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帖,換經驗! 「地方換帖宴」創造「全台創生 」

圖/地域振興聯盟提供
圖/地域振興聯盟提供
無貧窮

2月7日午後,在彰化市區的介壽生活藝文館,有一場名為「2020地域振興換帖會春酒」的大型聚會。在當天,有超過40組,來自全台各地受邀前來的團隊前來結集,也許選擇在元宵前夕舉辦,大夥臉上無不洋溢著充滿新年感的的喜氣。

這是由某公單位作東舉辦的計畫超前部署共識會?還是大計畫的醞釀協調會?答案都不是。

這是一次民間自發舉辦的聚會,所有人不僅要自費前來。許多夥伴更是帶著各自的產品前來要與大分享。名為春酒,那是想要營造一個平台,期待大夥能利用機會,與全台團隊夥伴進行交流整個下午讓大家輪番上陣,分享過去經歷,並預告即將到來的未來,而期盼促成更多攜手共創的新可能。

既喝春酒也換帖 籌組地方創生年會

分享結束後的新年圍爐聚餐,如同論壇名稱的換帖二字,眾人舉杯祝賀,並預告新的開始,如同當天會場上的2個宣佈。首先,台灣地域振興聯盟自即日起正式成形,初期將9位共同發起人為核心,期盼結集出席團隊,形成一種共學、共榮,並以活化地域,振興共好為目標的支持系統,並邀請更多全台團隊加入。

其次是宣佈首屆「台灣地方創生年會」即將於年中舉辦,而這也是另一個凝聚更多有志之士,宣告由民間為主體對台灣地方創生的期待及盼望的活動。

上述發生於2個月之前的歷程,可說是台灣高舉地方創生大旗,並準備要大步邁入第2年之際,由民間自發的行動,背後所盼望的是,透過以實踐者為中心的平台,引動更多橫向跨區串連,讓埋首在地方實踐的夥伴,能連結彼此成長。

如要回顧這次結集的起心動念,可以追溯到近6年內,我因有不少機會,擔任政府各部會地方實踐型專案之審查委員及陪伴業師,包含文化部、教育部、農委會、經濟部以及北部地方縣市。

在過程中,我發現一些亟待克服的問題,例如,有些區域因為有很有想法與實踐力的團隊存在,慢慢形成群聚效應,並培養出不少新團隊;而有些地方,團隊理念很好,但在地性不強,並在實踐中碰到一些問題,因而在一兩年後默默退場了

還有一些不錯的地方青年夥伴,因為火侯差了一點,遲遲找不到切入契機;另外也發現有一些年紀稍長,依戀地方,想以此開展事業第二春的夥伴,也面臨到找不到同儕的窘境.....

圖/Pixabay
圖/Pixabay

發想日本 台灣也該成立地域振興聯盟

3年前,我提出青年返鄉所遭遇的困境,包含初期面臨到的「如何融入地方,建立在地人脈圈」,「找不到可一同成長的同路夥伴」,「機會抉擇,理想及現實間徘徊」或是中後期會遭遇的「競合關係間抉擇」,「難尋適合的將才」,「世代接班問題」等。看似問題不大,卻可能是團隊所共同面對困難,或許我們可以藉此著手,思考如何解決。

身為多個團隊的業師顧問,雖然現行業師制度有其一定程度的效益,但是否應該有一種更為「有機」、「永續」的做法。誠如上期專欄所提到的支持系統概念,我們能否有機會建立一種以「地方實踐者為中心」的支持系統,展開細分為多種不同層次的支持建立。

但如果要從人為核心,這樣的平台模式該如何建立?是另一個大型組織,或是被多數人略有微詞的協會或學會模式?

