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視「青年返鄉」為畏戰!地方做好支持系統了嗎?

圖/pixabay
圖/pixabay
無貧窮

圖/pixabay
圖/pixabay

A:「誒...你最近有沒有看到巷口老王家的兒子,似乎回來村庄裡,有好一陣子了...」

B:「是那位瘦瘦小小,但當年都考第一名那位嗎?長那麼大了,難怪我最近常感覺看到一個熟悉面孔,是功名成就,回來要開醫生館,還是去小學當老師喔。」

A:「老實說,我也不太清楚,只是那天似乎有聽到他媽媽說,他兒子,說想回來生活!」

B:「啥咪回來生活?這是什麼人生目標!原來那位優秀的孩子,是啃老族?了然....」

A:「阿,不要這樣說人家啦!你看我們這個什麼地方,能做什麼,難得有青年人想回來...」

B:「好啦,我開玩笑的,老實說有人願意回來就該很偷笑了,反正不干我們的事...」

關於以上對話,我想大家應都不陌生,常見於某日黃昏,地方公廟前的婆媽聚會上,一群地方媽媽們,正在進行例行地方訊息交換,當高齡化、少子化,和都市吸盤效應,讓台灣的許多地方,只剩下老人及小孩的情況下,當任何一個年輕人,甚至家庭願意回去地方,都會掀起一番漣漪,甚至成為在地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青年返鄉」這4個字,似乎在這幾年引起矚目,尤其在許多政府計畫的推波助燃下,讓對文化、藝術、農業或社會有熱情與執著的年輕夥伴,走上一條非典型的路線,找尋一處你心儀之處,返鄉圓夢並做自己。關於這樣的現象,並非現代才有,以台灣的大小,以及區域關係,流動本就稀鬆平常,現在不同的只在於價值觀的進化,資源的挪移,還有得力於現代交通的助益。返鄉,不再遙不可及。

我常在演講當中開玩笑地問著,知道誰是台灣青年返鄉之父嗎?答案是目前被稱為台灣電音教父的林強,就因他30年前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向前行》。他這樣唱道,『火車漸漸在起走 再會我的故鄉和親戚,親愛的父母再會吧 鬥陣的朋友告辭啦,阮欲來去台北打拼 聽人講啥咪好康的攏在那....』

歌曲中透露的時代感,告訴我們,過往城鄉間存在一種莫大差距,城市被塑造成進步光明的美好之地,地方是失敗者或競爭力缺乏的居所。前往城市打拚,成了每位年輕人的夢想,但隨著時代翻轉、價值觀的改變,「返鄉」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不僅被年輕族群所接受,並被認為是一件很酷的事。

建構草根模式的支持系統

回過頭來看,我在過去幾年擔任多項政府計畫的業師,在全台地方走訪,對於青年返鄉所面臨的困境,所做出的初步研究結論。每回分享,都能獲得台下滿滿青年用頻頻點頭來表示贊同,「老師,就像你說的這樣!一點都沒錯」。

從中可清楚知道,無論是3年內的初期投入者,或者3年以上,10年未滿的成熟實踐者,通常在過程中,都會面臨不同程度及面向的困境,如何協助解決甚至提前,能不能找出核心方法,這是這幾年持續在陪伴地方團隊,在實務當中,極力想突破的困境........。

「建構支持系統」,這是我在當時研究報告撰寫過程中,腦海裡頭不斷浮現不同的地方現場及青年案例後,最終就浮現並定格在這6個字。

在爬梳過往的案例時,我常常發現,返鄉常發於一個契機,成於一股熱情,但終點還是在於想做什麼、能做什麼,如此才能留下來,真正落地做點什麼,但往往太多的是返鄉後,卻找不到自己的一柱角,頓時感到孤立無援。

這讓我們明顯感受到,專業之外的情感支持與同儕陪伴,成為支持初期返鄉者的一項重點。當你需要討論、當你闊別十年,人生地不熟,想找人說話透透氣,甚至你想要精進生活紋理。這時建構一個小而美,緊密而溫暖的「支援系統」,就成為這樣潛在需求下的一項解法。

返鄉是創生時代的一種必然,只要打造好環境打造,把人串連,未來的城鄉流動將成為常態。 圖/pixabay
返鄉是創生時代的一種必然,只要打造好環境打造,把人串連,未來的城鄉流動將成為常態。 圖/pixabay

關於支持系統,指稱的也不只有人的部分,也許可從下面三個面向說明。

第一類:人(互動) 有沒有可以聚集多一點、擁有相同理念的夥伴,彼此陪伴、學習成長,一同執行作戰,時常可以相互體諒,並互通有無。

第二類:物(有形) 有好的生活支援,能讓曾經離鄉背井的返鄉遊子們,感受到地方的魅力及溫暖,因此能否提供一個有特色的教育,一個快速的寬頻,一個令人安心的醫療,一處可預期的交通方案,還有好的育兒,養老及學習資源場所,都會成為「留鄉」極為重要的決策點。

