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墾丁觀光近年遊客數漸減,觀光面臨嚴峻挑戰,地方推動梅花鹿生態旅遊,盼打造「台灣的奈良」,撐起墾丁觀光的另一片天。 圖/劉學聖攝影
墾丁觀光近年遊客數漸減,觀光面臨嚴峻挑戰,地方推動梅花鹿生態旅遊,盼打造「台灣的奈良」,撐起墾丁觀光的另一片天。 圖/劉學聖攝影

墾丁觀光曾經享譽國際,近年卻因消費太貴等現象,出現遊墾丁不如玩沖繩等「黑墾丁」言論,造成觀光的嚴峻挑戰。地方人士說,墾丁不只有陽光、沙灘,還有豐富生態,近來推動梅花鹿生態旅遊受歡迎,有機會打造「台灣的奈良」,撐起墾丁觀光的另一片天。

閱讀更多:恆春路上、海裡都有梅花鹿?2000多頭已超過當地生態承載量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統計,疫情過後的2024年僅214萬人次造訪墾丁,創40多年來最低紀錄。屏縣府交旅處分析,可能與疫情解封後,國人出遊轉向海外、喜歡追求高CP值與文化差異體驗有關。

墾丁也接連出現負面形象,2017年的天價滷味到去年的百元櫛瓜、陽傘沙灘插旗事件等,都衝擊觀光。北部旅客也提及到墾丁交通成本太高,搭高鐵到高雄左營,還要再花至少2個小時車程才抵達恆春,遇假日房價又翻漲。

交旅處說,墾丁大街攤商在縣府輔導下推動價格透明化,墾管處也改善沙灘陽傘插旗現象,今年7、8月接連有颱風、豪雨,影響民眾出遊意願,但9月、10月接續連假,住宿率有回升到7、8成以上。

恆春半島社頂部落最近興起梅花鹿生態旅遊,給了遊客另一種吸引力。社頂部落發展文化促進會總幹事趙銘崑說,梅花鹿吸引力超大,社頂八條生態旅遊路線,參加賞鹿遊程的人數占在地觀光總客源的2、3成。一趟遊程來回3公里,徒步約2到2.5小時,每人450元、2人即可成團。

他說,梅花鹿天性膽小,白天大多躲起來,很難親眼見到野生鹿群。不過,復育站的梅花鹿屬於半圈養,出團前只要先確認梅花鹿所在位置,幾乎都看得到。過去也曾開發籠仔埔草原夜間賞鹿遊程,但有不肖業者違法開沙灘車帶遊客追鹿遭取締,遊程中止。

看見新商機,能親近梅花鹿的生態園區因此興起,恆春鎮鹿境梅花鹿生態園區負責人謝鎮州說,在梅花鹿休閒農場,遊客能體驗餵食、與鹿群親密互動;許多台灣人到日本奈良賞鹿,台灣的梅花鹿也很美,為什麼不留在台灣看就好?讓他決定打造梅花鹿生態園區。

陸續有業者及飯店業也投入經營梅花鹿園區,但屏東縣農業處表示,目前恆春僅3家合法的動物展演許可,另有4家因無許可遭開罰輔導中。梅花鹿雖有成為墾丁新觀光明星的態勢,但人鹿衝突漸增是隱憂。

恆春半島梅花鹿分布地點。 圖/潘奕言製表
恆春半島梅花鹿分布地點。 圖/潘奕言製表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單一材質更永續!世博台灣館用「玉米+牡蠣殼」打造環保制服 快乾、排汗還不皺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最新文章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從舌尖到衣角品味美好 優織隆攜手成真咖啡啜飲循環新日常

從舌尖到衣角品味美好 優織隆攜手成真咖啡啜飲循環新日常

北漂族溢出的鄉愁!3位彰化青年假日返鄉、親手修復60年代老宅 賣書也賣情懷

北漂族溢出的鄉愁!3位彰化青年假日返鄉、親手修復60年代老宅 賣書也賣情懷

【專欄投稿】不是不會說而是沒人聽!農民的「語言權」由誰定義?

【專欄投稿】不是不會說而是沒人聽!農民的「語言權」由誰定義?

7隻稀有「東方白鸛」飛來!彰化大城鄉重啟生機 擬打造東方送子鳥農產品牌

7隻稀有「東方白鸛」飛來!彰化大城鄉重啟生機 擬打造東方送子鳥農產品牌

【專欄投稿】讓不熟悉農業的人也買單!從「梓感農村文化節」看見農業轉型的新商模

【專欄投稿】讓不熟悉農業的人也買單!從「梓感農村文化節」看見農業轉型的新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