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承諾到共好】每個人都是局內人 富邦人壽深耕保險教育實踐普惠金融
鄰座同學、部門同事、小店老闆、職場菁英、家庭照顧者……新住民在台就學、就業,與我們的生活緊密扣連。據統計,台灣目前約有61萬名新住民,若加上新二代,新住民人口數已破百萬,和我們一樣領著中華民國身分證、盡納稅義務,但新住民真的成為「我們」了嗎?
「新住民已經有身分證,但還需要更完整的保障。尤其我們幫助的弱勢家庭,他們生活上都已經有困難,要另再提撥保費,更是困難。」財團法人台灣賽珍珠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陳杰昇指出,新住民在台灣大多只有全民健保的基礎保障,若要保職業災害保險、壽險、健康險等特殊險種,容易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範圍。
金管會於2025年擴大微型保險保護傘範圍,讓新住民都能獲得保險與保障。陳杰昇認為「每個國家的壽險產品不同,新住民對台灣的壽險產品不熟悉、加上成長背景文化不同,容易產生資訊落差。」語言與文化隔閡、經濟條件,都是新住民無法得到完整保障的原因。
新住民不是過客,而是與我們生活在同座島嶼的鄰居。富邦人壽攜手賽珍珠基金會,推動「2025新住民財務安全守護計畫」,從關懷訪視宣導理財、金融防詐系列課程、多語版文宣品翻譯服務、考照培訓四大面向,向新住民家庭傳遞金融常識與保險觀念。
推倒語言文化高牆 健全金融保障
落實金融友善原則,多數金融保險業者都已提供多語保單服務,但從理解保單內容到真正適應台灣的金融體系、獲得實質保障,新住民首先得跨越語言及文化藩籬。
陳杰昇表示:「新住民成長文化不同、語言隔閡,容易產生資訊落差,較難與台灣壽險公司建立信任,他們會擔心自己在台灣能確實獲得保障嗎?」陳杰昇認為,新住民無法近用金融服務,文化背景差異是主要原因。
富邦人壽從臨櫃服務到內部培力,致力於提供新住民完善的金融保障。在臨櫃服務方面,提供多語文件與客服,協助新住民以熟悉語言進行溝通,讓金融服務更加友善;此外,保險業務團隊中也有新住民夥伴,在提供保險服務日常關懷上能更貼近新住民保戶想法並感同身受,曾有新住民保戶被醫院診斷為輕微中風,所幸有保險,不只能讓能安心接受治療,在薪資中斷期間,也能維持家庭生計,住院期間,新住民業務員也時常去醫院陪伴,給予支持鼓勵。
金融培力知識落地 推動理財觀念建立
基礎金融支持讓新住民安心根留在地,若能強化新住民財務自主、權益保護,更能推動金融市場穩健發展。陳杰昇提到,「目前輔導的新住民涉入詐騙刑事案, 因新住民在語言弱勢、警覺性低,以及對台灣的金融環境不熟悉,更容易受騙。」陳杰昇認為,要反轉新住民在金融市場的劣勢,需建立正確理財概念、培養財務風險控管的能力,是金融機構實踐社會責任的重要一環。
富邦人壽與賽珍珠基金會推動「2025新住民財務安全守護計畫」,製作多語保險理財教材,讓新住民接收理財與保險規劃資訊;將金融知識轉化為觀念傳承,發展親子共學金融及防詐課程,把理財與保障觀念傳承到下一代。
藉由知識與觀念的建構,希望可以弭平新住民接觸台灣金融服務的落差。富邦人壽將理財與保障觀念,進入到新住民的日常,結合居家訪視作業推動新住民金融教育,並開設培訓課程,引導新住民和新二代考取金融常識與職業道德證照,期待讓新住民理解台灣的金融市場運作,並獲得更完善的保障。
擴大金融保險力量 素養教育深化影響
期望新住民能突破語言、金融知識、身分限制等障礙,富邦人壽結合生活化金融教育建立知識基礎,並藉由社區合作,協助新住民安全完成金融服務流程,讓新住民成為台灣金融體系的一份子。
富邦人壽不僅對新住民推動保險教育,也積極深耕學生族群,攜手與Zuvio大學生論壇平台合作,調查中從風險、防詐兩大面向,發現僅7成大學生會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顯示在防詐意識還需進步與普及,逾6成大學生最想學習「如何規劃適合自己保險」,如能及早學習保險知識,有助於提早建立保障,降低未來突發風險。
在與大學生傳遞保險觀念之際,富邦人壽同時向下紮根至國高中,於113學年度與台灣財經素養教育推廣協會合作,前進新北市、台中市國高中職學校,由專業業務員擔任講師,聚焦保險觀念,從出遊投保旅平險理解醫療趨勢與保障需求,將保險做為風險轉嫁工具,建立學生金融風險認知。逾九成參與的學生表示,課程有助於了解保險及防詐相關知識,內容相當實用。
富邦人壽不僅在校園宣導,更擴及一般社會大眾,因應現代人數位影音收視習慣偏好,推出「懂先生保險教育影片」創新互動影音,讓民眾輕鬆學習保險知識,內容包含多數人會面臨到月退休金、醫療金與長照金需求,讓民眾輕鬆理解保險。未來富邦人壽將持續深入社會各層面,從社會大眾、大學、高中、國中,乃至國小,全面推動金融保險教育,期望協助各年齡層在面對風險時,具備充分的準備與判斷能力,真正落實「全民懂保險」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