第三類:境(無形)毅然離開城市,奔向地方懷抱,必然有許多理由,或許是地方的自然環境,風土的薈萃魅力,文化的多樣性,宗教的熱情奔放,還有濃濃故鄉愛。這些抽象但有感的因素,讓這裡很特別也不一樣,成為決定返鄉與否的臨門一腳。

這3項如果能有效建構,讓人不再視返鄉為畏途,但其中有一大塊的資源及責任,取決於公部門是否願意打造地方基礎系統(infrastructure),讓在先天環境之外,也在後天補上,讓地方真正成為一處軟硬兼具的宜居之村,生活之鎮。

圖/pixabay
圖/pixabay

建立一個存在青年會的地方

「人」必然是箇中關鍵。

近年在台灣及日本兩地地方現場觀察,成立「青年會組織」會是一個可行的方向。許多關於社造、地產或產業組織已如雨後春筍地展開,但這類組織讓後進者很難自在加入或參與運作。

如果可以成立一個以青年為主的組織,讓返鄉、留鄉青年們有意願加入,並聚焦在當地文化之上,從而「故鄉愛,地方情」也許就成為大家的公約數。這類組織不僅能彼此發揮成員互助的情誼,對方的返鄉經驗都能成為彼此的養分,當彼此所遭遇的困境能成為彼此的借鏡,當彼此擅長的領域與範疇,能成為他者的一扇窗,構建出防守的範圍,加總起來就是一個更完全的地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如何能團結這樣以青年為主體的地方團體,透過地方文化活動及民俗祭典為目標,透過參與來建構地方認同,透過熱衷來貼近文化脈動,透過一齊來建構故鄉愛,讓大家是基於愛鄉愛土,為了榮譽與互助而相互連結,當非金錢或利益才聚合,這樣的關係,必然更為純粹。

每年10月,日本滋賀縣彥根市舉辦的一年一度吉祥物大會,全國數十萬民吉祥物粉絲聚集。在這樣場合中,彥根地方青年會議扮演十分吃重的角色,不僅要維持秩序,並要扮演整天最重要之遊街活動的主角,而無論是青年議會所或者是早先的青年團組織,目標宗旨並不是「學習」,「人脈」,「賺錢」,而是「修練」、「奉仕」、「友情」,背後隱含著就是如何透過服務來修煉自我,透過服務鄉里來創造價值,也因為這樣的信念,讓地方年輕人願意齊聚一堂。

不僅滋賀如此,一年一度舉辦於新瀉縣的燕三条工藝祭典,幕前幕後,都可以看到青年會成員參與其中。如此可知,一個具有能量的青年地方團隊,能在地方有需求時發揮戰力,並能透過這些地方活動,團結眾人,培養高度向心力,讓人能以此為榮,成為彼此間的重要支撐,而這樣為了地方一起努力的感情,也將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讓地方成為大家的最大公約數,成為人生的實踐場。

回頭來看台灣,這幾年也有類似案例,包含由官方協助成立之「桃園客家青年會」,匯集桃園地方青年,透過這樣模式相互結集,成為桃園翻轉,地方活絡的新勢力。

離島馬祖,面臨到人口急遽外流,3年前由一群愛鄉青年號召之下成立「馬祖青年發展協會」,並以「馬祖的美好生活來自不同族群、環境的多元共存」為核心理念,提昇文化自信、公民發聲、行動與培育為基礎的青創發展為三大行動目標。

返鄉是創生時代的一種必然,只要打造好環境,把人串連,未來的城鄉流動將成為常態,從草根而起的青年組織,將成為返鄉者共同的家,一處具有凝聚力,愛與關懷,充滿力量與勇氣的地方。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3467.jpg

林承毅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地方創生傳道士,充滿熱情與好奇心,信仰人本設計,具洞察力,深信體驗有價!

作者文章

換帖,換經驗! 「地方換帖宴」創造「全台創生 」

換帖,換經驗! 「地方換帖宴」創造「全台創生 」

別視「青年返鄉」為畏戰!地方做好支持系統了嗎?

別視「青年返鄉」為畏戰!地方做好支持系統了嗎?

創生二年12提醒 「莫以旅客為重,住民才是關鍵」

創生二年12提醒 「莫以旅客為重,住民才是關鍵」

最新文章

推動無農藥永續農場-她用雜草養紅棗、養土 再派雞吃害蟲

推動無農藥永續農場-她用雜草養紅棗、養土 再派雞吃害蟲

不滿圖書禁令 美國獨立書店遍地開花、上架禁書

不滿圖書禁令 美國獨立書店遍地開花、上架禁書

拒絕化肥、農藥!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耕種有機米 再邀青農回鄉

拒絕化肥、農藥!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耕種有機米 再邀青農回鄉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棄耕茶園重生!中華大學走入山區 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

棄耕茶園重生!中華大學走入山區 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

留住土地記憶-台東「部落草地便當」鋪一條回家的路

留住土地記憶-台東「部落草地便當」鋪一條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