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衡的世界中,我們一起仰望—烏俄戰爭3週年,當地日常生活成了這樣

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

今年2月是烏俄衝突3周年的月份,對於疲於戰事的烏克蘭人民,迎來的不是和平的契機,卻是更多的變數,兩位領導人在美國白宮對於烏克蘭的戰爭產生激烈的爭執,讓中外媒體與各國領袖十分錯愕。雖然外交與經貿談判影響重大但也令人難以預測,4個月前我剛好拜訪烏克蘭,從在地NGO工作者、境內流離失所者與當地日常生活中的角度,對於烏克蘭有別於新聞事件觀點但深刻的理解。

2024年10月8日清晨5點在烏克蘭基輔車站,我完成了5天的烏克蘭訪視行程,提著沈重的行李,跟著人群準備進入車站大廳,計畫搭上離境前往波蘭的火車,這座建於前蘇聯時期的火車系統,在2022戰爭時期,肩負起疏散400萬逃難人潮與運送物資而聞名的烏克蘭國家鐵路(Ukrzaliznytsia, UZ),此時基輔正在下著雨,車站建築與出入境的人潮,在戶外昏暗的路燈映照下,有一番模糊的景象,此時手機突然響起空襲警報聲,雖然經過5天的震撼教育,對警報聲已不再陌生,但處在人潮密集的戶外,仍感到有一絲不安,接著警察吹起急切的警哨聲,疏散人潮到車站大廳外,並把入口封閉起來,被迫移動的人潮有片刻的失序,然後有人開始有默契地往不同方向前進,但更多人像我一樣不知所措的站在雨中。

在我身邊環繞的都是陌生的臉孔與語言,展望會送機的荷蘭籍安全官Chris解釋因為車站大廳是空襲明顯的目標物需要淨空,他先去了解其他出入口位置,不久後他帶領我們穿過人潮前往右側200公尺處一個不明顯的地下道入口,在沒有指標的通道裡指示我們進入正確的月台,好不容易跟著人群排隊驗完車票、護照後,終於有些狼狽的進到車廂中,這一個小時的心情錯綜複雜,經歷了離別的不捨、空襲的惶恐與失去方向的不安。

烏克蘭國家鐵路(Ukrzaliznytsia, UZ)。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國家鐵路(Ukrzaliznytsia, UZ)。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國家鐵路(Ukrzaliznytsia, UZ)。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國家鐵路(Ukrzaliznytsia, UZ)。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沿途車站壁畫。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沿途車站壁畫。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想像3年前,同樣的車站也上演更多更慘烈的悲歡離合,因為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成為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生在歐洲大陸的最大規模戰爭之一,戰爭開始6周內有430萬的難民逃離烏克蘭,另有710萬在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造成自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難民危機.失控的政治局勢、措手不及的人道救援機構、離散的家庭在凜冽的寒冬中上演殘酷的悲歡離合,根據聯合國報告,截至2025年1月,烏克蘭衝突已迫使超過630萬人逃到國外尋求庇護,境內則有360萬人流離失所,人民持續遭受傷亡、流離失所,對食物、住所、醫療服務迫切需求。

頻繁的空襲,烏克蘭人民面對戰爭日常化

我在烏克蘭停留5天時間,因為碰巧也是北約新任秘書長(Mark Rutte)訪問基輔期間,俄國表示抗議,所以基輔幾乎每天都遭遇空襲警報,這也是我離戰爭最近的一次。

10月3日清晨,我搭了17個小時的火車,從波蘭進入到烏克蘭基輔,抵達基輔時已經接近宵禁時間,安靜的街道是我對基輔的第一印象,23:30 Check in後進到房間,才剛脫下球鞋,手機空襲APP就嗚嗚大響:attention, air raid alert, process to the nearest shelter(注意,空襲警報,迅速前往避難所)

基輔取消所有空中運輸,需要搭乘17個小時火車從華沙進入基輔。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基輔取消所有空中運輸,需要搭乘17個小時火車從華沙進入基輔。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疲倦的身體還來不及反應,打開房門就遇到烏克蘭同事Lyza,催促我跟著走,往下的樓梯間遇到更多人,依序進入地下室後,看到大家或坐或躺,有經驗的人已經躺在懶骨頭上閉眼休息,原以為半小時會結束,結果整晚響了近10次,3點半時終於聽到APP傳來空襲結束通知,疲累的回到房間,重新打開行李,心想終於可以快快盥洗,還有4個小時可以休息,但回到房間15分鐘還沒躺到床上,又再度響起新的空襲警報attention, increase threat in new area, process to the nearest shelter(注意,威脅增加,迅速前往避難所)。熬夜讓大腦已經不能正常運作了,發呆片刻,猶豫這是真的嗎?還要再下去地下室?明天的工作怎麼有精神?直到聽到外面走廊有移動的腳步聲,無奈還是開門跟著走進地下室,而這一次直到凌晨5點才結束。

