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大生住進部落 帶部落青少年走向世界
從台北出發換了三次交通工具,沿路景色從都市的高樓林立,逐漸變為錯落在綠意盎然間的一間間矮小平房,甫抵達台東武陵部落,乘著漆滿亮黃色的計程車,明顯的外地人模樣,似乎是我闖入這片祥和之地,心想著Ibu部落共學的創辦人——郭孔寧第一次因為打工換宿而來時是抱著什麼心情,又是如何認識部落、一起生活?想著想著,被司機的一聲詢問點醒,從車窗望去,眼前皮膚黝黑,穿著白T牛仔短褲的少女,一身大學生穿搭,熱情地揮舞著手,孔寧早已準備好迎接素昧平生的來訪者。
融合在地生活 整個村鎮都是教室
2016年創立的「Ibu部落共學」目前與台東延平鄉武陵部落的課輔班合作,提供寒暑假的兒少培訓課程及長期陪伴,同時因為有著物理、醫學、教育與土木等大不相同的大學科系所組成的團員,每個人發揮所長,讓當地孩子在學校學習之外,還有機會打開多元視野,看見更多未來選擇。
Ibu的課程分2種,第一是訓練表達能力與領導力的主體課程。孔寧觀察到,部落小孩的未來職涯選擇單一,「幾乎都走公家機關,當警察、護士或軍人。」為了讓小孩看見未來有其他選擇,學習主動爭取的表達能力就顯得更加重要。
Ibu不是將世界帶進武陵,而是與這群孩子一起走出武陵,看見更寬廣的世界,Ibu將看似艱深難懂的資優創造力問題解決課程(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結合青少的日常生活。
孔寧曾與青少一起討論、規劃,帶領部落兒童玩範圍擴展至整個關山鎮的闖關遊戲,認識自己日常生活的地方,也曾與青少騎著自行車,依循著團隊成員規劃的各項謎題,結合隔壁鄉鎮--池上鄉的地方特色文化進行深度旅遊,更曾搭著火車前往台北,與中山女中、師大附中的高中生交流,親身了解都市與部落的差異,例如文化與家庭觀念等等。
Ibu今年也入選了全國最大教育博覽會--雜學校,並奪得影響力獎,參展的出發點也是為了讓小孩有發聲的舞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事。」孔寧與Ibu團隊認為部落孩子較缺乏主動表達己見的機會,希望透過參展人數破萬的教育博覽會,讓他們親自踏上舞台,將散落在日常的部落生活樣貌,分享給更多民眾,也希望藉此機會,讓欲加入Ibu團隊的人先對部落有基礎認識。
Ibu的第二種課程是因應當地課輔班需求,進行類似補救教學的課後輔導。武陵村內唯一的國小--武陵國小全校共七十幾位學生,其中超過半數參與課輔班,擔任課輔班負責人的董婉珍認為,由於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課輔班幾乎成為孩子們的第二個家」,由於課輔班老師皆為學生媽媽自願擔任,對部分國小課程不熟悉,她認為Ibu的投入如同維他命,是幫助孩子跟上學校課業的一大助力。
撐過青少試探期 成為最可靠的家人
當大多數部落服務團隊如蜻蜓點水,短暫服務後轉身離開就沒了交集;孔寧與Ibu團隊選擇留下來,與部落一同生活。Ibu是部落小孩為孔寧取的布農族名字,最終沿用為團隊名稱。
目前就讀國立臺北教大特殊教育學系的孔寧每周至少到訪部落一次,為了多陪陪這群如同家人般的兒少,孔寧星期一與星期五絕對不排課,有時甚至在天光未亮之時,搭星期二清晨5點的火車,趕著上早上10點的大學課程,「想陪他們久一點嘛!」似乎不覺得累,孔寧嘴角掛著微笑地說著。
為了走入青少心房,孔寧與他的夥伴也度過了一段為期不短的試探期。「第一次見到我,就在前面的小坡,被他們兩邊夾擊,追著踩我的鞋帶,我跌倒後還滾了一圈勒!」記憶猶新,孔寧講起碰過的種種試探,不自覺加重語氣,既好氣又好笑的說。不只如此,像是無緣故地亂開玩笑、故意無視,封鎖臉書及Instagram,孔寧統統都遇過。這些聽起來近乎欺負的行為,孔寧認為如果沒有一定毅力與堅持,恐怕很快就打堂退鼓。
