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唐鳳:人民如何讀懂政府語言,進行對話?
Skills for U執行長黃偉翔:
台灣越來越多青年投入非營利組織,對青年來說,他們可能不太理解政府的語言,也不知道政府單位怎麼運作、接洽及講話。像這樣的非營利組織如何知道政府單位運作邏輯,並找到對話的頻率?
唐鳳:
這牽涉公共行政的一些常識。這也是我們為何把內部會議(像社會創新相關的會前會)都用逐字稿公開的原因,主要是看過會前會的紀錄,才能了解到部會被外面說本位主義,有時並不是本位主義,而是各自有堅持的價值、倡議,但是這個如果只看最後的會議紀錄,是看不到的。
公務員常常會運用一些統計、數據、民調等等,這種運用數字的習慣或者是方法,如果你去看會前會逐字紀錄的話,都可以看見這一些數字背後的價值、論述。這些簡化成新聞稿或懶人包後,可能還是看到這一些數字,但沒有看到「為何當初要提出這個研究案」,或者是這一些數字的脈絡 。
所以第一,去看跟你相關的逐字稿。
第二,各個部門都有一些公務員,他們會自己組成社群,不只年輕的公務員,很多壯年、老年的公務員也會這樣做。我的具體建議是,去找到這些組織,像「台灣公務革新力量聯盟」等等,又或者是去到他們出沒的地方、捕獲他們,像我們社創中心每周三晚上的vTaiwan,會有不少公務員以個人身分來參加。
公務員下班之後跟大家沒有兩樣,在那樣的狀態下會比較願意告訴你,看到的書面官方文章是這樣,其實我們真正的意思是什麼。所以找到轉譯者,這個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像我們去台灣各地做社會創新巡迴座談,大家在各個地方、透過視訊,看到中央所謂的業務承辦人,大部分是科長級,這些朋友們見面三分情,看到你、認識你,知道你並不是亂來的;你也知道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之後不要吝惜打電話、寫email。如果一開始的態度不是立刻要看到什麼改變方式,而是想要多了解他為什麼這樣子講,大部分的人會願意回應。
也就是說,把自己先當一個媒體工作者,而不是倡議者的態度。用這個態度,其實大部分的公務員是願意好好談的。
(錄音逐字稿整理:薛雅婷)