10月3日手機的空襲APP紀錄凌晨不間斷的空襲警報,10/6凌晨空襲涵蓋範圍。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10月3日手機的空襲APP紀錄凌晨不間斷的空襲警報,10/6凌晨空襲涵蓋範圍。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10月3日手機的空襲APP紀錄凌晨不間斷的空襲警報,10/6凌晨空襲涵蓋範圍。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10月3日手機的空襲APP紀錄凌晨不間斷的空襲警報,10/6凌晨空襲涵蓋範圍。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出發前展望會安全官Chris已經多次線上說明如何應對空襲,當時處在台灣的我已經模擬了APP的操作、習慣警報聲與預備快速疏散包(Quick Run Bag, QRB),但無法想像面臨空襲的心情,而第一晚在基輔遭遇空襲躲在地下庇護所的心情,像經歷了一次三溫暖,從開始的惶恐到疲累,再轉換到無奈與一連串的等待,時間彷彿在無聲的空間中停滯,在地下室聽到天花板裸露的管線傳出流水的聲音,提醒這是與地面隔離的世界,提供暫時的庇護,阻隔無人機與飛彈的侵擾,也陪伴等待空襲解除的心情。

飯店地下室在空襲時作為臨時庇護所。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飯店地下室在空襲時作為臨時庇護所。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飯店地下室在空襲時作為臨時庇護所。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飯店地下室在空襲時作為臨時庇護所。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拜科技之賜,空襲除了傳統的飛彈,也有費用低很多的無人機攻擊,因為成本降低也是造成空襲頻繁的原因之一,烏克蘭雖然建置了防空網與手機空襲APP,可以發揮攔截與示警的功能以降低傷亡,但頻繁的空襲警報卻也打斷人們的日常作息,在長達3年的戰爭衝突中,烏克蘭的人民需要適應戰爭日常化的狀態,這一次住的旅館、拜訪的辦公室與學校都設有地下避難室,當拜訪學校時,也看到學生因空襲需要中斷學習,離開教室進入地下室,在辦公室中,也看到走廊間放置簡易的休息設備,如懶骨頭、沙發等,因應長時間空襲的調適,對沒有地下設備的家戶,也都會先規畫臨時的避難場所,如鄰近地下場所或避開顯著的建築物,如政府機關、集會場所等,如果真的無法及時進到庇護所,也會躲在家中兩道牆之後的位置,降低在第一道外牆後可能遭受爆炸碎裂物波及的危險。

空襲更常發生在夜間,這應該也是戰時破壞對方作息的手段之一,聽到台灣貿協派駐基輔的台灣人阿坤分享經驗,他說花了近1個月才習慣了空襲的生活,剛開始夜間聽到空襲,他都會起床進到地下室避難,但第二天精神會很差,後來他也開始學習當地人,透過當地的社群軟體,可以更進一步了解空襲狀況,再判斷危險性,選擇是否要去地下室,有時面對攻擊性較小的無人機空襲時,他會帶著棉被躲到浴室睡覺,對於長期生活在當地的人來說,空襲已成為一種日常,判斷是否要去躲空襲,變成一種必要技能,甚至可以透過爆炸聲音判斷是飛彈還是無人機攻擊以及距離遠近。