「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測試我有沒有重視他。」孔寧觀察到,這群年齡落在國中的青少大多家庭複雜,再加上時常被不熟識的人以主觀印象妄加定義,對突然走近自己的人,多了一層防備與警戒。
「我覺得過程需要耐心,也要理解。」露出一抹微笑,孔寧認為,在一次次的試探過後,當青少發現到這群大學生始終不曾因為被刻意無視就不理睬他們,明白這群人是真心想認識、了解他們後,雙方關係才逐漸變得親近。
建立關係絕對不是孔寧說的那麼簡單,如果不是孔寧一個禮拜至少一次,從台北搭4個多小時的火車,又為了與這群孩子們見面,克服了與青少接觸時面臨的試探期;如果不是一次次的互相磨合與了解,青少也不會在去年孔寧生日時,籌備許久就為了給她一個生日驚喜;也不會在得知Ibu的青少課程因為會考落幕而正式結束時,開著開玩笑說「不要離開我們」,眼神卻是無比認真。
「我覺得他們真的值得我去做。」回憶起過往與青少經歷的點滴,午後時分,看著身旁睡得深沉的幾位青少,孔寧的眼神盡是寵溺。從一開始的試探到現在半開玩笑地打鬧玩樂,她與兒少的關係不再只是師生,更成為朋友,成為彼此的家人。
每每講到這群青少,孔寧的語氣總會變得柔和,明明年齡差距不大,但她總會帶著如同母親般的口吻,說著一個個令她印象深刻的青少故事。
我希望以後變得跟妳一樣好!
小新,就是一位影響孔寧極大的青少。武陵部落居民關係緊密,從巷頭到巷尾幾乎都互相認識,小新是當地青少的頭頭。
前年4月第一次遇到小新,「還有人警告我說如果帶不動他就算了」孔寧開玩笑地說。恐怕沒人料想得到,這位從台北來的少女,卻用她獨特的方式,走進小新的生活中。「我第一次遇見他就叫他搬磚塊,之前可能沒人敢叫他這麼做吧!」想起過往的回憶,孔寧笑得更加開朗,小新即使並未參加每一次Ibu團隊舉辦的活動,但團隊的用心與認真,他似乎都看在眼裡。
當生活圈突然闖入一位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的女孩,與過往面對的人截然不同,她的背包與行李總是裝滿厚重參考書、自己統整的歷屆考題與各式各樣糖果零食,來的次數頻繁到幾乎快成為半個武陵人,小新慢慢觀察,也試著改變,他卸下強硬尖銳的小混混模樣,用自己的真實樣貌,主動走向孔寧,也開始接觸其他不熟識的青少,最終在一次活動結束後,他走到孔寧身旁,向她致謝。
「他說『我從沒想過世界上還有好人存在』,他希望以後能變得跟我一樣好。」講到這裡,孔寧原本極快的語速突然放慢,「我從來沒想過我是有影響力的人。」因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自己對他人的影響力,看見自己對青少的重要性,這份感動也成為Ibu與孔寧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不只小新,孔寧與Ibu團隊的付出,其他青少也看在眼裡。9月即將前往花蓮讀高中的小薇說:「她跟團隊是真的想為這裡付出,」孔寧來了以後,小薇也觀察到自己的改變。原本個性害羞,但因為Ibu課程時常要求每個人都要有上台講話、表達想法的機會,「我發現我不再害怕與陌生人說話。」講起個性上的突破,小薇的語氣帶點驕傲與浮誇,絲毫看不出眼前這位受訪時時不時大笑,眼神也不曾閃躲過的女孩,與過去竟然那麼不同。
另一位也要前往花蓮讀書的Lala認為,孔寧帶給這群青少最大的學習不僅是幫忙輔導課業,更多的是因為熟悉她認真的做事態度,無論感情、課業等問題,都會第一個詢問她,「是一種獨有的依賴感。」
