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暗氧看法分歧...海底金屬在黑暗中也能製氧 科學家質疑方法論有缺陷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

示意圖。 圖/Andreas from Pixabay
示意圖。 圖/Andreas from Pixabay

去年1項研究發現,在海洋最深、最暗處,塊狀金屬岩石能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製造氧氣。一些科學家認為有可能,另一些則質疑是否真的能在無光的海底深淵產生所謂的「暗氧」。

閱讀更多:海底金屬在黑暗中也能製氧 科學家:深海採礦恐消耗氧氣來源

法新社報導,根據這項去年7月發表在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的研究,馬鈴薯大小的礦結核可以產生足夠的電壓,將水分解為氫和氧,這個過程也被稱為電解。

這讓長久以來的觀點受到質疑,即大約27億年前,當微生物開始透過需要陽光進行的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生命才得以存在。

蘇格蘭海洋科學協會(Scottish Association for Marine Science)在發表這項研究的新聞稿中表示:「深海的發現令人質疑生命的起源。」

環保人士認為,暗氧的存在顯示人類對位於極端深度的生命所知甚少,並支持他們聲稱深海採礦會帶來無法接受的生態風險這項論點。

研究人員在克拉里恩-克利珀頓地區(Clarion-Clipperton Zone)發現這一現象,這是位於墨西哥和夏威夷間的一片太平洋海底區域。

在距離海面約4公里深的海底散布著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由於這些礦結核中含有錳、鎳和鈷等常用於電動車電池和低碳技術的金屬,礦業公司對這個區域的興趣也日漸增長。

這項研究部分由加拿大深海採礦公司「金屬公司」(The Metals Company)資助,希望評估此類探勘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但在發現暗氧後,金屬公司強烈批評海洋生態學家史威特曼(Andrew Sweetman)及其團隊的研究,稱其存在「方法論缺陷」。

史威特曼的發現引起了轟動,許多科學界人士對其持保留態度或直接駁斥。自去年7月以來,已有5篇反駁史威特曼研究結果的學術研究論文提交審查或發表。

德國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 Kiel)生物地球化學家赫克(Matthias Haeckel)表示:「他並沒有為他的觀察和假設提出明確的證據。」

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地球化學研究員魯克塞爾(Olivier Rouxel)則指出,「深海採樣始終是個挑戰」,他補充說,檢測到的氧氣可能是「被困在測量儀器中的氣泡」。

他對一些已有數千萬年歷史的深海礦結核是否仍能產生足夠電壓表示懷疑,因為「電池的電量很快就耗盡」。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全球塑膠公約》會繼續卡關嗎?爭議條文仍難產 主席力求8/14交出共識

《全球塑膠公約》會繼續卡關嗎?爭議條文仍難產 主席力求8/14交出共識

木黴菌立大功!讓廢棄果木枝條現地分解 回饋土壤、葡萄增重15%

木黴菌立大功!讓廢棄果木枝條現地分解 回饋土壤、葡萄增重15%

一甲子禁令解除!泰雅族人終獲石門水庫合法釣魚權 傳統漁獵活動得以延續

一甲子禁令解除!泰雅族人終獲石門水庫合法釣魚權 傳統漁獵活動得以延續

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定案?專家:有望先有框架 再逐步補實細節

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定案?專家:有望先有框架 再逐步補實細節

最新文章

氣候法規的生死鬥?川普政府計劃撤銷「危害認定」終結美國溫室氣體管制

氣候法規的生死鬥?川普政府計劃撤銷「危害認定」終結美國溫室氣體管制

《全球塑膠公約》會繼續卡關嗎?爭議條文仍難產 主席力求8/14交出共識

《全球塑膠公約》會繼續卡關嗎?爭議條文仍難產 主席力求8/14交出共識

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定案?專家:有望先有框架 再逐步補實細節

塑膠公約有機會年底定案?專家:有望先有框架 再逐步補實細節

川普不想被約「塑」 美國立場:支持回收管理、不同意設定塑膠生產上限

川普不想被約「塑」 美國立場:支持回收管理、不同意設定塑膠生產上限

每秒有10萬菸蒂正流入環境!140環境組織連署 呼籲全面禁用塑膠濾嘴

每秒有10萬菸蒂正流入環境!140環境組織連署 呼籲全面禁用塑膠濾嘴

環保模範生也擋不住!從洗衣纖維到食物包裝 日內瓦湖也驚現大量塑膠微粒

環保模範生也擋不住!從洗衣纖維到食物包裝 日內瓦湖也驚現大量塑膠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