遭轟炸的建築物與旁邊的音樂表演中心。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遭轟炸的建築物與旁邊的音樂表演中心。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遭轟炸的建築物與旁邊的音樂表演中心。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遭轟炸的建築物與旁邊的音樂表演中心。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除了遭受戰爭威脅與頻繁的空襲警報之外,可以看到基輔作為首都仍盡量維持正常的運作,在市中心可以看到在損壞建築物旁的音樂表演中心,仍有定期演出的節目表,政府機關、銀行與學校也盡量維持正常的運作,在經濟上,雖然個人薪資加徵了5%的軍事稅,加收50%銀行利息所得稅,但一些烏克蘭人的物質收入和社會收入都有所增加,這主要歸功於國際援助以及政府團隊組織國際援助的能力,以及出口和生產(特別是軍事生產)的增加,實際觀察在超市與假日市集中,仍可看到琳瑯滿目的農產品與鮮花,基輔人民仍維持喜歡送花過節的習慣。在物價上也有上漲的趨勢,烏克蘭經濟部解釋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包括:2024夏天,烏克蘭30%的農作物被熱浪摧毀,導致農作物減產,另外能源基礎設施受到戰爭破壞,目前必須從歐盟購買電力與天然氣,特別在極端寒冷的冬季,這些能源比烏克蘭自產的更貴,所以間接推升了物價,但在公共服務部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國鐵持續維持高效率與準點的服務品質,除了初期運送400萬名的避難人潮與援助人力、物資之外,也持續肩負農產品出口的供應鏈,同工Maryna分享雖然烏克蘭的生活,受到戰時戒嚴令與頻繁空襲的影響,但政府也努力降低人民受到的影響,雖然國內有不同的政黨與政治理念,但總統澤倫斯基仍獲得超過50%的支持。但也需要持續觀察,因為大部分援助來自美國,如果未來美國終止援助而歐洲國家未能銜接,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將陸續在春季之後顯現。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烏克蘭基輔市景、假日市集與超市。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從緊急救援轉型到前期復原階段

展望會烏克蘭危機回應團隊(WV UCR)自2022年2月烏俄衝突後即成立自今3年,過去3年著重在回應緊急救援階段,集結包括台灣在內各夥伴國的力量,在烏克蘭,以及鄰近的羅馬尼亞、摩爾多瓦、喬治亞等國,為流離失所的烏克蘭兒童及家庭提供現金與物資發放、心理健康支持、兒童保護、教育、生計、冬季禦寒(發冬衣和暖爐)等服務,已幫助超過213萬人,其中97萬人是兒童,自2025開始因應難民回歸烏克蘭與發展社區韌力的需求,在策略上逐步轉向早期復原與經濟發展,協助家庭重建生計,並著重在婦女的生計培力工作,根據聯合國婦女署(2023)的報告,由於烏國男性從軍,女性成為家庭的主要的照顧者和支持生計的骨幹,反映出婦女培力需求的迫切性,展望會計畫透過職業教育和培訓計畫,協助婦女取得公平的機會與管道發展商業以促進社區發展。

在轉型到復原前期的過渡階段,烏克蘭仍面臨諸多變數,包括持續的戰爭衝突、外交談判折衝與國際援助經費的不確定性,展望會採用聯合國Triple Nexus的工作模式,同時兼顧緊急人道援助、長期發展、和平建造等三大面向,在烏克蘭設立6個辦公室,包括首都基輔(Kyiv)、西部的Lviv、Chernivtsi、東部的Kharkiv、Dnipro、Mykolaiv等區域。依照個區域不同的需求,提供基本物資需求、社會保障與教育、經濟發展與社區再造等服務。

展望會在烏克蘭設立六個辦公室。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展望會在烏克蘭設立六個辦公室。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從緊急救援到復原重建,再到自立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除了大眾的慷慨與愛心,還需要有具體可行的工作方法、社區的積極參與、政府明確的政策指引與國際社會的支持,這次的訪視,我深刻感受到從展望會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社區的參與者與政府的協力部門,大家正在一起努力往前行,希望能儘早看到烏克蘭和平重建的希望。

NGO第一線工作者也是戰爭受害者

這次在烏克蘭的訪視行程中,實際與展望會第一線的工作者共事,不同於過往的經驗,他們不僅僅是人道援助的服務供應者,也同時是受戰爭影響者,有些人為此改變了生涯發展開始加入NGO工作,有些人更是從難民身分轉換為服務供應者,也更多人理解到戰爭的複雜與可怕,但仍默默提供一己之力協助社區的韌力發展。

