草床!台江流域再發現瀕危物種「貝克氏鹽草」 初估約有0.42公頃

青農眼看良田起大厝!《國土法》再延6年 台灣農地等得起嗎?

青農眼看良田起大厝!《國土法》再延6年 台灣農地等得起嗎?

獨步全球!生多所引導設施讓綠島陸蟹安全過馬路 登國際知名期刊

獨步全球!生多所引導設施讓綠島陸蟹安全過馬路 登國際知名期刊

祖傳求生本能失效!是什麼讓飛蛾、蜉蝣一步步走進「演化陷阱」?

祖傳求生本能失效!是什麼讓飛蛾、蜉蝣一步步走進「演化陷阱」?

壽命超長,幾乎不得癌症!醜醜「裸鼴鼠」的抗老祕訣是什麼?

壽命超長,幾乎不得癌症!醜醜「裸鼴鼠」的抗老祕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