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美社企藝術平台 讓原住民藝術被看見
原住民的手作藝術品沒辦法被人看見?原住民的藝術作品沒有辦法被高價收藏?誠美社會企業於二〇一六年協助成立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透過這個平台,原住民藝術家可以將自己的畫作、雕刻等當代藝術品,放至畫廊甚至藝術展覽中展出,像是誠美社會企業曾在台北一〇一大樓外面展示的原住民雕刻小山豬,就以一百五十萬的價格賣出,不僅讓原住民藝術品被更多廠家看到,更提高不少價值。
建築行起家 成立社會企業關心原民議題
誠美社會企業創辦人陳百棟是誠美地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長期關心原住民的相關公益事務,於二〇一五年與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秘書長曾珮貞,共同成立誠美社會企業。
曾珮貞在擔任秘書長時,台北的澳洲工商辦事處曾邀請她去澳洲,協助推廣澳洲的當代藝術。過去三十年一直待在藝文產業的曾珮貞,參訪澳洲後省思到,如果台灣要找到自己的國際定位,以及用自己的文化特色當作產品,就必須回頭看台灣最基礎的文化是甚麼,那毫無疑問的就是原住民。
曾珮貞說,在台灣這塊土地,大部分人長期忽略原住民的文化或者對原住民文化有一個歧視。但她也認為,這不是任何人的錯,而是整個歷史脈絡,讓原住民也缺乏自信,當原住民不承認自己是原住民時,文化就無法傳承。
二〇一一年,曾珮貞進入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幫助行政院原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文化發展中心轉型。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是最早在台灣把原住民文化做成類似文化村的機構,園區裡展示許多原住民文化的方案,像是硬體建築及長期進駐在裡面的舞團等,但由於觀光客減少,導致園區逐漸凋零。她開始尋找運用原住民的文化和藝術,發展創造價值的方法,讓他們的作品可以接近市場。
二〇一五年時,台灣文創平台發展基金會發生狀況導致預算不足,在尋找贊助時,遇見了陳百棟,她認為陳百棟是一個對原住民非常有愛心的人。於是,曾珮貞提出了一個大膽想法,邀請陳百棟和她共同成立基金會或協會。當時在推廣社會企業,現為立委的余宛如提議他們直接成立社會企業,因此誠美社會企業就此誕生。
原動力革命 喚醒大眾對原民議題的思考
藝術家巴豪嵐.吉嵐將對於原住民母體文化之焦慮,翻轉成色彩繽紛的小山豬從森林、海洋到都會,奮力吶喊的意象。山豬自一九九〇年開始面臨消失的危機。巴豪嵐・吉嵐認為即將滅絕的台灣山豬就如同即將消逝的台灣原住民文化精神一般,無奈地漸漸淡化凋落在時代遷異的快速步伐中。一百零一隻山豬不小心誤闖台北一〇一大樓的門,看到台北市中心充滿了人類,內心不禁慌亂了起來。有的面露疑惑,有的張大嘴巴吶喊,這樣生動且深刻的表情與動作,讓人不由得想進入了解他們的故事。
這樣的藝術理念和陳百棟想改變原住民文化消落的理念相同,因此陳百棟決定發展出以山豬為主角的「原動力革命」專案。這一百〇一隻山豬代表著原住民的文化及年輕人要衝出森林到都市,想要告訴大家他們是甚麼,所以要到都市來跟大家對話,讓每個人在看展的同時反思原住民議題。
原動力革命專案分成許多主題,以「原動力革命I-圖騰變奏」為例,巴豪嵐.吉嵐透過山豬藝術品上的紋路,表達出闖進都市叢林的台灣本土山豬,面臨新世代的來臨,新一代山豬身上象徵傳承的圖騰,像是被倉促的掛上,保留了形樣卻了失去了扎實的內化過程。如同為數不少的族人,忘卻圖騰的原始樣貌逐漸被漢化,但仍有部分原住民徒手扛著僅有的傳統文化精髓奮力奔進。巴豪嵐.吉嵐透過創作進行自我探索,同時也渴望產生新的原動力,重整文化母體。每個主題都在轉述原住民族社會面臨到的各種處境,甚至帶有批判意味。
成立藝術中心 提供原民藝術家平台
曾珮貞認為,澳洲可以發展原住民當代藝術,台灣也必須協助原住民推廣當代藝術,增加原住民藝術品的能見度與認同感,於是二〇一六年扶植成立TICA Art Gallery 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提供原住民藝術家都會型的藝術平台,讓原住民藝術家透過畫廊了解當代藝術產業的需求,並教導原住民藝術家行銷藝術品的手法,帶領原住民藝術工作者進入藝術產業。