這次遇到兩名展望會當地的同工:生計發展專員Yelyzaveta與Vision Fund專員Maryna,分別來自烏西與烏東,在戰爭前,雙方語言不同(烏克蘭語、俄語)、政治傾向也不同(烏西傾美、烏東傾俄),因為烏東長期複雜的外交情勢與土地爭議,Maryna 10年前即成為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簡稱IDP),她回憶過去與先生、兩名女兒(5歲與1歲)住在烏東的頓內茨克(Donetsk)機場附近的地區,2014年衝突發生時,她們家是第一批被摧毀的房子之一,所以她們失去了一切,只剩下一輛車、一些文件和兩個年幼的孩子,全家開始經歷過IDP辛苦的生活,當時孩子也曾受益於展望會兒童天地(Child Friendly Space)的方案,後來Maryna與家人輾轉到了基輔,並開始在兒童基金會(Save the Children)與其它非政府組織工作,但好景不常,2022年烏俄衝突全面爆發,俄國持續對烏克蘭密集轟炸,孩子對於日夜不停歇的空襲警報聲,產生恐懼,甚至害怕任何機器發出的聲響,2022年2月Maryna跟家人不得不再度舉家離開基輔到波蘭,回憶逃難的旅程非常辛苦,途中睡在一座教堂的地板上,教堂為她們提供了臨時住所和熱食,後來當她們的車故障時,教堂的一個家庭接待她們在一起住了兩個星期,直到修好了車。Maryna非常感謝那座教堂和那個家庭在當時對於她的幫助。最後Maryna到達安全的地方時並以難民的身分在波蘭展開新生活,她理解到難民在新的環境最主要的需求就是經濟與工作,這樣才能謀生自立並送孩子上學,Maryna很高興現在能為展望會工作,可以提供貸款幫助難民與境內流離失所的家庭恢復經濟活動。她覺得在世界展望會工作是一種榮幸,尤其是因為它是一個基督教組織,在這裡可以分享基督教價值觀、貢獻她的才華和知識,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們康復,Maryna覺得這是她這輩子做過的最好的工作,Maryna外表是一個很開朗熱情的人,也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臉上隨時都掛著笑容,但在談及這些過往時,仍會不時閃過落寞的表情。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逃往波蘭暫住在教堂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逃往波蘭暫住在教堂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逃往波蘭暫住在教堂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逃往波蘭暫住在教堂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暫住在接待家庭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暫住在接待家庭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暫住在接待家庭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aryna與一家人在2022年烏俄衝突時,暫住在接待家庭中。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Yelyzaveta與Maryna不同,是一個溫柔且內斂的同工,戰爭發生前她在私人機構工作,與先生育有一兒一女,生活原本十分和諧美滿,但戰爭影響了一家人,她23歲的兒子原本是公務員,有非常穩定的發展,但看到國家面臨衝突苦難,兒子辭去公職自願加入軍旅,2022年即被派駐到烏東的前線,從開始的意氣風發,但隨著戰事的焦灼,延長到近3年的前線生活,越來越艱困,也消磨許多年輕人的志氣,後來國家為補充兵援不足,徵兵年紀往上調,Yelyzaveta的先生也被徵召加入軍旅,現在家庭只剩下她與另一名就學中的女兒,這也是目前烏克蘭家庭的現況,目前家戶的平均人數只有3人,因為多數家庭的男性都離家去從軍了,Yelyzaveta很感嘆地拿出兒子與先生的照片告訴我們,在前線的生活非常不容易,兒子與先生都憔悴很多,但她也和所有烏克蘭婦女一樣,除了擔心前線先生和兒子的安危,也需要肩負起所有的家庭責任。後來她自己辭去工作加入NGO,希望可以更直接服務有需要的國人。

Vision Fund專員Maryna(左)與生計發展專員Yelyzaveta(右)。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Vision Fund專員Maryna(左)與生計發展專員Yelyzaveta(右)。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翻譯人員Danylo。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翻譯人員Danylo。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另一個同工是翻譯人員Danylo,23歲,還不到當兵年紀(但2025年1月川普施壓要將徵兵年齡降到18歲),他是一名很積極好動的年輕人,訪視過程中總是熱切穿梭在社區居民、政府官員與展望會同工旁邊,除了聲音還加上豐富的肢體表情,盡力地幫雙方溝通傳遞訊息,非常慎重的翻譯每一場的會議、聚會與聊天場合。但一上車休息時,就像斷了電的玩具一般,3秒就入睡。加入展望會之前,他也在其他NGO機構(好撒瑪麗亞人)擔任翻譯,對於烏俄衝突,他承認目前沒有勇氣上戰場,無法像其他實際上戰場的朋友直接在前線作戰,但他知道自己也正默默的做一件對國家有用的事,因為看到很多國際NGO來到這裡幫助烏克蘭,這些國際NGO的工作人員可以透過他的翻譯,快速地進入工作狀態,所以他也一直激勵自己帶著熱忱面對每一場翻譯的場合。