其實都不盡然,在我的想像當中,會是一個非剛性,資源共享,目標導向型的聯盟(consortium)組織,足以海納地方不同層次,多元實踐者,必能跨越不同政府資源,領域範疇的機制。

由於不斷在不同場合倡議這樣的觀念,去年偶然我向好友三峽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聊到這件事情,想不到他也相當具有同感,並熱烈地提到他才在近期前往日本參與舉辦40幾屆的「全國町並大會」。

他在現場觀察到的組織運作,有著滿滿感動,並提到近期甘樂文創曾協助國發會進行地方人盤點。調查最終得到初步結論,「一個地方團隊,從初步投入的萌芽期,要持續發展進入成熟期,平均需要歷經9.8年」。

如何扭轉這樣的陣痛期?當時他想的是,如何協助地方團隊更快速渡過縮短這段歷程。而後曾舉辦了兩次大型聚會,得到不少反饋他更堅定了他的心念,認為需要有一個屬於大家的組織,既能進行地方創生基本,更要培育扶植更多後進。在這些觀念上,我們一拍即合。

民間發動 和政府成為夥伴關係

「民間自主,自發行動,橫向水平,柔性包容,換帖扶持」這五項,應是我們的共識,畢竟在起心動念上,是期待能創造一處平台,能真正透過串連,打破各種計畫、區域、世代、領域、經驗之間,有形無形的壁壘性,讓所有人都能在整個平台所建構出的大中小聯盟中悠遊成長,相互結盟,最終就能為地方孕育源源不絕的能量及人才,並成為重要介面。

很開心兩個人的熱情與使命感沒有被澆熄,很快的我們找到了在地方實踐之路上,一同努力奮進的前輩好朋友,包含樹冠影響力投資的創辦人楊家彥先生,幸福果實創辦人廖志汶先生,竹山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均先生、彰化旅庫創辦人邱明憲先生,鹿港囝仔創辦人張敬業先生,茶籽堂總經理趙文豪先生,台青蕉共同創辦人王繼維先生,還有兩位推坑者三峽甘樂文創林峻丞執行長,還有我,林事務所執行長。

9位夥伴分屬不同的專業,分布不同地域,但共同的是有一顆想要改變台灣,讓地域發光發熱的心,期待我們的土地及產業皆能永續。在9人小組的共同決議之下「台灣地域振興聯盟」這樣以振興地方,活化台灣為己任的團隊,從2020年正式成形。

https://www.placesmaking.com 圖/摘自官網
https://www.placesmaking.com 圖/摘自官網

我們期待草創9人只是一把火種,扮演點燃大家熱情,喚醒大家意識的開始,期待隨著聯盟事務逐步推展,能造就同心圓一般的網絡關係。從2位挖坑者,到9人小組,再到春酒的地方40組,逐步到年會的兩、三百組,當「串連」行動展現出地方實踐的意志,讓民間的力量能匯聚,也許能成就在歐洲歷史上曾經出現的梅迪奇效應(The Medici Effect)當然更期盼能與公部門之間建立一種新的夥伴關係,成就真正的「公民連攜」。

最後距離6月30日-7月1日的首屆地方創生年會,還有最後的倒數90餘天,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場屬於地方實踐者的日子,而台灣地方振興聯盟,以匯聚地域實踐者為初心,期盼能提攜,串流,結集,屬於台灣的實力,相信最終這一切都會回饋給生養我們的台灣土地,從鄉村拼回城市,讓地域不會是地獄,以振興為念,以實踐為武器,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而這一切就從組織一艘「台灣地域振興」艦隊開始,歡迎對於地域實踐有興趣的你,與我們一同參戰!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3467.jpg

林承毅

林承毅,林事務所執行長,地方創生傳道士,充滿熱情與好奇心,信仰人本設計,具洞察力,深信體驗有價!

作者文章

換帖,換經驗! 「地方換帖宴」創造「全台創生 」

換帖,換經驗! 「地方換帖宴」創造「全台創生 」

別視「青年返鄉」為畏戰!地方做好支持系統了嗎?

別視「青年返鄉」為畏戰!地方做好支持系統了嗎?

創生二年12提醒 「莫以旅客為重,住民才是關鍵」

創生二年12提醒 「莫以旅客為重,住民才是關鍵」

最新文章

呼應COP30 從氣候到健康 味全用「食」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行動

呼應COP30 從氣候到健康 味全用「食」實踐從產地到餐桌的永續行動

【專欄投稿】把農場變教室、舉辦文化節 讓農業走出一條「共生」的路

【專欄投稿】把農場變教室、舉辦文化節 讓農業走出一條「共生」的路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在地媽媽成重建主力!莫拉克旗美九區婦女集結 創造災後新契機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