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起。行動】TFT穩定教學網絡,為偏鄉加速!
編按:五月中旬,頂著力抗新冠病毒全球資優生光環的台灣,短短幾天,疫情瞬間爆發。大量湧入的病患,等待釐清的疑似病患不斷出現。狂雨般的疫情,中斷了台灣社會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也使得許多本就弱勢的族群雪上加霜,陷入困頓。平常關注在移工、弱勢、社福、教育、街友的社創團隊,在艱難的時候更未止步,在第一時刻迅速補位行動,做最好的協力者。
為此,在全台灣「疫」情再「起」的嚴峻時刻,《倡議+》企劃【疫起。行動】專題,專訪「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劉安婷,了解疫情突然轉嚴之下,教育團體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應戰之方。
宣布全國停課當天,我在台中娘家遠距工作,只聽到先生大叫一聲,快步衝進房門告訴我全國停課的消息。儘管在雙北宣布停課時,TFT就密集討論相關應對辦法,原本以為還有一、兩週的準備時間,想不到這項挑戰來得這麼快,當天下午教育部兩點多宣佈,隔天就實施。
我和團隊馬上召開會議討論最重要的三件事情,第一件是基礎建設到位,也就是教學物資與急難救助金要及時送到孩子手中,例如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網路卡、網路分享器,甚至是書桌和檯燈,那時禮拜三停課,我們禮拜四就下單讓這些物資在禮拜五送達學校。
第二件事是安排教師的數位增能課程,盤點各項數位教學或遠距教學的課程,在當週末就有相關課程和研討會。第三件事是支持同樣在高需求地區的其他教師,因此團隊也在兩天內架設網站,製作數位工具和資訊的懶人包,至今仍持續更新,第一時間反映教學現場的需求和提供解方。
全國停課 偏鄉藏數位中輟隱憂
許多國外顧問公司和組織過去一年多都提出報告,疫情下學生遇到學習落差或失學的情況非常可觀,影響也將延續非常多年,並不會在疫情結束後就能追回。從全世界案例來說,小至幾個月落差,甚至可能出現數位中輟生,再也無法回學校,令人擔憂。
尤其家庭支持不足的孩子受到的衝擊更是兩倍以上,後續要彌補回來,資源也相對不足。國外將這樣的學生稱為另一群「新冠難民」,影響和衝擊範圍多大至今仍無法確定。不僅是在學習範圍,甚至家暴、性侵比例在停課停學期間也有大幅度提升。儘管台灣才停學一個月,目前還不能看到整體情況,但這些在國外是可以看到的困境。
偏鄉教育現場的問題如同冰山,海面上最明顯的是硬體差距,從數位應用軟體到網路速度都能看到不平等,海面下則是疫情放大偏鄉原本就存在的挑戰。
數位遠距教學下的自學非常仰賴家庭支持,偏鄉這一點本就相對脆弱,也是一項長期議題,需要很多方的解方,不僅是教育界要面對,也需要地方創生、社工或社福體系支持。社會安全網如何支持並接住這些孩子,這是社會長期得面對的危機,疫情放大了急迫性和重要性。
後疫時代 加速教育創新典範轉移
根據國外經驗,教學現場再也不會回到疫情前。一場疫情加速許多事情發生,現今的所謂「工廠式」公立教育型態從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開始,至今還沒有劇烈改變,原以為要耗費20、30年才能達成個人化深度學習的新典範,現在確實加速前進,也有許多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比較有效率,甚至向學校要求,疫情結束後,也維持部分遠端課程。
教育創新正在開始,很多優秀老師可以選擇線上教學,老師從傳道者慢慢往教練的角色前進,去創造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學習速度和範圍,這些都是後疫情要面對的。
教育是發展人的工作,數位不是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人發揮只有人能夠發揮的事情。例如之前談的AI人工智慧,機器人做重複性工作可以比人快好幾十萬倍,但創意、人際互動,長期陪伴弱勢學生,協助長出學習動機和信心,這都是機器人無法做到,
讓老師去做只有他能做的事情,用數位更精準加速診斷和治療,了解學生學習後在哪邊碰到困難對症下藥。透過數位,能幫助老師快速診斷問題,把多出的力氣花在重要的事情,用數位賦能做更有品質的事情。打個比方,老師若是鋼鐵人,那數位工具就是賈維斯(Jarvis)(編按:電影《鋼鐵人》的角色,AI助手)。
一場世紀瘟疫 為下世代鍛煉敏捷力
這次停課對TFT團隊而言就像期末考,考驗團隊的「敏捷力」,是否有能量達到快速且穩定地面對各種變動,儘管成果還不到完美,但符合我們的使命和願景,團隊不分部門共同為同一項目標行動,並把改變視為每一天共存的常態,尤其身為非營利組織,就是要創造改變。
面對改變也是需要教給下一代的能力,這次的世紀瘟疫可能只是預告,在VUCA世代(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複雜性、Ambiguity模糊性,孩子們要面對的未來是現在的大人無法完全想像的,所以終身學習的能力,包含敏捷思維和數位能力,才是帶得走的投資,也給教育工作者更認識孩子需要的機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