這3位烏克蘭當地同工,無論性別、居住地、語言或政治立場,在這一場戰爭中都難以倖免遭受影響,儘管個別存在不同的政治立場甚至語言不同,但面對戰爭他們更像是在同一條船上的家人,互相理解對方處境並協力工作,當中有人離開烏克蘭以難民身分到國外展開新生活,也有人留下肩負家計,並擔心前線家中的男丁是否可以早日平安回歸鄉里,對於戰事發展與複雜的政治議題,翻譯同工Danylo另有一番見解,他更尊重這些實際上戰場的戰士與家庭,因為這些人的犧牲與奉獻,才讓烏克蘭挺過3年,他謙虛地認為自己的貢獻渺小,這些戰士與家庭更有資格來決定續戰或和談這些複雜的政治議題。

陪伴受益參與者

烏克蘭的受益參與者與一般發展中國家的受益對象不同,他們具備較多技能,包括知識與經驗,有些過去是中產階級,但因為戰爭被迫遷移而變得一無所有,基輔Medvinskaya市也接待許多來自烏東流離失所的人民,市長Ihnatii Petrovich對於運用援助資源相當有經驗,該市成立的初級醫療設施與部分設備即運用法國慈善組織的資源,市長對於各界提供的資源除了可以幫助難民之外,同時也促進社區經濟發展表示正面的態度,市長也成立服務中心,媒合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IDP)需求與政府、NGO的資源,協助IDP身分登記、土地配給租賃、福利提供等,他表示:過去烏克蘭在戰爭前是農業大國,有充分的礦產、土地與技術勞力資源,但現在由於戰爭衝突,家戶許多男丁都上戰場,目前家戶平均人數降為3人,且多為婦孺與老幼,在人力資源上明顯不足,特別是缺少具有技術的人力,在農業部分,戰爭破壞了灌溉系統、造成農產品收成量下滑,另外也由於港口封鎖的緣故,造成肥料價格提高,而小農的金融貸款能力也偏低,因為戰爭風險,多數人不願意貸款,目前許多農地生產多作為自用,需要藉由外部資源或政策來協助農農業增產與農企業經營。

Medvinskaya市市長Ihnatii Petrovich。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Medvinskaya市市長Ihnatii Petrovich。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市政府服務中心。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市政府服務中心。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拜訪了幾戶從烏東遷徙到基輔Medvinskaya市的IDP,都為女性當家,這些婦女獲得政府的租賃補助或國際NGO資材補助後,向政府或鄰居租用農地(平均約1~1.5公頃),從事契作(南瓜種子採種榨油)、農作自用(南瓜、馬鈴薯、番茄、辣椒、西瓜、香瓜、蘋果、大蒜、洋蔥與花卉)與小部分零售,土壤雖然肥沃,小農也具備基本農業知識,例如採種、堆肥、灌溉等技能,但目前農作面臨最大的挑戰為灌溉設施,多數需要靠人力補充,少數IDP藉由網路自學組裝簡易滴灌設施,另外因應冬季氣候,也需要投資建立溫室,才能持續農作物生產,觀察這些自烏東戰區遷移到基輔的婦女,一方面需要肩負起持家的責任,另一方面因為離開熟悉的故鄉,也需要適應新環境,甚至包括語言不同(全國1/3使用俄語多集中在東部,而西部使用烏克蘭語),對這群離鄉背井的婦女而言是雙重的挑戰,可以感覺到她們要融入新環境、恢復日常的生活與生計非常不容易,也不確定何時可以再回到家鄉,所以心態上普遍都偏向於保守,農作多以自用為主,沒有商業化生產的企圖,若有多餘的農作,只是用推車運到路旁販售,也因為尚未建立社群關係,對於組成生產團體也抱持被動觀望態度。

訪視基輔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IDP)婦女。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訪視基輔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IDP)婦女。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訪視基輔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IDP)婦女。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訪視基輔境內流離失所者(internally displaced person, IDP)婦女。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根據基輔Boyarzki農業大學校長表示,烏克蘭有5項大宗糧食作物,包括小麥、葵花子、大豆、玉米及葡萄籽。在戰爭前,烏克蘭是農業輸出大國,農場最低規模都在150公頃以上,具有很大的競爭力,但戰爭對農場的生產與運營影響很大,目前對於IDP而言,小型農業是他們維持生計的方法,依照基輔的市場需求,可以輔導這些婦女發展小型溫室,種植蔬菜、漿果、草本植物、樹苗與花卉,特別是民眾在各種節慶、生日有買花的習慣,應該可以有發展的潛力。