TICA 策展人莊毅朗認為,TICA 是要用一個藝術機構的身分,處理、交易原住民的藝術品,推廣給主流的藏家來認識這些原住民的藝術家。原住民藝術家做出作品後,TICA 會協助藝術家進行作品優化計畫。
作品優化計畫,是藝術家做了一個藝術品,因作品的材質無法保存太久,若是損壞,藝術品也無法順利賣出去。因此台北原住民當代藝術中心找尋其他的設計師,幫助原住民藝術家更換作品材質、上色,讓作品能夠保存更久,價錢也賣得更高。
以藝術家巴豪嵐・吉嵐的山豬雕像為例,山豬原本是利用保麗龍做成,在室外展示時,容易因為風大而損壞;在室內展示,也容易因不小心撞到而毀壞。因此 TICA 把這些作品進行優化,將山豬製成銅製山豬,讓這個山豬雕像作品,從保麗龍變成收藏藝術作品,價格也提升至一百五十萬。
原民當代藝術家 作品融合自身經驗
TICA 所展示的藝術品幾乎沒有原住民的傳統圖騰,TICA 策展人莊毅朗說,藝術中心內的原住民當代藝術品都是在處理藝術家自己內心與生命間的關係。像是書巴里‧以使馬哈善的⟪微笑執念⟫,是在談他自己跟八八風災之間的心靈成長過程,從創作過程漸漸的找到生命的意義。他認為,不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過生活,沒有任何事比快樂更重要,也希望藉由作品能夠將此理念,傳達給願意接受快樂的人們。
還有一位原住民藝術家叫撒古流‧巴瓦瓦隆,創造了木雕「鷹架上的獵人」,描述原本獵人是出去打獵,帶著食物跟資源回到部落的角色,當部落的資源萎縮,雄偉的獵人只好到了都市,到鷹架上去替大家蓋大樓,用勞力換取薪水在都市生活。這副藝術品中沒有任何的原住民傳統圖騰,卻可以表現原住民到都市生活的無奈。
布農族藝術家依法兒‧瑪琳奇那二〇一六年舉辦「月兒說話」個展,以繪畫語言乘載布農族文化與神話元素。畫作「月祭」就是在講布農族的射日神話,世界上曾經有兩個太陽,一對父子出去打獵時,太陽把兒子曬成了蜥蜴,父親生氣之下,帶著獵人把太陽射下來。受傷的太陽變成了月亮,並責備他們不知感恩,因為太陽照耀是上天的恩賜,勇士聽了感到羞愧,承諾以祭典贖罪,這也是布農族有許多祭典的原因。而畫作「月祭」的中央有兩個女孩在跳舞,頭上有一輪巨大的月亮,兩旁則是兩位勇士。左方勇士的腳邊,有一隻綠色的蜥蜴,指神話中被曬成蜥蜴的兒子;勇士腳下繪有一條年曆,以符號作記錄。
這些藝術品都是由原住民自身的經驗出發,表達對村落的懷念、被迫離開都市生活的無奈,以及傳達原住民歷史文化,希望自己的作品不只是單純的藝術品,更是傳達自身故事給大眾的橋梁。
成立畫廊經營外 育成母語教育和部落運動教室
誠美社會企業除了成立 TICA 外, 在台北還有另一項事業是「Keep going」。「Keep going」是誠美創立的運動與文化教育團隊,團隊成立源於一群對於原住民教育很熱血的泰雅族女生,嘗試的想要和政府溝通作母語教育,希望這些在都會的原住民小朋友,能夠盡早接觸母語教育。
但做這樣的培育工作是非常困難的,無法用正式的管道跟一些政府單位接頭並且溝通。因此誠美社會企業代表推動計畫的泰雅族女生,與政府創造一些連結,讓兩方之間進行溝通,進而促成母語教育的形成。
不僅如此,誠美社會企業嘗試著育成一群對原住民的母語和運動教育有熱情的年輕人,同時也成立了部落運動教室,讓從小接受訓練的運動菁英們在退役之後,還是可以繼續從事體育事業,也讓因為父母在外地工作、缺少大人們陪伴的偏鄉部落小孩,可以得到陪伴。
由於不少運動員因為運動傷害,不得不中斷職業運動生涯,再加上偏鄉小孩假日缺少父母陪伴,因此誠美社會企業將「假日陪伴」和「退役運動員」結合,成為「Sports For Hope 假日運動教室計畫」,並和誠美社會企業的公益夥伴聖島基金會合作,前往新竹五峰、新北淡水、桃園復興小烏來和宜蘭南澳等四站,提供四梯次的部落專業籃球訓練。
原住民當代藝術的存在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原住民藝術家的價值,雖然沒有傳統圖騰,卻是原住民藝術家想要透過作品傳達的心情。利用藝術平台讓原住民被更多的人看見,誠美社會企業也為原住民當代藝術創造經濟價值。
採訪側記
其實我們也是第一次接觸到有關於當代藝術的社會企業,對於當代藝術的了解也不是非常深厚,許多展覽我們也都未曾去參展過,因此我們可以說是對當代藝術一知半解。但受訪者非常的用心,利用簡單的比喻,讓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文化和藝術的差異,也讓我們簡單就了解到兩者之間錯綜複雜的情況
延伸閱讀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誠美提供藝術平台 讓原住民藝術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