訪談接近尾聲,隨口問起青少們對孔寧的感謝,沒想到一連串的回憶與感謝如洪水般傾瀉而出,「很謝謝孔寧在我們低潮的時候,不管原因是什麼,都會認真聆聽,也給我們許多建議。」不好意思面對面說出口的話語全部傾訴給眼前初次踫面的陌生人身上,也不擔心是否能如實傳遞給孔寧,「反正跟她一起經歷過的事情全部都令人印象深刻。」青少們異口同聲地笑著說。
只要孩子不放棄我,我就不會輕易放棄他們
孔寧不時自嘲Ibu是萬能的需求供應者,無論兒少想學舞、玩科學,抑或是課輔班老師想增加時事課程,Ibu總會竭盡全力找到適合人選,「大不了自己去學嘛!」帶點驕傲的語氣,孔寧笑著說。但其實,孔寧本人才是那位似乎有著三頭六臂的需求供應者。
如同超人一般,從擬訂教案、寫企劃、籌措經費到對外關係,孔寧無所不包且極講求效率。2016年創立至今,為了籌措經費,Ibu積極參與企業及政府舉辦的各項計劃與競賽,從富邦文教基金會的Ideas Lab計畫、歐都納圓夢計畫、青年發展署的實踐家競賽到今年的雜學校參展,孔寧主導擬定的每項提案,無不成功通過。
再怎麼被夥伴開玩笑地稱為機器人,但就連機器人,也會有需要休息的時刻,更何況孔寧還是一位剛滿20歲的女孩,時時要與挫折及疲憊為伍。無論是合作之初的互不理解、與課輔班的磨合、與部落價值觀的衝突、寫提案寫到整個禮拜幾乎沒睡,更甚者,Ibu碰過原先安排好的課程規劃因溝通不慎從2個禮拜縮短到4天,也遇過授課及住宿地點的搬遷,當身心俱疲時,分擔孔寧煩惱的不只是團隊成員,青少更是她的重要支柱。
「我很少讓別人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語氣始終沈穩的孔寧稍微哽咽地說,「他們應該是極少數看過我哭過的人。」她緊接著說。
成立不到2年的Ibu如同這群青少一樣,當青少摸索著人生未來方向,Ibu也在思索著下一步該怎麼走。會考結束後,相應的青少課程也跟著劃下句點,Ibu經過半年沈澱,未來計畫採「巡迴」方式,接下來將前往隔壁永康村,認識更多部落孩子,雖然目前仍存有許多未知數,例如人才招募、駐點時間與適應與否等等,但因為有彼此相伴,他們在面對未來的路上都不是踽踽獨行。
這群青少即使再不到1個月就要紛紛前往花蓮就讀高中,但在過去1年裡,有著這麼一群從遠方而來的大學生陪伴他們度過高中會考前的365天,從一起在小小的課輔教室討論帶領兒童的闖關遊戲課程到深夜、在炎熱夏日腳泡著冰水,把桌上一疊厚重的參考書一本本「嗑」完,到考試當天,孔寧與考生一同搭1個半小時的火車到花蓮陪考,難以抹滅的情感在時光的累積下層層堆疊,也許未來見面次數會變少,但就如同孔寧所說:「只要這邊的孩子不放棄我,我就不會輕易放棄他們。」
在武陵部落,年齡、性格、生活方式等等似乎都不是什麼差異,都市的大學生與部落的青少在2年多的時間中,用耐心、也用理解認識彼此,即使過程也有過摩擦,他們仍然沒有放棄,一點點累積信任關係,跨過種種歧異,最終才走進彼此心中,用最真實的樣貌,成為彼此的知心好友與有著深刻羈絆的夥伴。
孔寧跟Ibu團隊停留在武陵部落的時間僅是短短2、3年,但他們帶給武陵兒少的改變卻會長遠保留在兒少身上。無論是與他人真誠的互動交流、負責任的做事態度以及擁有寬廣眼光看待自己的未來,青少的改變孔寧看在眼裡,確實感到無比欣慰。
「我覺得這就是我來這裡的目的。」訪談的最後,孔寧再次燦笑,對她而言,這群孩子讓她看見自己的影響力,與他們一同經歷的日常編織而成的無數故事,如同她白色上衣胸前幾隻小手牽在一起的圖案一樣,將會長駐在孔寧心中,與Ibu部落共學團隊一起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