2025展望會將開始在基輔進行婦女農業培力計畫,透過方案的設計、與政府、當地NGO、學校的協作,包括農業課程設計、農業技術提升、產銷團體建立、供應鏈恢復等,對於完成訓練的婦女,提供初始的農業資材與基金,確保婦女除了擁有農業與金融的知識外,也獲得財務支持,可以規劃未來,並以可持續的方式增加家庭收入。

在失衡的世界中看到希望

2025年2月24日是烏俄衝突3周年紀念日,但是二月也是俄羅斯軍事行動的主要季節,因為冬季地面結冰,重型防禦武器無法操縱,而多雲的天空也阻礙了衛星監視的環境。Maryna說一月基輔幾乎每天都有空襲,因為不確定國際的軍事援助是否繼續,所以明顯看到防空網攔截武器使用量減少,造成更多飛彈、無人機未被空中攔截而直接打到建築物,造成傷亡,而前線因為節省昂貴的飛彈與武器,軍事行動進展緩慢,讓軍人更加疲憊。未來烏克蘭仍面臨諸多變數,當國家利益、社區安全與人民福祉都變成談判桌上的籌碼,烏克蘭的未來,如同更加密集的空襲與轟炸,充滿許多挑戰。

在我們的時代,烏克蘭的衝突轉變,是其中一個案例,因為武裝衝突、氣候變遷、經濟不平等,我們正處於一個失衡的世界(A World Out of Balance),共同經歷了全球前所未見的人道危機,國際救援委員會(International Rescue Committee, IRC)公佈2025年度人道救援緊急觀察名單,目前全球有3.05億人口需要人道救援支持,全世界77%的流離失所者是由觀察名單國家發生的危機所造成。包括蘇丹、中東衝突、緬甸、敘利亞、南蘇丹與烏克蘭。

我最後終於離開基輔順利回到波蘭華沙,華沙也是一個經歷過歷史傷痕的城市,在二戰期間,500萬名波蘭人遭到殺害,首都華沙85%被慘烈轟炸成斷垣殘壁,但戰後波蘭人用5年的時間,依照戰前舊城區的樣貌,將華沙舊城一磚一瓦地蓋回去,仔細復原了包含了教堂、廣場與市集的華沙歷史古城,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午後的華沙,沒有喧囂的觀光人潮,舊城區的石版道路,靜謐的反映著東歐厚實優雅的哥德式建築,彷彿也見證一段從血腥衝突過渡到復甦重建的歷史,為這個失衡的世界帶來一些光明的盼望,歷史雖然不斷重複,但人性的堅毅與互助的光輝也從不間斷,從華沙望向正處於戰火喧囂的基輔,大家需要跟著時間賽跑,才降低城市受損與無辜生命的傷亡,也需要不斷的調整方向與節奏,才能適應這個失衡的世界,並陪伴脆弱的社區、家庭與兒童,在煙硝瀰漫的曠野中一起仰望黑暗中的光芒。

基輔的清晨。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基輔的清晨。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華沙歷史古城。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華沙歷史古城。 圖/台灣世界展望會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575.jpg

台灣世界展望會

世界展望會是一個援助、發展和倡議的全球性基督教組織,在六大洲、近100個國家共有3萬4,000多名工作夥伴,以夥伴關係合力服務最弱勢兒童及家庭脫離貧窮與危難,陪伴他們經歷生命的喜樂與豐盛。

作者文章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全球每6名兒童就有1名貧困...戰亂天災夾擊,他們只求「活下來」

全球每6名兒童就有1名貧困...戰亂天災夾擊,他們只求「活下來」

被相信與賦能的力量!柬埔寨17歲女生從受助者變「改變者」

被相信與賦能的力量!柬埔寨17歲女生從受助者變「改變者」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氣候變遷的無聲受害者—乾旱與飢餓夾擊,那些被標價出售的童年

最新文章

戰爭如何惡化饑荒?以哈戰爭近2年 加薩走廊最壞情境正在發生

戰爭如何惡化饑荒?以哈戰爭近2年 加薩走廊最壞情境正在發生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